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愿将余生效法泰州”:两个民间志士的向学之心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04-02 22:59:57
标签:

 

“愿将余生效法泰州”:两个民间志士的向学之心

来源:同济复兴古典书院 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初九日甲戌

            耶稣2015年2月27日


 

编者按:自元旦招生以來,书院已收到500多份报名申请。在征询申请人同意的前提下,书院微信公号将陆续选登部分报名申请(含正式学员和候补学员),以促进交流学习。

 

申请人之一:辍学在家自学书画 

 

我家里是做蔬菜生意的。我念了一年大专就辍学在家,平时帮父母打杂,业余时间习字看书。辍学后,有段时间不知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很苦恼。曾打过工,流过浪,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我选择读书来使自己有所依凭,探寻人生的意义。 

 

迫于生计,时间紧张,我读的书多为文学,传统儒学经典及诸子之言未及涉览。我希望如果有机会来书院读书的话,可以补上经史诸子的课。 

 

有段时间,我想学绘画,跟一民间工艺师学烙画工艺。但我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觉得学这样的技巧容易让人越走越窄,充其量只是个匠人而已。当时我还不了解传统文化与书画的关系,走了弯路。 

 

陶诗言:“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谓“昨非”是什么?为不值当的事,浪费了青春和生命。所谓“今是”是什么,学传统文化,习书画。在这个交通与讯息高度发达的现代背景下,能把这当做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修养和心灵的寄托,实不为一剂清凉散,或许可以使自己静下来,回到内心的平和。 

 

对于这次讲座课程的安排,我觉得很惊讶。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也有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等文学经典,更有古琴、戏曲、中医和书画的欣赏与实践。这样的课程安排非常难得,可以说是在道与艺之间打通了隔阂,促进二者的交流与融合。所谓工夫在诗外,工夫在画外,传统文人画大家,无不是集多种修养于一身的。如此,作品才历久弥新。我也希望自己能多学点知识。愿与古人为友,拜古人为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微博上,认识一位师友,她告诉我说:“我发觉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就在最“通俗”的中国画之中。”又说:“学中国画需从书法开始”。她也写字画画,作品精妙,令我叹服。于是便在家自学楷书,对于笔、墨、纸、砚以及字帖的选择,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好在有了网络,这些事也不难解决。因为练得是楷书,相对较难,不断地练习,也没有太大的进益。有时练的烦了都不想练了。幸运的是遇到一位老师。经过他的教导,一些基本的毛病得到更正,很快自己的字就有了进步。 

 

现在,我很想寻得一位老师或前辈能系统的指导学习书画,但又不知何处寻找。一直在豆瓣上关注一些公益课程(传统经典及书画),觅得几位师友,都没结果。偶然间看到了“道里书院”小组,发现“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首期招生。大喜,遂写了这个申请。《礼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我希望能认识一些朋友和师长,共同学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诚恳的期望老师能让我加入其中! 

 

申请人之二: 

 

学生虽生于文革后,但幼承家学。叔公大伯皆授受于塾学。童蒙之时,即在破败祠塾玩耍,常瞻仰“天地君親师”祖宗牌位。耳染目濡,从小就对我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热爱!但因家道贫寒,高中缀学来沪谋生。几经寒暑,家业小成。先出入于佛门,亲炙佛光山星云长老门下,近十有余载,收获良多。后思我华夏之邦,圣学衰亡,弦歌音绝,人民抛弃祖宗,豺狼变夏为夷,世风日下,礼崩乐坏,遂有感于先贤之志,乃欲向学焉。 

 

每读经史,见古人有杀身以成仁,舍身而取义,维持华夏道统于千年不绝,无不心向往之,欲以身践道,死而无悔也。壮哉横渠四句教,让吾感动不已!今欲以此发心立愿,愿将余生奉献儒门,效法泰州事业,大成仁道,觉民行道!惟苦于失学,研经未深,德业未成,空负壮志而才学不逮,不亦悲哉!韩子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特此申请古典书院,望书院大德师长,能给予机会,让学生聆听受教,增长德业!再次感谢!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