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岂之:学术生涯回顾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6-11-02 17:03:20
标签:

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岂之:学术生涯回顾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三十日乙酉

           耶稣2016年10月30日

 

 

 

 

  


年届90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编者:2016年10月29日晚,“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年届90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现场,张岂之先生亲自登台,在全场观众和数百万网友的关注下,亲口讲述了他70年来的求学与治学经历,凤凰网经张岂之先生允准,独家全文刊发。以下为张先生演讲正文:

 

感谢岳麓书院、凤凰卫视组织有关专家评议,给我颁发“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在我看来,国学即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引起我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回忆。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开端。

 

1946年夏季,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渡北返后的第二年,联合在北平、上海两地招收新生,我报考北大哲学系,被录取。

 

我在北大哲学系受到很好的教育,老师们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当时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为哲学系开出“欧洲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的课程,还有“魏晋玄学”课,这些是学术的入门课程。贺麟先生将黑格尔《小逻辑》译成中文,要五位同学对照德文版和英文版,去“挑”译文的毛病,每两周开一次讨论会,使我们五位学生在学术方法和哲学理论上有很大收获。

 

当时北大哲学系的讲师们,对学生也百般爱护,加以引导。我曾经选读任继愈讲师开出的“隋唐佛学”课。在我毕业前夕,任先生带我到清华去参观(他家在清华),希望我能报考清华哲学系研究生,读几年书。我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清华全校第一批(1950年)24名研究生中的一员。

 

当时在清华哲学系的教授都去参加“土改”,接着进行“思想改造运动”,他们没有时间指导研究生,我自己读完冯友兰先生的《贞元六书》,有一些心得,我特别喜欢冯先生撰写的西南联大八年纪念碑文,这只有大手笔才能写得出来(编注:张岂之先生现场说到这里时,补充道:“我希望在座各位都能熟读这篇好文章。”)

 

我在大学里的老师,还有侯外庐先生。1948年他和郭沫若先生等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们到北平,外庐先生任北师大历史系主任,同时在北大文学院兼职,开出“中国思想史”课,我选读了这门课,外庐先生阐释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说东方社会与西欧社会走着不同的路径,这给我很好的学术启发。

 

1951年,外庐先生被国务院任命为国立西北大学校长,他派人找到我,说希望能带几位青年去西安西北大学,我列名其中。西安即古长安,文化积淀深厚。我有机会在这里的综合大学教书,又有老师的指教,应当是最理想的职业场所,我于1952年底兴致勃勃来到西安西北大学,当时西大百废待兴,生活艰苦,我没有悔意。外庐先生对我说:“你读过研究生,不必再做助教,我聘你为西大讲师。你知道,讲师是要上讲台给学生讲课的。”

 

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到,我不是无师自通者,我在老师们的教诲下才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我的学术活动真正开始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到我们研究所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开始要读什么书,我和研究所龚杰、刘宝才等同志商量,大家的看法一致:要研究生立即读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可能有些困难,我们研究所最好自编一本《中国思想史》教材,其中既要介绍这门学科的体系,也要有比较齐全的资料说明。根据这个要求,我们自编了70万字的《中国思想史》,1989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经过修订,形成现在90万字两卷本的《中国思想史》,2012年仍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教材与学科体系的关系有这样的阐述:“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事实就是这样。

 

我担任主编的马工程教材《中国思想史》,岳麓书院肖永明教授是编写者之一,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我们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进一步提炼与浓缩的收获,也是中国思想史系列教材中的构成部分。

 

由我主编的《中国思想文化史》,200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版增订版,这本书力求阐明中国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内核,中国文化是中国思想的延伸和展示,常识将思想史与文化史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

 

我还想提到和朋友们共同编写的《中国历史十五讲》,200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修订版。此书想通过历史看文明的价值,通过文明看历史的演进,用35万字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主要问题,也是一种学术尝试。令人高兴的是此书的第一版和修订版的销路都很好。

 

我个人的学术兴趣不限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我对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也做过一些研究,其成果收集在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的人文教育》一书中。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到我的学术道路是和一些相知很深的朋友们相互切磋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很重要的体会。

 

学习、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这是不会结题的大课题。今天在座的有老师,也有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我们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还要有创新精神,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转化为与我们时代相衔接的思想文化,这种“再创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意义深远,趣味浓郁。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只是、智慧的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有时,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各位专家们,学人们,我们需要对祖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让我们从延续民族血脉中开拓前进,取得更好的学术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