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路江小传
——摘自《中国归来——当代中国大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研究》(康晓光 著)
作者:康晓光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节选自《道源文集修》(傅路江 著)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初九日庚子
耶稣2015年9月21日
●背景
傅路江,男,字“道源”,号“杏林散人”,别号大漠孤烟,网名“傅路江”、“遥望仲景之门”。1969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
傅路江的父亲曾拜本村张补裁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张补裁先生出生于清朝末年,念过4年私塾。傅路江的父亲认为他“饱读诗书,医术超群,淡泊名利”,奉为一生做人做事的楷模。在父亲的影响下,傅路江自幼就接触了一些国学和中医的书籍,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从初中开始,傅路江接触并喜欢上了庄子的思想,最后却影响学业而中考落榜。复读一年后考上高中,但还是因痴迷于道家以及佛家思想,还迷恋上了气功,最后高考落榜。遂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并临床出诊,后来取得行医资格,与其父开办中医诊所并逐渐取代父亲的主治位置。2002年,傅路江开办了以诵读“蒙学”为特色的幼儿园。2003年,傅路江创办了明德学堂,学堂又称私塾班。
傅路江现为傅氏诊所坐堂先生,明德幼儿园负责人,河北行唐明德学堂堂长。
●行动框架
傅路江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教育方式不科学。这一点他从女儿的身上得到充分体会。女儿上学前就能背诵医学三字经,识字量已经能够独立阅读儿童读物,到了学校却因为“积极活跃”而备受老师批评,这让他开始对现代教育体制产生怀疑。2002年他从网上看到王财贵在北师大的演讲后,更加明确了这一认识。同时,他认为,在主流教育体制下,一个官家子弟,即使考不上大学还有很多选择机会;但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走高考应试道路的风险太大了。他宁愿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也不愿让他们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磨掉个性,以后无法社会立足。
傅路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缺失。他用“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没有精神寄托”、“物欲横流”等词来形容当今社会。傅路江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从他们身上,他“感觉到中国老百姓对道德、对文化的那种深深的呼唤、那种渴望”。
同时,傅路江认为“美国文化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已经全盘西化了”。他认为广大民众中没有多少人读过《独立宣言》、孟德斯鸠、卢梭的东西,但思想和行为却已经全盘西化了。他无法容忍这种现象。
傅路江主张通过“读经”让孩子打下古文基础,通过家庭式的私塾学习因材施教,回归教育的本质,来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他主张要利用孩子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经典,而在13岁之后,让孩子多见世面,培养他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时机成熟则可以游学。傅路江的这些想法深受王财贵的影响。
傅路江认为人们需要过严肃而神圣的文化生活,用心灵诵读和体会经典,寻找精神的回归,才能从当前娱乐过滥、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走出来。他认为诵读经典是内在的精神实质,加上外在的汉服衣冠,庄重的礼仪,合起来就是儒教。穿深衣、悬挂孔子像、按一定的仪程祭拜孔子,都是对儒教信仰的表现。
对于他所做的这一切,傅路江认为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就蕴藏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中。
●行动方式
傅路江积极践行和推广儒家的生活方式。这方面的主要活动有:(1)、创办明德学堂,7个孩子脱离正规教育进私塾班学习,孩子们除了学习语文和数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背诵四书五经。(2)、为自己和私塾班孩子购置深衣。(3)、在明德学堂为孩子举行授业弟子拜师礼、学堂开蒙礼,在河北正定孔庙为私塾孩子举行冠礼。(4)、带领明德学堂的孩子游学北京,租住在潭柘寺附近的平原村,孩子们除了学习中医理论外,还跟随傅路江新结识的朋友学习琴棋书画,村里住的艺人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过来做他们的兼职老师。(5)、开办明德幼儿智力开发园,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儒家经典为立园特色。(6)、参加在圆明园举行的冠礼并讲话。(7)、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文渊社举办的笄礼和射礼。
傅路江参与了儒教重建活动。2005年,他创办了“中国礼拜天”,开展成人传统文化的讲习活动,每周聚会一次,时间为每周六晚上8点到10点,活动地点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该活动持续数月后夭折。傅路江还参加了民间组织的曲阜祭孔活动。
傅路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他经常在华夏复兴论坛、汉网上发帖,报道明德学堂的进展,阐述对教育、儒教的观点,宣扬复兴传统文化的主张。同时,他接受众多媒体采访,借助媒体进行造势,扩大影响、宣传私塾和自己的主张。
傅路江参与了联署呼吁行动。他起草了《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北京奥运会的服饰礼仪倡议书》,倡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将 “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并使用拱手作揖的礼仪形式。为此,他积极邀请学者签名,于2007年4月6日在多家网站同时发布了这一倡仪书。
傅路江还经常被邀请作演讲。如2004年10月,出席了北京师范大学西部阳光行动和中国杂志社办合办的“经典教育在农村”讲座,并发表演讲。2005年10月22日,他接纳石家庄一个网瘾少年训练营在明德学堂开展活动,并作了“做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的演讲。
傅路江也与政府开展合作。他受聘于山西省平陆县政府担任“傅圣文化开发公司”总经理。撰写了纪念傅氏始祖诞辰3341年祭祀大典和傅圣文化节的策划书,内容重点是打造穿汉服、行古礼、奏雅乐的祭祀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傅路江还打算进入商业领域。曾计划成立文化公司,开展服饰、礼仪、策划、培训、出版等业务,在城市推广“圣城游”、“文化之旅”,在农村推广读经班、“中国礼拜天”等活动。但这些想法仅停留在计划阶段,从未实施过。
