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辩证法之否定之否定规律
作者:罗辉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五月初三日庚申
耶稣2016年6月7日
【按】 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被迫接受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辩证法,多数似是而非。尤其在所谓唯物主义(以物为本的主义)的指导下,不辨是非,以致混淆黑白,依之所得的结论简单粗暴;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给人民、国家和社会制造了巨大灾难。于此,笔者有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转化之,今草成《儒家辩证法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文,以供方家讨论,并予以批评指正。
任何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身是因为该事物具有其质的规定性。儒家辩证法之质变量变规律①告诉我们,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变化即质变往往会朝两个相反方向发展,一个是朝正的、积极的、良善的、美好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朝负的、消极的、邪恶的、败坏的方向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自己变化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即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发展过程。它表明,任何肯定自身存在的事物质的规定性都包含着否定的方面,由于这一否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使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即由原事物本身达到对自身的否定;尔后,再由否定进到新的平衡状态,即否定之否定,使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或下降,或波浪式前进或倒退的进程。
一、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运动变化着。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是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方向发展,一种力量是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方向发展。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指的就是对这两种力量的肯定或否定。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是肯定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而对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进行否定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呈现为上升或前进的进程;反之,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是否定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而对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进行肯定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呈现为下降或后退的进程。
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其发展变化保持同一方向。当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的力量占据优势时,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肯定方面即是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方向发展,否定方面即对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进行否定;反之,亦然。不存在一个是事物既是在上升,同时又是在下降,既是在前进,又是在倒退的情形。
二、辩证的肯定和否定
由于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其肯定是为了否定,否定也是为了肯定,两者是同步存在的;也因为如此,我们又可以说,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比如人的质的规定性是人性本善,具体表现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在社会环境中表现为五伦、八德、十义等等。一个人要提高他的思想道德水准,使他的人的本善之性尽显,那么他必然是肯定他葆有的善良德性,否定那些遮蔽他不良本性的习性;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变坏,那么他就在肯定他那些遮蔽他不良本性的习性,否定自己曾保持着的善良的品德、良好的习性。于人之外的事物同样也是如此。比如种植水稻,水稻在四气中属平性,这是它的质的规定性,可以为各种体质有人提供热能而没有伤害。因此,在它生长过程中,需要肯定维护或促进水稻的质的规定性的力量,否定损害或破坏水稻的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为此,它需要在一个自然没有污染的环境正常生长来保持其质的规定性。如果对水稻生产给予了太多的农药化肥,维护或促进水稻的质的规定性的力量就减弱,损害或破坏水稻的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就增强,就会出现如上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倒置,那么生产出来的稻谷的质的规定性就一定会大打折扣,其在四气中就会倾向于寒凉方面,那么体质太弱人吃了以后就可能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
辩证的肯定和否定是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也即是事物本身内部的肯定和否定。离开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而只按照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来谈事物的自我肯定和否定是无意义的,甚至是荒谬的。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有进步了,即长了知识了,可是他的道德修养却没有跟着增长,人的质的规定性——五常之性没有跟着增长,那么至少从暂时来说,他的这种进步是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的,甚至他因之还可能增长了贡高、我慢的不良习气;再比如,我们常听人赞评说某某某真有本领,可是我们一看这人长的本领是什么?是巧言令色之口才好了,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涨了,是野心阴谋的算计高了,是唯利是图的欲心旺了,是真诚善良的人的良知越发被遮蔽了,那么这种人还得到人们的赞扬不是非常荒谬吗?再比如说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可是环境污染了、食物不安全、人的道德品质低下、人的尊严丧失,即人的生存、生活品质却低下去了,那么以人类的经济体量的量的规定性增减来谈论人生存的价值好坏就缺乏积极意义了。
