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关于重建中山学宫、延续香山文脉、发展文物旅游的建议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7-01-13 11:16:32
标签:

关于重建中山学宫、延续香山文脉、发展文物旅游的建议

作者: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

来源:“中山国学堂”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腊月十五日己亥

          耶稣2017年1月12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

委员提案

 

【提出人】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

 

【理由】

 

中山学宫的历史和现状

 

中山(石岐)学宫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即香山设县第四年),位于莲峰山的南端(即现市人民医院),由宋至清,中山学宫几度易址、修缮、扩建,到清同治年间,形成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作为当时香山县的最高学府,曾经培养了三千多名香山文人。中山学宫见证了中山教育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使中山历史上人才辈出。但中山学宫也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建筑,在漫长岁月里,学宫建筑群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在建设与破坏中轮回,现如今仅存位于市人民医院院内的泮水桥,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山学宫的唯一遗迹。


  

 

上图:泮水桥,又称状元桥,建于明代,它原是学宫的附属建筑,该桥为单拱石桥,长13.11米,宽2.17米,高3米。两边均有雕花石栏板,望柱均为石狮望柱头。(中山日报吴飞雄摄影)

 

恢复中山学宫的重要性

 

虽然中山学宫已经不复存在,所在的位置也已经变成人民医院,但许多“老中山”仍对其念念不忘,很多海外华侨甚至把学宫作为中山寻根之旅的一站,他们的祖辈在这里获得知识,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另外许多热爱中山历史的市民无一不对学宫的湮没感到遗憾和惋惜,希望重塑曾经显赫一时的学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新时代应发挥积极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对当地学宫进行了修缮保护开发工作,将学宫转变为儒学教育基地或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内以江门市新会区的“学宫文心”项目为代表,是学宫保护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该项目重新打造新会古城并将学宫转变为儒学教育基地和新会文化中心。

 

目前中山已经对白衣古寺、古香林寺等古寺庙进行重修或重建,而学宫作为历史文脉传承的载体,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中山变化和演进的轨迹,是香山文化的一张名片,它的重建不仅是对历史古迹的恢复,更是找回中山人的文化之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延续香山文脉,中山应恢复学宫遗韵并藉此发展文物旅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

 

    

 

上图:现年85岁,早在1950年就进入中山珠江专区中心卫生院(现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工作46 年的曾崇先生根据资料手绘的清同治年间学宫建筑群体模拟布局图。(中山日报吴飞雄翻拍)

 

恢复学宫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学宫的恢复既包含其建筑载体的恢复,也包含其代表的文化体系的恢复。硬件方面,学宫建筑群的恢复主要困难在于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在其原址复建,而且由于保存资料甚少使得对其原貌的恢复困难程度甚大。另外学宫的重建是一项大工程,牵涉部门甚广,若无统筹规划和资金支持很难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软件方面,如何深入挖掘学宫的文化内涵,从顶层设计,为其制定良好的管理和运行制度,使得学宫发挥其社会效益而不只是流于形式也是恢复学宫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考虑学宫现状以及重建面临的问题,我们建议:

 

1、做好中山学宫重建的选址工作

 

学宫建筑组群充分体现了方正、对称、闭合、等级等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特点,反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建议在保护好仅存遗址和文物的同时,另觅新址复建学宫,内部建筑布局及设施参考历史资料及其他岭南学宫,恢复使用功能,使其布局完整,内外浑然一体,延续学宫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为此,市政府需要划拨用地并配套资金,同时要争取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和省文物部门的支持。学宫恢复之后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


  

 

上图:中山九三学社三支社社员2016年7月30日在广东高要学宫考察。

 

2、将学宫建成中山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学宫是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机构,曾经作为地方礼乐教化的中心而长期存在。为充分发掘学宫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建议通过学宫的整体恢复,以其为依托,结合中山学宫的历史及其相关的中国孔庙历史,在学宫内开办展示中国孔庙的祭祀礼仪活动、中山教育的发展历史等与其相应的展览,定期举办系列主题讲学讲座及国学讲堂等文化普及活动,使学宫成为公众接触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同时,积极面向青少年,承担青少年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深入发掘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的内涵,采用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如开笔礼、成人礼等高品位传统文化仪式、嘉奖高(中)考成绩优异者活动等,通过植入公共教育科普功能,将学宫打造成中山儒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3、建设中山学宫博物馆

 

中山学宫不仅反映了学宫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当时学宫建筑制度的演变,还反映了中山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学宫因其丰富的殿、堂、亭、庑等建筑模式,适于举办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陈列及展览。建议建立中山学宫博物馆,实行“庙馆合一”,以中山学宫历史脉络为主线,全面展示中山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历史进程,以及中山历史名人及其生平事迹。此外,学宫博物馆还可展示中山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手艺、民俗文化等),以及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作品,让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领略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上图:中山九三学社三支社社员2016年7月31日在广东新会学宫考察。

 

4、发展文物旅游

 

中山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如西山寺、中山公园、仁山公园、阜峰文塔、东岳庙等众多古迹,但景点之间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呼应。建议政府利用学宫的重建开展文物古迹旅游项目,联合专业研究机构编制学宫重建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中山旅游发展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以学宫为文化核心,集聚旅游要素、整合周边资源、统筹安排、凝聚主题、连点成线,打造文物旅游片区,发展文物旅游,展现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香山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