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届上海儒学大会在沪召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05-07 22:41:10
标签:


 


八百载嘉定礼乐在兹 

三千年儒门木铎新声

2016首届上海儒学大会在沪召开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四月初一日己丑

           耶稣2016年5月7日



 


与会代表参谒嘉定孔庙


  


与会代表研讨“儒学与当代中国”


讯  由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与嘉定区文明联合主办的“2016首届上海儒学大会”5月7日,在嘉定韩天衡美术馆召开。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精神文明办、嘉定区委、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儒学在当代的复兴,是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时代难题所做出的最具主体意识的反应,这次主题为“儒学与当代中国”的学术会议汇集了上海高校与社会的儒学研究、教育与传播者,试图从中国面临的问题切入,来思考儒学如何为当代中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


  


谢遐龄先生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顾问、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谢遐龄认为:当代中国应该继承历史传统,不继承传统,就是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以儒学为主要的传统,坚持王道与仁政。王道是天道、人道、地道的贯通,因此在回归先王之道实现途径方面,谢教授指出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具备两个使命,一是恢复或激扬中华民族对天道的信仰;二是大学乃大人之学,也就是帮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明明德”,这是中华民族能够伟大复兴最主要的前提。

 

 


柯小刚先生


同济大学教授柯小刚以自己十多年的社会儒学教育经验,作了题为“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的报告中。柯小刚在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动态的变化,儒学的社会教育应该是动态的发展,它应该是开放的、能变化气质的、朝向未来的、可以古今中外对话互动的,而目前一些地方风靡“读经运动”所提倡的“复读机”式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是僵化的、灌输式的、缺乏批判性与理性思维的。柯小刚认为:对于从事儒学教育的儒者来说,教育首先意味着教师的自我教育和不断提升,意味着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和对话;同时意味着与当代社会一种批判性和建设性的互动和对话,意味着与我们的传统经典的古今的对话,这都是具有良性张力。这应当是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的落脚点。

 

 


陈乔见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乔见的学术报告,从政治哲学、制度伦理的角度切入“儒学与当代中国”,认为儒家的“仁政”思想在现时有它的固有局限性,儒学在当代社会,在坚持仁政理念的目标(保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同时,必须走出对仁政的迷恋从仁政走向义政。陈乔见认为,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惩恶比扬善更为重要,更为有效。如果说仁政走的是由心性到政治的路径(所谓"由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那么,"义政"则是由制度法律来塑造国民的心性。

 

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以其多年中国书院研究的翔实资料,还原了嘉定当湖书院的儒学发展脉络,以陆陇其与当湖书院为例,提出了书院对于当代社会地方文化重构的重要意义。


  


朱杰人先生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代表上海市儒学研究会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在回顾了儒学研究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后,朱杰人会长提出:2016年,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将贯彻"致力于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这一宗旨,继续围绕学术的儒学、市民的儒学、行动的儒学三大行动纲领,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办学术刊物、市民讲座、合作办学等各种方式推动上海儒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朱杰人在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思想、制度等的深刻转型之中、正处在整个世界大势转型的挤压之中,转型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各种问题,种种问题的积累和叠加,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儒学为我们应对挑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我们需要儒学。最后,朱杰人倡议全体与会代表不能忘记儒者的使命与追求,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投身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黄玉峰书十米卷轴《告至圣先师孔子文》


在大会开始之前,参加2016上海儒学大会的全体代表参谒了孔庙,并以简洁而又不失庄敬的仪式举行了简短的释奠礼,并宣读了《告至圣先师孔子文》。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一级学术团体,注册地为嘉定孔庙,现有个人会员一百多名,目前设有孟子学专业委员会、朱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小学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儒商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四个二级机构。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