通过以上对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自我肯定和否定分析可知,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的自我肯定和否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升或前进的肯定和否定,一种是下降和倒退的肯定和否定。为了下面分析的方便,我们称上升或前进的肯定和否定为“进步的否定”,称下降和倒退的肯定和否定为“退步的否定”。即:“进步的否定”指的是对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进行否定,对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方向发展进行肯定;“退步的否定”指的是对维护或促进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方向发展进行否定,对损害或破坏事物按其质的规定性发展的力量进行肯定。因此,我们又把辩证的肯定和否定表现出来的这种“进步的否定”或“退步的否定”都称之为“辩证的否定”。
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实际也就是“辩证的否定”,因而他们往往有时表现为“进步的否定”,有时又表现为“退步的否定”。他们一般总是在这进进退退之间回旋,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其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太多太大的变化。然而事物也存在着不断地进行自我“进步的否定”或“退步的否定”,即不断进行着辩证的否定,这就是我们在此讲的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就完成了的,它不只是对原有事物的否定,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否定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只有达到了否定之否定,才能完成它的一个新的平衡。这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我们可以用这样来表示——“原有事物→反→合”。关于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儒家经典中也是多有叙述。
孔夫子在《论语·雍也篇》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对春秋时代当时各诸侯国,孔子最看重齐鲁,两国是周公、太公的封国,虽然“人亡政息”, 尚存圣贤教化的流风余韵。两国同中又有异。当时齐强鲁弱,但孔子认为,齐不如鲁。齐国虽强,齐桓行的是霸道,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离王道甚远。鲁国虽弱,也非王道,但较为重礼教崇信义,更接近王道些,最有复礼的希望。所以孔子说:“齐国改良一下,可达到鲁国;鲁国改良一下,可达到王道。”(余东海《论语点睛》)同样,在对待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仁本主义问题上,余东海先生说:集体主义质变,至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再变,至于仁本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背反,与仁本主义接近。
孟夫子《孟子·尽心上》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赵歧说“墨翟之道兼爱,无亲疏之别,最为违礼。杨朱之道为己爱身,虽违礼,尚得不敢毁伤之义”。(赵岐《孟子注疏》)朱子说:“墨氏务外而不情,杨氏太简而近实,故其反正之渐,大略如此”。(朱熹《孟子集注》)墨家学说讲兼爱,没有亲疏之别,是将亲人陌生化,最为违礼;杨朱学说仅是为己,是“养其小体”;儒家亲亲仁民爱物。所以说,脱离墨家学说必然要归入杨家学说,脱离杨家学说必然要归入儒家学说。于此,余东海先生“学舌”曰:逃离集体主义,可归于个人主义;逃离个人主义,可归于仁本主义。
孔夫子在《论语•雍也篇》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本质,内容,内在品德。文,形式,文采,外在礼仪。野,粗疏,粗野。《礼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故孔子说:“道德胜过文章就会粗率,文章胜过道德就会浮华。文章与道德配合恰当,那样才君子。” (余东海《论语点睛》)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隐隐存在着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道德)→文(文章)→文质彬彬,或文(文章)→质(道德)→文质彬彬。
《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从“明明德”到“新民”到“止于至善”,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前进。同样,《大学》中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前进、递进关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论语》中蘧伯玉的使者说蘧伯玉“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故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朱熹《论语集注》)这里讲的是我们修身过程,要不断地格除自身中遮蔽良知本性的习性,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进步。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进步的否定”,是呈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
我们来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退步的否定”的现象。比如看一个社会的质的规定性,是看这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社会正义的维护情况、人们的自由生存权、自由发展权、免于恐怖等权利情况。那么比如在中国历史上这段历史进程中,即春秋→战国→秦朝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这三个时代,则是一个比一个败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孟子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各诸侯国还知道尊王,分封建国的封建本质制度还有所保存,齐桓晋文称霸还是维护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太平和中原安全;但到战国时代,各国为了争雄,王权专制力量加强,争城杀人,战争已经没有多少善端可道,但毕竟各国间力量竟争,还有一个抗衡状态下的和平;但秦始皇把秦国武装一个战争机器,攻灭六国后,全国百姓完全处在暴秦专制王权控制下,整个国家完全成一个大监狱,暴秦的统一完全成为恶性的统一。所以说,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退步的否定”,也是螺旋式下降和倒退的否定。
人的道德品质的败坏,物体的病变、恶化和腐败,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退步的否定”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俗语也都反映了事物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精益求精,再接再厉,好上加好,江河日下,越来越糟,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等等。
罗 辉
时间:丙申年五月初二日
西历2016年6月6日
注释:
①儒家辩证法之质变量变规律的论述见笔者2016年5月25日发表于 的《儒家辩证法之质变量变规律》//m.katywinge.com/article/id/8226/
责任编辑:葛灿
【下一篇】【盛洪】通古今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