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序一

栏目:
发布时间:2017-02-20 15:00:21
标签: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序一

作者:陈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荣休研究员、伦理研究室前主任、中国伦理学会前会长)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廿四日戊寅

           耶稣2017年2月20日


 

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学著作中,关乎天道性命的,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矣。但是,读着林桂榛博士所著的博士学位论文《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一书(以下简称“林著”),我还是觉得别开生面。虽然它还是谈论孔子天道人性思想的开创,然后是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对立,但是仔细一看却又与一般论著很不相同,一派新意扑面而来。

 

首先是关于孔子方面。在林著里,孔子的天道观已经不再是以往人们所常说的什么建构“道德理论体系”,而是“在清晰的天文科学或天文观 察以及基于天行基本规律所建构的‘损益’之易道哲学”(见本书“引言”)。林著发掘了汉郑玄以“血气”之“生”释孔子“性”概念及以“七政”天体之动或行释孔子“天道”概念的真谛,揭开了“天道”即“天行”即“天体之行”(行动或行迹)的真相,佐证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之高见;林著对孔子“性”、“习”概念的分析以及对孔子“性—习”之论与“善”或“恶”为人性所固有的人性观念、人性学说有差别的辨正,别开生面地描绘出了孔子一种合乎自然、科学朴素的人性观,发前人所未发。

 

其次是关于孟子方面。在林著里,作者仔细地考察了孟子的“五行”思想,指出孟子的天道是宗教性、伦理性的,“是伦理天道而非天文天道”(见本书“创新要点”),而孟子的性善论、性善说是伦理型天道下的超越型的人性体验观或人性信仰观,孟子“将天道及流行的天文学天道话语与心性及心性话语对接起来,实现了伦理思想的天人合一建构”(见本书“摘要”)。书中探索了孟子天道思想的起源,甚至与杨墨、黄老学说的关系,分析了它的不足,特别是挖掘了稀世文献里北宋学者江望对于孟子思想的批判,肯定它是在荀子之后对于孟子性善说的“第二大批判”,堪与荀子的批判为“双璧”(见本书“创新要点”)。这些见解或观点,在以往的研究者之中都颇少见。

 

林著最出彩的是关于荀子天道人性论的研究。在林著里,作者不仅考证了荀子天道论思想的渊源是来自孔子与楚国子弓的“易学天道论”,而且肯定荀子坚持的也是一种出自理智天文观察的、理智天文学的天道论,“荀子认为天道即天体运行之阴阳大化,而性乃血气心知之形神俱生,天人乃生态一体而非伦理合一,故曰‘不求知天’及‘明天人之分’”(见本书“摘要”)。在人性论上,林著认为荀子构筑了“材—性—伪—积”的理论架构,荀子说的 “材”、“性”二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荀子主张的是材性非善、不善、未善的“性朴论”,荀子只是否定“性善说”,强调人性本“不善”而非说人性本“恶”或“性恶”等;“性恶”说乃是西汉以后对于《荀子》的误读误校,是后人强加给《荀子》一书的;“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派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见本书“摘要”)。如此等等。

 

林桂榛博士在自己这本著作里,真正做到了古人所期望的“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如清戴延年《秋灯丛话》曰“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在天道与人性这一历时数千年、万众颇关注的学术领域里,可谓是游刃而有余、新见且迭出。这一切自然是由于他的聪明,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勤奋,这只要看看他所读过、所引用的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学术文献、学术资料,看看他如何在其中爬梳整理,如何对其破旧立新,就可以了然而知。正是勤奋所铸成的视野广阔、魄力宏大,使他能够在学海里纵横驰骋、自在遨游,取得了如此丰厚的学术收获。

 

所谓“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无疑”、“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语),作者在正文及弁跋等处也已示意须进一步补充文献以实证其见。林著当然并非尽善尽美,比如其考据、辞章虽佳,但以哲学观之则义理稍显不足。书中也还有一些率意及不够谨严之处,许多观点也还需要再推敲、再讨论、再详证。但是,它毕竟不是一本敷衍之作,而是作者历经多年研究才写出的充满新意、创见之著作。而新意、创见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史研究工作者来说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宝贵的。

 

林桂榛博士是我的学生(硕士),他一直好学乐思。在此,我祝愿他在以后的学术创新道路上前途无量,祝愿我们中华思想学说正本清源后能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为中国及世界提供思想力量!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