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70后女白领办义学弘扬传统文化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07-21 16:29:40
标签:


 

 

南通70后女白领办义学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尤炼 肖潇

来源:《江海晚报》2015年7月21日B08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初六日戊戌

           耶稣2015年7月21日

 

 

 

她是一名企业白领,对古代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年前,在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党委支持下,她立足社区开展传统文化公益教学活动;她的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1600多小时,她就是知止堂义学创始人——胡晖莹




一位学生认真诵读经典读本,胡晖莹在一旁聆听。




课堂上,胡晖莹与孩子们互动。




课间,胡晖莹与孩子们互动。




家长陪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读本。

 

立足社区办起国学堂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7月5日下午3点许,44岁的胡晖莹身着汉服,带领小学生们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孟子》。

 

2008年,胡晖莹与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工薪族女性创办了知止堂义学。聊起创办这个国学班的初衷,她说当初只是想给女儿找几个读书伙伴,“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场地,开办国学班只是一个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晖莹结识了时任北濠东村社区党委书记毛瑞红,与她谈起创办国文诵读班的想法。“毛书记大力支持,我们又找到市民寻访团副团长张薇丽。”胡晖莹说,三人迅速达成共识:利用社区资源,开办社区课堂,招募义工老师授课。

 

2008年8月,知止堂义学在北濠东村社区正式落户。每周日下午3点到4点半,国学班准时开课。课上,胡晖莹和义工老师一起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大学》《笠翁对韵》等内容,“从此,陪伴孩子诵读经典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乐事,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正当胡晖莹满怀信心的时候,班上学生却越来越少,这让她尴尬不已,“我们第一堂课是20多个孩子,后来只剩下10余个,最惨的一次是3个老师给3个学生上课。”

 

学生的流失,让胡晖莹冷静下来,她以自己女儿为研究对象,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给他们讲,不做字句的翻译,而是用意译的方式将文章的意思、要表达的道理讲给他们听。”

 

胡晖莹说,原先成绩平平的女儿开始对经典诵读有了兴趣,而其他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国学班里不仅长了知识,还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胡晖莹带领下,不少家长由起初的陪同上课变成为义工家长。陈嘉仪妈妈是知止堂家长会义工的一员,她每次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整理桌椅,课堂上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内心充盈着快乐:“学习国学不仅让孩子收益匪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家人。”

 

组织民俗活动有新意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胡晖莹将知止堂分为蒙馆、经馆,蒙馆是针对小学及学前儿童,每周上课不间断,而经馆则是考虑到初中生学业繁重,利用每月一个晚上时间开展诵读,“学堂没有硬性规定,完全靠学生和家长自觉。”目前,知止堂的学生已有50多名,由于不断有新同学加入,经常可以看到老同学拿着书一句一句教新同学诵读的场景。

 

知止堂义学创办以来,除了经典诵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民俗体验活动。“第一次组织民俗活动,我们的心情颇为忐忑。”胡晖莹说,民俗活动有端午祭屈原、中秋祭月等,担心被居民误解为搞封建迷信。

 

“实践证明这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胡晖莹介绍,知止堂义学在重大节日举办民俗活动已有7年,“今年端午佳节,同学们参加了纪念屈原的活动,上香、祭酒、诵祝、焚祝、祭江……所有的流程,同学们都完成得很认真。”

 

前不久,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无不有父,国无不有统。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战先烈,缅怀祖辈父辈的不朽功勋,向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峡两岸各界发出恢复和过好中国父亲节的倡议书。”

 

“中国父亲节是民间专家学者倡议为弘扬孝文化而设立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8月8日。”胡晖莹介绍,南通知止堂义学、深圳孔圣堂以及北京弘道书院等十家儒家社团近日在网上发起恢复和过好中国父亲节的倡议书,“这个夏天,我们将重点做好中国父亲节的推广活动。”

 

专家总结知止堂模式

 

从创办知止堂义学的那天起,胡晖莹都会把课堂记录写在博客里,至今已有989条博文,一来是给我们的活动做记录,方便大家复习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不论是上课内容还是活动过程,只要在知止堂的网易博客里都能查阅到。”

 

随着网络不断传播推广,知止堂义学原本为了方便学生、家长点击的博客还吸引了儒学专家的关注。“网络成为我们与儒学专家沟通的平台, 还经常转载我们的博文。”胡晖莹如是说。

 

今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陈明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与《儒生文丛》主编任重博士专程赴通,来到北濠东村社区,观摩知止堂义学教学过程,并在交流中为知止堂传统文化教育总结了“2+N”模式。“这是一种可复制并创新的模式,比如其中的‘N’,还可以拓展为社区与文化企业合办的社区书院、与高校合办的社区大学、与学术机构合办的社区讲坛等。”

 

胡晖莹介绍,知止堂传统文化教育“2+N”模式正发挥着正能量辐射作用:开放区富民社区专职社工倪金莲与志愿者借鉴知止堂办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开设“文武兼修”儒学班;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知止堂课堂上开展教学观摩与模拟教学。

 

通师三附六年级学生屈元浩已在知止堂就读三年,对于他的变化,其母深有感触:“儿子变化很大,对国文经典的喜爱不仅在作文中有所流露,还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如今,屈元浩作为学堂的大哥哥,在诵读课上经常帮助新来的同学,各类活动中也像个小大人一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知止堂义学在办学过程中也有困惑,我们的老师是义工,平时要工作,只能在周末开课;有些小朋友因路途遥远不得不放弃学习。”胡晖莹介绍,知止堂义学已经申报了团市委公益创投项目。她表示,要和志同道合者一起不断推动项目实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孩子们认真诵读经典读本。




胡晖莹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读本。




课间,胡晖莹与家长志愿者交谈。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