●资源动员
一讲起他的理念,傅路江总会滔滔不绝,对他接触到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宣传。他动员的人员包括他的家人、朋友、私塾老师、幼儿园的教师、家长、诊所病人、网友、名人等等。
私塾班孩子的家长都是傅路江的亲戚或朋友。傅路江经常给他们讲他的想法,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中国礼拜天”活动开展后,他就会告诉朋友、病人或仅有一面之交的人,哪天会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讨论活动。更多的是,傅路江经常在华夏复兴论坛和汉网发帖公布私塾的近况。有关私塾如何发展的研讨会从行唐开到了北京,读经活动的推广者、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汉服爱好者等都参加过讨论。
当然,这种动员可能会掺杂其他动机,未必纯粹,但却不影响我们对傅路江所做动员的肯定。比如,对于幼儿园家长,傅路江虽然有改变现行教育模式的深层动因,但也明白必须按商业和市场的规律运作,所以他通过刷标语、开家长会、送光盘等形式扩大影响、吸引生源。
傅路江还特别注重借助名人的力量。参加“第三届中华经典诵读交流会”时,他主动找到郭齐家和王财贵,讲述明德学堂的情况,并请王财贵题写匾额“明德学堂”,成为了学堂宣传的资本。奥运倡议书和他那些未成行的策划里,都包含借助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活动扩大声势的内容。
创办明德学堂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收支基本平衡。办幼儿园略有盈余,盈余部分相当于傅路江夫妇的工资。“中国礼拜天”的花费不多,基本是傅路江自己出。带领明德学堂的孩子游学北京时的花费来源于他诊所的收入。傅路江没有为他的事业进行过募捐,但他的朋友、网友们有时会主动捐一些,不过数量有限。
傅路江十分懂得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他觉得这是克服自身资源有限的绝佳途径。媒体要吸引眼球,而他的所作所为正是新闻卖点。傅路江自从被报道以来,找他的媒体越来越多,对于各类采访,他基本上都持接受和配合的态度。其中的媒体包括《燕赵晚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法制报》、上海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等。
傅路江在“华夏复兴论坛”上比较活跃,其次是“汉网”。他从网络上了解各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同时他也及时地把私塾班的进展情况进行公布。对于一些文化事件,他往往加入到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网络,傅路江的名气日渐增大,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者。
●政治机遇结构
傅路江感受到来自政府的限制和压力。在开展“中国礼拜天”的活动过程中,傅路江有“不搞组织、不搞结社”的意识,它将“中国礼拜天”定位在传统文化的讨论学习活动。他提到,个别体制内的参与者对于搞这类活动有一些顾虑。“中国礼拜天”自开展以来,从未受过没有任何部门的干涉。
明德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基本还算顺利,只是被要求刷去“一年识完三千汉字,明德掀起幼教革命”的标语。而明德学堂的发展却非一帆风顺,其间曾遭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制止而被迫停办一天。但之后,教育局默认了私塾学堂的存在。游学北京期间,傅路江租住在一处农村院落,当地公安机关曾进院核实傅路江的各类证件。虽然没有直接干涉,但他们向房东施压,不得租房给傅路江,这成为了傅路江退回行唐的导火索。
傅路江注意到胡锦涛、温家宝在一些场合的讲话,都曾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他同样关注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国家公祭黄帝陵、官方祭孔、全球祭孔、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儒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成立老板国学班、中国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等等,他觉得这些都表示,“一个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复兴的时代正在走来”。领导人的讲话和一系列文化事件又指示了他的行动,对他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傅路江说:“它给了我们民间指示,我们就敢于搞这些事情了。”
除傅路江姐弟外,私塾班的其他家长因意志动摇陆续带走了孩子。傅路江说,幼儿园的家长大多觉得背古代经典没什么坏处,而周围的人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其他民间参与者对他的观点几乎都持认同的态度,但对他的做法既有表示绝对赞成,也有表示尚待商榷的。媒体采访对明德学堂正反面报道都有,但傅路江说那是记者为吸引眼球而故意写得标新立异,实际上采访他的记者绝大多数都表示认同和支持。社会各界对明德学堂褒贬不一。
●贡献和地位
傅路江是一个实践者。他敢想敢做。在好多想法尚未成熟的时候,他就会采取行动。在这场文化民族主义运动中,傅路江的一些行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他身着深衣,在孔子墓前祭拜、宣誓,确立他的儒教观。他创办明德私塾学堂,彻底放弃正规教育的道路。学堂从形式和内容都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私塾。他请吴飞做经师,吴飞蓄须留发、身着深衣,在当地引起轰动。他带领明德学堂的孩子游学北京以及举办的“中国礼拜天”活动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行动。
他的开创性的实践,让他在民间儒学爱好者中颇有声望,获得了“先生”的尊称。明德学堂也成为集聚民间儒者的平台,联系傅路江或亲自拜访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傅路江和他的学堂甚至成了一个符号性的象征,各地民间参与者都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力挺“无论发生什么,一定坚持下去”。
他的大胆举动,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媒体报道有它的侧重和考虑,傅路江也懂得借媒体造势,二者可以说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就这场运动而言,傅路江和他的学堂经过媒体的传播,所带来的对教育体制的反思、对汉服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争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彭永捷】纵横家的伦理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