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承道,我们在路上——安徽师大德雅书苑赴华夏茶书院承习经典技艺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16-08-28 22:34:30
标签:

 

 

传艺承道,我们在路上——安徽师大德雅书苑赴华夏茶书院承习经典技艺

作者:王诚诚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廿六日壬午

           耶稣2016年8月28日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现如今,传统艺道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游于艺”的生活态度也被束之高阁,中国传统艺道亟需传承。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抵达合肥华夏茶书院开始了为期7天的课程学习,在插花、古琴、茶道等传统技艺的学习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收获颇丰。

 

清净雅致,书院之风

 

  

 

队员们与老师共行释菜礼

 

初来书院,志愿者们充满好奇,有序地四下参观。书院正堂供有神农氏,下方供桌上香炉、供果等陈设一应俱全,桌上微微落些香灰,可见每日行祭祀典礼从未疏漏。侧边墙上是书院的院训,十二个大字精炼而厚重,分别为“中正、宽博、平和、雄健”。

 

书院上下共两层,设国学馆、且庐、德充符香文化馆、六清琴馆、隐见花道馆、慎堂书画馆等工作室,是志愿者们学习茶道、插花、古琴等传统技艺的场所。书院内琴声悠悠,焚香浅浅,家具摆件古香古色,清净雅致,平和温馨,颇有雅士之风,修禅之境。

 

承习艺道,日日精进

 

  

 

队员们表演传统艺道

 

修学为期一周,每日下午都要学习一门新的传统艺道,往往讲课时间还未到,大家便已入席,静坐等待老师到来。学子们研习茶道、香道、插花,感受诗歌和华服的魅力,了解民乐包含的人文精神,每每沉浸于传统艺道之中,直至傍晚仍意犹未尽。

 

以茶为媒,器以载道。茶为书院的核心,茶道也是学习的重点。众人或跪坐或盘坐于蒲团之上,主人坐于上座泡茶、沏茶,由书院指导老师先做演示。学员们边听边看,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尝试。温壶、烫杯、装茶、高冲、分杯、低斟、奉茶……一举手一投足彰显中华传统道艺之仪范。“想要把茶沏得端庄典雅真的很难,端起茶杯的那一刻手腕就止不住地颤。”实践队员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尝试后这样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研习茶道会磨人心性、去除杂念,泡了一壶好茶与众人分享更能增进友谊,而品尝茶的苦里回甘就如品味人生,百般滋味,尽在心间。香道与插花亦是如此,香灰需细细压平又不能太实,不平香粉填充不均,太实燃烧不尽;挑选花枝看似无章但内含“天地人”的道理,修剪也要耐心细致,非一日之功;弹奏古琴需苦练多年指法,夯实基本功。传艺是为了承道,志愿者们在体验传统艺道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晨诵洒扫,闻道践行

 

  

 

队员们齐声诵读《大学》

 

每日早晨,学子们都要在修学指导的带领下诵读洒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学堂大厅里,众学子齐声诵读《大学》,声声悦耳。诵读是悟道的基础,开宗明义,在反复吟咏中感受体悟,牢记圣贤道理。这也是学子们的基本功,“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诸子百家的言谈著作才能在日后的修行中有所增益。

 

修行之始是洒扫。“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句话出自朱熹的《大学章句序》,所谓“洒扫”就是打扫屋子、做家务,在各种细小的杂务中使心性得到磨炼。擦拭家具、拖地、掸尘、打蜡……这些都是书院每日的基础工作,志愿者们在洒扫中在劳作中专注,心无旁骛,扫尽器物上的尘埃,即是扫尽人心里的尘埃。洒扫、应对、进退,次第分明,循序渐进,样样学来,是谓践行儒家之道。

 

怀思家国,茶叙温情

 

  

 

手语表演《家国》

 

志愿者们在书院中并非只学习艺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每日的晚间茶叙都带着浓浓的人情味,有欢歌笑语,有温情泪水,有体悟分享,有家国之思。

 

团队实践之时全国各地正遭暴雨侵袭,军民团结一致,鱼水情深,志愿者们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的茶叙上表演了手语舞《国家》,一是纪念历史上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二是向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英雄们致以真诚的敬意。指导老师潘猛在表结束之后总结:“有国才有家,不论是国难当头,还是天灾人祸,我们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来到书院,便是书院人,在茶叙中,书院人们亲切得像是一个大家庭,笑着,哭着,平静着,思考着。七日里,给指导老师崔灿过生日是队员们最温暖的记忆。当灯光熄灭,队长张婧琳端来一盒蛋糕,全体队员集体合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指导老师崔灿坐在蒲团上双手捂着眼睛,抹掉惊喜的眼泪。寿星合手许愿,轻轻吹灭蜡烛,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相信信仰的力量,它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于我的契合感。”这就是“体贴”与“传承”,一群人围绕在一种精神周围,被感染与洗礼,从修养自身到心怀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像这样代代传承,绵延不息。

 

七日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带着不舍,志愿者们挥手与书院告别。但我们知道,这并不是结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传艺承道,我们在路上。

 

  

 

结业典礼,队员们手持结业证书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