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研究》发刊词暨征稿启事
来源:《阳明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一月初九日己巳
耶稣2015年12月19日
发刊词
王阳明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五个世纪了。500年来,世界与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阳明学是自程朱理学以来,中国超一流的学术流派,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尤其是在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阳明之学,又称阳明心学,实为圣人之学。它秉承儒学正脉,直接上承六经,特别是孔子、孟子的思想。阳明强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敦本尚实,返朴还淳,博约精一,诚意独知,由率性良知,存养扩充,抵达美大圣神。他肯定自作主宰,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由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到王阳明的“必为圣人之志”,千里伏脉,峰回路转,气贯长虹,直叩苍天。
阳明通过心即理、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吾性自足、学做圣贤等命题来展开其思想的体系。“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居敬穷理,体用一源,天人合一。在朱晦庵、陆子静的基础上,阳明建构起心学理论及体验、实践之道,为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家园,上下求索,超越生死,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王阳明是自周公、孔子、孟子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王阳明继志述事,在他所处的时代对人的精神世界做出了深沉的思考,以诚意与独知,排除一切干扰,立足真我而胸怀苍生,志在圣贤。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王阳明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武汉大学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前辈萧萐父先生、唐明邦先生、李德永先生的指引下,长期以来成为研究明清哲学思想的学术阵地。三代学人一直希望进一步加强王阳明心学的研究。为了实现这一夙愿,近年来我们从国内外阳明学研究的重镇延揽了多位青年才俊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为武汉大学将来的阳明学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现在又创办了《阳明学研究》辑刊。我们试图为当今中国的阳明学研究略尽绵薄之力。我们诚挚地希望学界同仁大力支持我们,积极投稿,使我们的这一辑刊成为璀璨的学术园地。
《阳明学研究》征稿
《阳明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与贵州省中国阳明文化园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研究期刊。由武汉大学资深中国哲学史专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担任主编。本期刊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客观理性、开拓创新,系统研究以王阳明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心学,深入挖掘王阳明以及阳明后学的思想资源和当代价值,立足经典,面向现实,密切关注世界各地相关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当代学人的思想智慧,努力打造国内阳明学研究的高端平台。本刊每年一期。2016卷截稿日期为2016年5月8日。我们每年5月底付梓印刷,9月份正式出版。欢迎您踊跃投稿。请您仔细阅读我们的征稿启事,严格按照我们的格式排版,然后再投稿。
一、本刊栏目
1、心学源流;2、朱陆异同;3、程朱理学;4、阳明心学;5、阳明后学;6、阳明与贵州;7、阳明与浙江;8、阳明与楚中;9、阳明与江西;10阳明兵学思想;11、阳明学与道家;12、阳明学与禅宗;13、东亚阳明学;14、西方阳明学;15、阳明学文献与版本。
二、本刊选题
1、先秦儒家心性学研究;2、先秦道家心性学研究;3、心性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发展;4、心性学在现实中的作用;5、心性学与事功学的关系;6、陆九渊心学研究;7、北宋五子研究;8、朱熹与陆九渊的异同;9、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10、王阳明的心学思想;11、王阳明的教育思想;12、王阳明的兵学思想;13、王阳明思想的地缘研究;14、王阳明与道家、禅宗的关系;15、王阳明后学研究;16、东亚阳明学研究;17、西方阳明学研究;18、阳明学文献及版本研究。
三、特别启事
本刊根源性与多元性、学术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现实性彼此融汇,数据的全面性、出处的准确性、理解的准确性与学术的规范性相得益彰,是严肃的学术性杂志,严禁投机取巧、凌空蹈虚之作。禁止剽窃抄袭。文责自负。
四、撰稿须知
1.文稿请提供文章篇名、作者姓名、关键词(4-5个)、摘要(300字左右)、作者简介、注释(尾注)等。并请提供中英文篇名和摘要、关键词,若文章有课题(专案)背景,请标明课题(专案)名称及批准文号等。全部用繁体字。
2.请随文稿附上作者的相关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学位、职务职称、专业及研究方向、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及详细通信地址。
3.注释统一采用尾注形式,全文以①②③的形式连续编号。
4.参考文献用[1][2][3]标出,在文末按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或者报刊名),出版年(报刊年出版日期),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5.文章5000字以上,12000字以内,优稿优酬。请勿一稿多投,凡投稿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五、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国学院
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杂志社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61714 戴芳 邮箱:oyzr2005@163.com
六、编辑部成员
学术顾问(以拼音为序):
成中英(夏威夷大学)、陈 来(清华大学)、陈立胜(中山大学)、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董 平(浙江大学)、杜维明(哈佛大学)、干春松(北京大学)、郭齐勇(武汉大学)、何 俊(杭州师范大学)、蒋国保(苏州大学)、景海峰(深圳大学)、利瓦伊武(武汉大学)、彭国翔(浙江大学)、钱 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路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王晓昕(贵阳学院)、吴根友(武汉大学)、吴 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 震(复旦大学)、田文军(武汉大学)、许苏民(南京大学)、徐水生(武汉大学)、颜炳罡(山东大学)、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张新民(贵州大学)、张学智(北京大学)、左冬岭(首都师范大学)、佐藤炼太郎(日本北海道大学)
《阳明学研究》编辑部成员:
主 编:郭齐勇
执行主编:欧阳祯人
编辑部成员:
陈晓杰、丁四新、胡治洪、焦 堃、连 凡、刘乐恒、欧阳祯人、孙劲松、王林伟、张昭炜(以拼音为序)
《阳明学研究》在创刊之初迫切需要学界同仁的提携与帮助,我们真诚地向各位专家学者约稿,希望您能不吝赐稿并关注我刊的成长。谢谢!
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
责任编辑:梁金瑞
【上一篇】【杨念群】科举的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