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兴】从孔庙祀典的兴衰看象征的扩张与陨落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5-09-11 20:06:48
标签:

  

 

从孔庙祀典的兴衰看象征的扩张与陨落

原标题:台湾“中研院院士”黄进兴:过去2000年中,人们如何祭拜孔子

2015望道讲读会“文化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第七期

作者:黄进兴

整理:司俊飞 李念

来源:文汇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七月廿九日庚寅

           耶稣2015年9月11日

 

 

 

  


对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孔圣人,在中华文化圈内妇孺皆知,但孔子究竟有多重要多伟大呢?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执事委员会年上,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的杜维明先生以主讲人身份提出,教师节应考虑设在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2009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2010年,杜维明、陈来、郭齐勇等中国儒学研究学者再次倡议以孔子诞辰纪念日定为“尊师日”;而在台湾,孔子诞辰日及教师节为9月28日,则从1952年延续至今。

 

其实,站在历史的长河来看今人对孔子意义的发现,就不会过于惊讶,早在1911年之前的2000多年中,我们的先辈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结论。以孔子之家的孔庙为例,从汉至唐,孔子形象由有教无类的夫子,逐渐蜕化成“帝王师”,最后汇归为“万世道统之宗”。孔庙缘何由家庙转变为官庙?历代君王为何对文人心有芥蒂却依然注重祭孔?孔庙对历代儒生意味着什么?

 

9月7日下午,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进兴走进第七期望道讲读会 ,以《从孔庙祀典的兴衰看象征的扩张与陨落》为题演讲来解读“文化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主题,为听众复原和解密了被尘封的关于孔庙的记忆和信息。

 

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哈佛师从余英时先生攻读历史学博士的黄进兴在演讲中揶揄自己被贴上了“孔庙”研究专家的标签,因而2000年前后屡被邀请至世界各地著名学府演讲,但总是被指定同一话题,为此颇为苦恼并努力创新,但他也兴奋地分享,孔庙祭祀已经是东亚普遍的文化现象,是当下国际学术的议题之一,并且研究视角已经从自己当年的思想制度文化延伸到艺术、建筑、音乐、社会,对于如此之多的后学进入“圣域”,实在也是一种欣慰。

 

今朝孔庙观光化:原是家庙、祠堂之属,后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

 

或成游乐场所,或逐渐被商业化、观光化吞噬,或不明就里盲目模仿道观、佛教的寺庙去建孔庙,“孔子如果返世目睹此种怪相,估计一定痛哭流涕了”。一开篇,黄进兴就这一现象深表惋惜,自称是接受五四知识洗礼、年轻时颇为反传统的黄进兴给出了历史的解释:“五四”有打倒孔家店之说,国人无不对儒教侧目,陈独秀甚至振臂疾呼: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1990和1992年初来大陆做田野调查时,黄进兴也曾被大陆同行劝说不要执着于这个狭隘的领域。对此,黄进兴笑称自己觉得“有种冥冥力量”吸引着他。从空间上来说,孔庙祀典跨越朝鲜、越南、日本、琉球、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时间上而言,至少二十世纪前,孔庙祭祀制度已有两千多年,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奇特现象。

 

从世界学术意义的宗教学上来说,孔庙称“holy-ground”或者“holy-space”,每个宗教都有神圣的空间,就像佛教的庙,道教的宫观、回教的教堂,对于孔庙就是祭祀孔子为主的地方。那孔庙初始的性质如何呢?黄进兴给出了答案:所谓传统的孔庙,其实是孔子的家,不是他的墓,事实上就是在他的家里,把他的一些遗物、文物、书籍等摆在里面。其性质是祠堂、家庙。晚孔子406年出生的西汉的司马迁,还有幸一睹孔庙真容,在《史记》中有所描绘,而历年的战事早已使最初的孔庙化为尘土。但可以肯定的是,黄进兴进一步解释:后来的孔庙基本上是仿宫廷的建筑,是除故宫以外最大的宫廷建筑群,跟佛寺、道观迥然不同。孔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中国三大国建筑群之一,也是全世界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曲阜孔庙——除故宫以外最大的宫廷建筑群

 

