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之十:友恭传家 诗书继世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6-12-15 19:22:45
标签: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之十:友恭传家诗书继世

整理者:杨英、翁宏业(南京市纪委)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初八日癸亥

          耶稣2016年10月8日

   

 

 

金陵文化世家甘氏:友恭传家诗书继世

 

金陵友恭堂甘氏家族是南京著名的文化世家,世居江宁小丹阳。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均为其先祖。明末,甘氏一支迁入南京城内,至清代乾嘉年间家业兴旺起来。嘉庆四年(1799年),甘氏家族开始搬进今天民间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的“甘熙宅第”,取堂名“友恭堂”,成为金陵城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训解读】

 

“施敬” “友恭”--原文出自甘福为后世子孙所立家训

 

①“施敬”:甘家迁至南捕厅之前,以此为家训,其典出于《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施行庄敬之教,使人知礼节,以达到人与人之间恭让、忠信的目的。今南捕厅15号第一进名“施敬”。

 

②“友恭”:甘家迁来南捕厅之后,在原家训“施敬”的基础上,衍生出这一新的家训,即“凡此亲族兄弟,诸父子侄,皆出天伦一本之源,所当敦睦敬爱不衰”。

 

“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原文为“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友恭”源自儒家伦理思想文化,大厅中悬挂的“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上下呼应,点出“友恭”的真正内涵。“友恭”二字既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名,又是甘氏族人历代遵循的家训。数百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奉为治家教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家风故事】

   

 


“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

 

“友恭堂”不仅仅是甘熙宅第中的一栋建筑物,它还是这座大宅院的灵魂,是家族精神的象征。当年,这里是族中长辈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令、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据甘氏后人讲述,在岁时祭祖之时,堂内高悬各代祖先大幅遗像,下置香案供桌和祭品,所用的器物皆有“甘氏友恭堂”的款识。族人按金、水、木、火、土的排辈,分批叩拜,各人神情严肃庄重。

 

祖孙三代藏书家

 

金陵甘氏在以“友恭”为纲的家训下造就、教化出一代又一代被当时邻里誉为学有所长、家风儒雅的后世子孙。甘国栋(1736-1808年),清代藏书家,字遴士,他以藏书知名,先后收藏图书数万卷。甘国栋长子甘福(1768-1834年),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乡人称其为“孝义先生”。他曾遍访吴越,搜集书籍十万余卷,并建成江南著名藏书楼“津逮楼”。道光十八年(1838),甘福受旌表,并塑像祀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甘福弟遐年、延年,虽都以经商为业,却都注重自身修行,以孝事亲、乐于行善。


   

 

甘熙著《白下琐言》

 

甘福之子甘熙(1798-1852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是金陵甘氏由商入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甘熙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知县、郎中、礼部仪制司、广东司兼云南司主稿等。甘熙一生博学强记,勤事纂述,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灵谷寺志》、《栖霞寺志》等地方志书和《金陵忠义孝悌祠传赞》、《寿石轩诗文集》、《金石题詠汇编》等文集。

 

不为汪伪利诱的南京商界领袖

 

民国初期,甘家比较有声望的是甘仲琴和甘贡三。

 

甘仲琴(1869-1939年),系甘福的曾孙,曾任南京总商会会长。甘仲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晚年,能保持民族气节,洁身自好。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甘仲琴不得不放弃南京的家业,带领全家逃往安徽和县避难。1938年初,汪伪政权想利用甘仲琴在南京商界中的地位和威望,重振南京商业,烘托虚假繁荣稳定景象,以配合伪政府的成立。甘仲琴知道,如果回到南京,将会和从前一样,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并将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但是,让他当汉奸,他是万万做不到的。为防止敌伪上门逼迫,他毅然辞别家人,只带上小女儿,踏上前往重庆的路途。1939年,甘仲琴在重庆逝世,享年七十岁。

 

甘贡三(1889-1969年),是甘福弟弟甘延年的曾孙,早年就读于中央法政大学经济科,他诗词书画、戏曲音乐无一不精,更精于音律,被誉为“江南笛王”。

 

甘贡三先生秉承先祖遗风,为人谦恭宽厚,广结善缘,深得邻里崇敬。据甘贡三先生的幼女甘纹轩回忆,在她小的时候,家中每年夏天要制作和散发大量“济众水”(类似十滴水那样防中暑的药),家中上下不分老幼,人人动手,洗瓶、灌药、火漆封口……还在街口设立茶摊,供劳力者解渴。冬天则散发米票、施送棉衣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乡邻。

 

今人风采】

 

甘涛: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甘氏后人深受门风浸染,家学绵延流长。甘涛(1912-1995),甘贡三先生次子,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多次举办演奏会,对笛、箫、古琴、古筝、琵琶和戏曲均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江南丝竹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江南丝竹大师和活词典。

 

甘涛先生也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民乐人才,其中知名的演奏家有龚一、闵慧芬、陈跃星、朱昌耀、杨积强、周维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甘涛先生长期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南京分校、南京大学艺术系、金陵大学音乐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先生为人真诚热情,为学谦虚谨慎,在植根于民族土壤的中国器乐园地里,默默耕耘,忘我奉献,身兼各种职务,身载各种荣誉,可谓当之而无愧。

 

如今,甘氏族人已散居各地,除南京外,四川、上海皆有其子孙,族人仍以“友恭堂”后人自居。2003年元宵节,甘氏108位宗亲在“友恭堂”前聚会,缅怀先祖广行善事、教化子孙、厚积仁爱、世传家风的美德。家族中历代奉行的“友恭”家训依然勉励着每一位后人。儒雅、严谨、忠厚的家风仍在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