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场走进洛阳侧记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09-18 18:46:51
标签:

 

 

礼,中国人的文化信仰礼,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场走进洛阳侧记

作者:彭林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初六日丁酉

           耶稣2015年9月18日


 

“周公制礼作乐,已经过去3000多年,但它并没有成为只能供人凭吊的‘木乃伊’,而是将中国人带入了道德理性,带到了一个比较高雅的层面上。礼的精神内核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旧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生活发挥积极作用。”9月17日,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三十场的现场,主讲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在洛阳市会议中心慷慨直言,作了题为《周公“制礼作乐”与当今的道德建设》的讲座。

 

 

 

彭林在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时下大多人将“礼”误读成“磕头作揖”,令彭林教授很揪心,他说道,西方文化的“礼”是一种交际手段,背后没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但“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上至国家制度,下至个人修身养性,有着一整套的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更是中国人的文化信仰。

 

彭林援引周公的政治思想,讲述“为政以德”。他用生动的古代勤政故事辛辣讽刺当今官场腐败等现实问题,说明物质丰富的社会更需要有人文引领:“习总书记说过,要想群众作风好,自己要先做好,这正是周礼中执政者要‘身为天下先’的现实运用。”

 

提问现场,洛阳市省委党校的一位女教师向彭林提出该如何将古礼为今所用时,彭林毫不避讳地说:“教师要有德行,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如今身在会场的我虽然热,但不会宽衣解带,系好自己的扣子,这虽是小事,却是对听者的尊重,是‘礼’的表现!”

 

在与网友的互动中,一位名为“远方”的网友询问彭林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不失礼”时,他讲述了自己坚持在每节课堂上向学生鞠躬的例子:“向学生行礼,刚开始很多学生觉得可笑,但慢慢培养下来,现在我的学生上我的课都会认真向我问好、回礼,通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细节,才能做到将‘礼’内化于心,也就不会失礼于人。”

 

“一个城市除了GDP,还要有道德形象。”“问礼”多年的彭林对洛阳十分“钟爱”,率性的他直接在讲坛上“喊话”市政府要注重提升洛阳软实力。他建议作为沁润周公礼乐文化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洛阳市政府要率先挑起市民道德建设的梁子,树立“君子城市”的榜样,为实现中国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诸君以为能否?”“老顽童”彭林一句发问式的结尾,惹得洛阳市在场领导会心一笑。

 

“亲切、精彩!彭林教授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拉到了眼前,和我们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相联系,让我们能把古人的智慧加以利用。”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认为,彭林教授讲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洛阳城的故事,这种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法,让晦涩的历史典籍变得既有趣又有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