昔日孔庙辉煌崛起:“汉祖致祀,天下归心”从家庙跃为官庙

 

虽然孔子生前是充满挫折和挫败的读书人,但生后后却享万世永恒的影响,他的后人也受到朝廷优待。

 

1、预算来自官方,与祭天祭宗并列

 

孔子在中国文化教育、历史发展中,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黄进兴介绍,由于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声名远播,“孔子冢”及“家庙”均立成公众瞻仰、祭拜或举行仪式之所。但“冢”只能以亡者即地而设,无法复制,“庙”却可依样仿造,因此,孔庙逐渐拓殖,通祀天下。在汉代灭亡的时候,整个中国境内,孔庙仅阙里一家,而发展到明代,据读书人吕元善统计,不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仅中国境内就有1560余处。孔庙能如此的兴盛,就要提及它的双重性质:由家庙到官庙。

 

作为祠堂、家庙性质的孔庙,势必应该只有孔子的后代和门生前来祭拜,然而各不同姓氏不同级别的人都蜂拥而至祭拜孔子,这说明孔庙的性质已经改变:它从一个私人性质的祠堂、家庙变成了一个公共的官庙。官庙就是他的奉祀祠,来祭祀的人已经领有官方的爵位,他的祭祀的资源来源于官方给予。黄进兴指出,就像今天在台湾的孔庙,预算来自于政府。

 

那统治者为什么一直看中孔庙,把它提升到一个官庙的地位呢?黄进兴举了三个反例来说明孔子在后世的巨大影响。当秦始皇意欲焚书坑儒时,他的长子太子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这说明在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里面,孔子的影响深远,追随者众多;刘邦向来厌恶儒生,但在角逐天下,即以太牢祀孔子;不喜爱儒生的明太祖每打下一个城,第一件事就是祭祀孔庙。这和统治阶级的三个礼密切相关。一是祭天,天子继承大统要祭天;二是祭宗室;三就是祭孔。

 

2、孔子后人列为“衍圣公”,朝班一品

 

由于具有家庙性质,黄进兴也强调了另一个奇特现象:魏文帝履位之初广求圣裔。在孔庙祭典里,孔氏圣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孔系的断绝必然使得祀孔难以为继。政权与衰、孔家荣枯与祀孔息息相关。作为家庙,因为有血缘性格,只有孔家的后代才能名正言顺地祭拜他,当孔庙还没有完全脱离血缘性格时,祭祀必须有孔家人的参与才具有正当性。所以要找到孔家的嫡裔,孔家的真传,朝廷后来找到的孔家的后代担任家庙主祀者,宋仁宗时改称“衍圣公”。汉末,刘氏王朝在历史上一去不复返,而孔氏圣裔却似千年火凤凰应时重现。黄进兴分析,京师祭孔和孔庙祭祀,这两个位阶是同等的,统治者都要亲自参与祭祀,而且必须要有陪祭,陪祭的就是孔家后人衍圣公。唐朝天下州县皆用流官,独曲阜用孔氏世职宰治。明朝沿用此制,在明武宗时,衍圣公朝班一品,位居文武百官之首。孔庙的官庙性质,朝廷对它的重视可谓是独一无二。

 

历朝君主“隆恩”孔庙:用道统来加强政统的合法性

 

孔子的人物形象历来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与众人和民意的“言说”不无关系。

 

1、百姓心中的“神人形象”

 

春秋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不一样,我们今天了解的孔子和宋明理学的孔子也不一样。黄进兴引述保留了大量孔庙介绍的东汉三块碑文所记载,汉代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如斗”,这种在今天的人们认为怪诞不经天方夜谭般的说法在当时却深入人心,百姓信以为真,认为圣人就应该不同凡响。由碑文内容可知,孔子在那个时候是倍受爱戴的。第二块碑文上记载:要集资修孔庙,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人纷纷慷慨解囊,捐献的人范围异常之广,他们是谁,来自哪里这在碑文里都有记载。其中第三个碑刻记载,一次祭祀中,参加人数达907人,从地方最高长官到孔家后人到其他民众不等。可见孔庙祭祀参加成员之多和影响范围之大。

 

2、第二个孔庙的示范效应

 

