【中国妇女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忽视女性力量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3-09 16:08:58
标签: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忽视女性力量

原标题:每位女性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动者

记者:杨一帆(中华女性网)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十二日乙未

           耶稣2017年3月9日


 

“孩子们熟悉明星组合,却说不全‘唐宋八大家’;英雄联盟打得很溜,却说不出一个水浒英雄;认识迪士尼的每个动画人物,却不知哪吒闹海的故事……”郑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这段话,引发多位妈妈的共鸣。

 

今年全国两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必修课

 

“中小学理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看来,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歌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瑛认为,造成问题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享受文化艺术教育时间少,即便有课时安排也被主课挤掉。她建议教育部门可根据学生年龄接受程度确定文化艺术门类课程,并纳入教学大纲固定下来。同时,不能忽视边远地区和留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在于学校,还在于家庭和社会的努力。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日常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教育部门、家长、社会都有责任。孩子们不能只重视学习ABC,也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融合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内容为本,传播形式创新化。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要接地气儿。”李瑛指出,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放在图书馆、名著里,应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采取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的“表达方式”。

 

“比如,前不久迅速走红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就是用新的、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侯露讲述了一个在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

 

安徽省无为县没有剧团、没有剧场,当地孩子们看不了戏剧,也对戏曲传统文化不了解。针对这个情况,侯露建议当地小学学习中央戏曲频道的“戏曲广播体操”,“传统文化和体操相遇,创新的实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套“戏曲广播体操”,一招一式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独特而富有韵味。其中很多内容和动作都符合孩子身心的特点,也符合主流价值观。从体育锻炼角度看,这套体操能够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下肢力量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戏曲知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前,无为县7所小学开始实施“戏曲进校园”活动。

 

侯露说:“传统文化与时尚碰撞,如果找准了嵌入点,融入大众生活中,受到公众喜爱,就能焕发新的生命。”

 

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从古到今,女性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既是被描写对象,又是传播者。”侯露讲道,每一位女性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女性是家庭的一员,在家庭中承担重要角色,其对文化的理解和传递,对整个家风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女性的文化实践,其实就是一个传播过程。毫无疑问地讲,传统文化的传播,女性是重要力量。”

 

侯露进一步解释道,文化生活中,女性往往是主角。这或许让不少女性比男性更在意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很多家庭文化消费由女性主导。从而,女性构成了文化消费中的“她”力量。

 

由此,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忽视女性力量。

 

记者手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标尺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中的积淀与升华,是我们无比瑰丽的珍宝。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植于心见于行。赋予时代内涵、创新传承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国人的生活,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为,传承传统文化,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家庭的必需,更是全社会的使命。只有长期涵养融化,从老师到家长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学生才会亲近、热爱传统文化。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传统文化会在不远的将来绽放绚丽灿烂的文明之花。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