百姓“神话”孔子,历朝君主也对孔庙以及孔家后人龙恩不断。何时产生厥里之外的第二个孔庙,一直是黄进兴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据黄进兴研究,历史上第二个孔庙是东晋孝武帝太元11年所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之乱、八王之乱先后发生,由于胡人南下,晋朝狼狈迁往江南,皇帝希望通过祭孔来争取文化的传承和正当性。然而阙里孔庙却在战争中化为灰烬,便遣朝臣偷回北方祭奠,朝臣回报,路经该处,目睹“孔庙庭宇倾顿,轨式颓弛”,感慨“万世宗匠忽焉沦废”,于是孝武帝决定重建孔庙,即历史上第二个孔庙。“东晋孝武帝的举动不简单,激发了后代王朝的建孔庙的竞争。”黄进兴给予高度评价。看到东晋王朝建孔庙,北方的王朝纷纷效仿,异族王朝之间的竞争也迅速拉开,尤其是创业之君、开国之君,都想要建孔庙,正统和道统总是连在一起的。所谓政统的论说要靠道统来陈述。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要靠文治。其精神支柱就是孔子之教,治国必须要掌握文化的正当性。因此,凡异族之君、夷狄很注重孔庙。黄进兴举例元朝、清朝入主中原之时,许多武将不明所以,纵火烧毁孔庙,君主立刻下令将这些纵火破坏孔庙的将士一律砍头示众。对孔庙的重视,发展到到清朝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孔庙开始复制到中华帝国境内的每块土地犹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沿袭唐朝出师要祭拜文庙,告诉孔老夫子要出去打仗之习,清朝出师或者打胜仗回来,都要在文庙祭祀。黄进兴特别强调文武百官到文庙,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否则要被重罚,可见异族之君很多统治都跟孔庙管控有关。

 

3、明太祖反对儒学却令祭孔

 

持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道诏令:凡是后代继承大统者,继位之初,必须到孔庙祭告。看似与他自己的观点相左,其实中间别有故事。黄进兴介绍,朱元璋觉得孔子通祀天下,逾越礼制。于是在整个中国境内停止祭祀孔子,只许在京师祭孔,而且他还要毁掉塑像,可见朱元璋君臣的尊卑情结。《明史钱塘传》就记载,因反感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朱元璋就将孟子的神牌位移到外面当作箭垛,但一个儒官挺身而出,以身挡箭护牌位。此举让朱元璋大为震惊,朝廷的高官竟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孟子的牌位。儒生对孔孟之道的尊崇,打压孔孟行为将引起的反弹,其后果如何实在难以估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将孟子的牌位放回去。并于洪武十五年又下令恢复天下祭孔之礼。黄进兴揣度朱元璋祭孔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并非心甘情愿。不过尽管如此,这种行为还是促进了孔庙的进一步繁荣。

 

儒生精神世界维系处:为官先拜孔庙、有冤则哭庙

 

对于历代读书人和儒生,孔庙与他们的命运前途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因而也逐步增添了很多不同的意象、不同的价值。

 

1、地方官上任前先拜孔庙

 

在唐玄宗时期,就建立了非常完整的读书人在孔庙的祭祀制度。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读书、科考、中举,一介儒生布衣鲤跳龙门,拥有官方的身份,而各种兵役、徭役、苛捐杂税也得以减免。一旦你考中科举,你就要把老百姓的衣服脱掉,穿上官服,而这个改变身分的场所就是孔庙;祭祀时,在皇帝唱完名后,大家都要穿上特别的服装,行完礼之后,还要脱下来,还给国子监,换上官服,而还回去的祭祀的衣服则相当于我们的博士服;唐朝皇帝一度在出征前会把文武百官领到孔庙训话;宋朝有一本《图经》,类似今天的“为官指南”,清楚地记载着:地方官上任之前第一件事也是要祭祀孔庙。

 

2、如有不满便去孔庙大哭

 

哭庙更是儒生与孔庙关系紧密的典型例子。黄进兴介绍,一介读书人在既不为官又无靠山的情况下,若被地方官欺凌,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可以到孔庙里面大哭,即哭庙。地方官员最怕这个举动,因为朝廷极其重视哭庙现象,一旦有哭庙行为一定要上报到中央朝廷,皇帝会派人来询问。明清的时候,东南沿海桀骜不驯的文人最喜欢哭庙,例如牵扯进江南案中的金圣叹,在遭遇地方官整治时,就去向学官拿孔庙的钥匙,才能哭庙。不过这也说明一个现象:孔庙平常是不能进去的。正如明末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提及的,他要进孔庙,先要拿钱贿赂看门人才能进去。

 

3、孟子死后1200年进孔庙

 

进入孔庙并非易事,黄进兴披露,在1200年内,孔庙被称为“孔颜庙”,常是孔子和学生颜回合称,孟子是在去世后1200年后,因宋明理学的高度重视方被列入;而关于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是否进孔庙,历经了朝廷的激烈辩论几近无法退朝。王阳明生前曾获伯爵之位,以平民身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对此,支持阳明进孔庙的一方却坚称:“伯爵乃一代之尊,进孔庙达万代之典。”,传为千古佳话。

 

中西方迥异的孔子:“尊而不亲”与“儒教中国”

 

尽管孔庙在封建王朝和儒生中都非常重视,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孔子的感觉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清代礼学家秦蕙田有“尊而不亲”的描述。黄进兴看来,这和封闭的孔庙大门隔绝了与民众的联系不无关系,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阻断了沟通的桥梁,普通百姓连庙门都进不了,更不可能知道里面祭祀的是什么。嘉庆九年,所有的塑像都被毁掉,只有一些神位和名字,而这些遗留下来的古代人的文言语,连中文系的老师念来都颇不容易,更何况普通大众呢?黄进兴分析,由于孔庙是封闭的,所以说儒教跟世界上其他重要的宗教不一样。它具有特殊性,会影响到今天我们宗教的信仰。

 

相较于西方,中国宗教以它广博的包容性降低了许多宗教冲突。儒释道三教合一现象非常常见。在清代,据统计,天津附近就有900多个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立的寺庙教堂。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儒家思想虽影响最为深远,但似乎并不在儒释道三家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黄进兴表示曾特意问过艺术史家,有没有见过图画或文字叙述说孔子在中间的,答案是否定的,都是释迦牟尼或老子居中。同样奇怪的现象,在中国信道教佛教的人比比皆是,认同儒家思想的人也数不胜数,但人们会说信道教佛教,却极少有人说他信儒教。西方称中国为“儒教中国” (Confucian China),黄进兴认为,这种称法,要归功于传教士的传播,他们感觉在中国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还是儒家思想,因此“儒教中国”更多程度上成了中国的宗教名片,直接与外部世界有着对话基础。

 

对于孔庙祀典如数家珍的黄进兴,信手拈来便是典故和考据,在互动中他谈及当年导师余英时知道他擅长西学,崇尚西方新理论,便提出要他做李绂研究,这个议题的研究除了梁启超点到为止,太老师钱穆略有涉猎,自己必然无所旁依,只能一本一本古书读来。因而等他放假回到台湾与介绍的女朋友约会时,便选了约会游孔庙,并为显示有学问,高价购得红皮精装套书《文庙祀典考》。“当然,女朋友是吹了,但是在回到美国写作博士论文的若干个失眠的长夜里,时时会拿起《文庙祀典考》清理一番。逐渐发觉孔庙作为国家祀典,恰是传统社会里文化与政治两股力量彼此互动的绝佳例证。透过对它详细的剖析,可以重窥历史上儒家学术真实的动向。”黄进兴笑侃当年书呆子举动,却成就了一段学术夙缘,在埋首故纸堆三、四年后,他开始实地考察,此后他对孔庙的研究与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讲座结束后,黄进兴等与会嘉宾与优质提问听众合影(左一主持人姜杉、左二文汇讲堂负责人李念、左四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

 

颜子庙前的牌坊题辞“优入圣域”,历史上这个词汇曾被用来形容过颜回和王安石两个人,而今,茫茫然误闯而成为权威专家的黄进兴带领大陆听众再入“圣域”,无论是对为学之道,还是对孔庙祀典意义和今人对传统的态度,都让人多了三分回味。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