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马一浮先生孔子诞辰纪念会演讲词读感

栏目:教师节改期
发布时间:2013-10-08 23:56:20
标签:


马一浮先生孔子诞辰纪念会演讲词读感

作者:蠲戏书生 

来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073390101gqrc.html

时间:2013928








 

书生感言:今天乃是孔子诞辰,自是阳历日期而非阴历,不过如果人人相信,则此日即孔子诞辰,何必拘泥考据,所以在我看来,今天就是孔子诞辰。关键不在于考证孔子之具体出生日期,而在于纪念孔子诞辰之立场(或谓初衷)。说来惭愧,直至晚上八点以后我才忽然想起此事——以上乃是一篇日志开篇之语,不过具体内容定于次日发布,于是删除后续文字——因为今天乃是夫子诞辰,除去读书,似乎别无其他纪念方法,后来忽然想到,今年教师节前,曾经转发马一浮先生那篇演讲稿,其实那篇演讲稿主要是针对夫子诞辰而发,今天既是夫子诞辰,正可再发一遍。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于我而言,千古名篇自当反复涵咏,不仅自己反复涵咏,也愿世间读书之人能够反复涵咏,为此不嫌累赘,再发一遍。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晚

 

马一浮:教师节浙省府举行孔子纪念会演词

 

今日省府举行孔子纪念会,具见凡百君子尊崇先圣、示民以礼之意。就此一念推之,乃是正人心、厚风俗之根本。诸君子邀浮演讲,固辞不获命,实惧有僭妄之嫌,又愧无可贡献,只能以简浅之语聊助宣扬。在会诸君幸恕其不逊,加以指教。

 

圣人之道亘古常新,譬如天地生物之功,并不因世变而有消失,所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亦不为方域之所隔碍,所谓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凡世间有形之物可以毁灭,唯有心性不可毁灭。圣人之道即此同然之心、本具之性,不自外铄,不因他有,故有显晦而无始终。今日孔子生日,其实孔子当日亦未尝生,今日亦未尝死。孔子不是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而是生于今日,盖今日在会诸君尊崇圣道之一念即是人人心中有一孔子诞生也。欲明孔子之道,须求之自己心性。历史上之孔子是迹,自性中之孔子是本。庄子曰,“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此之谓也。欲求自性中之孔子,其道曷由?约而言之,盖有三端。

 

一判敬肆。克念作圣,罔念作狂,只是一念敬、肆之分。圣门工夫,始终只是一敬字。此心收敛内向则常存,驰骛于外则恒亡。敬则静定,静定则清明,所以具众理而常昭,应万事而不忒,如明镜,如止水,自能鉴物,聪明睿智皆由是生。不敬则散乱,散乱则昏蔽乘之,人我炽然,物欲交驰,于是晦盲否塞,触途成滞,暌乖迷惑,人欲横流,而天理有所不行矣。

 

一辨义利。董生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心术之正也。义者尽其分之所当然,利者求其私之所欲得,故义利之辨,即是公私之辨。孟子谓,舜与跖之分,利与善之间而已矣。杨龟山言,“为善者心平易,为利者心险巇”,尤能道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气象。庄子谓,克核太甚则不肖之心应之。凡人计较功利,只是私小病中于心术隐微之地而不自知其发若机括,实危厉之道也。若明通公溥,便与天地同其大。《易》曰“干始能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故孔子称颜子无伐善、无施劳,此是为义榜样。鄙夫患得患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便是为利之极害。天地不居生物之功,圣人不矜蓄众之德,一于义而已;争夺相杀,谓之人患,一于利而已。《易》曰“履霜,坚冰至”,所由来者渐,辨之不可不早。又曰“吉凶悔吝生乎动”,动者几也,吉一而已,凶悔吝居其三,可不慎哉!

 

一慎言行。人心所存者,不敬则肆,其所由者,非义即利,而其发见于外者不出言行二端:故必验之于言行,而其中之所存、所由者可知也。“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礼主行而乐主言,亦由此而推之。《易》曰“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及乎远”,言行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庸》明大本、达道而归于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故能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论语》子张问行,孔子答之以“言忠信、行笃敬”,斯乃入德之门,亦为成德之要,可以终身由之而不尽。才有一豪苟且便是不忠,才有一豪掩饰便是不信,才有一豪轻忽便是不笃,才有一豪怠驰便是不敬。学者合下可以持循,可以勘验,果能相应不违,孔子之道不患不明、不行。众人自性中之孔子,即于今日诞生,是乃真正孔子生日,方不负今日纪念之意。而众人自性中之孔子,尽未来际,与天地长存,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岂非盛德大业之至哉!

 

某言语拙陋,实恨迂疏。但诸君子皆有兴于礼乐之志,归而求之《六经》,见于日用,鄙言虽约,亦可为左右逢源之一助云尔。

 

书生谨按:此文录自浙江古籍出版社《马一浮集》笫二册(12571260页),我自网上搜得文本,又据《马一浮集》校对一遍。《马一浮集》为繁体版,网络所得文本为简体版,但有一些遗留问题。此外,网络文本断句标点已然有所调整,但我又据文意重新调整若干细节。

 

《马一浮集》存在一些标点问题,尤其马老引经据典诸句,不宜一概视为直接引文。去年我整理马老文章时曾经说过:“引自经论之语不妨分别对待:如为直接引用经论原文,可视前后文句添加引号;若为化用经论文句,诸如增删一二虚词,则不必以直接引文对待。”马老博览群籍,不仅精通儒家义理,而且经文早已烂熟于心,佛道典籍、诸子作品无不圆融贯通,故而讲演也好,讲学也罢,古来典籍皆能自在化用。我此所谓化用,绝非原封不动引经据典,而是大而化之,一切皆以义理为准,文字方面随心所欲,自由增删,却无损于义理。马老化用典籍之处,若非精通典籍,恐怕很难轻易了知。此外,古典原文在句式上可能并不整齐,马老化用其语往往稍作调整,较之古典原文反而更为凝炼、更有韵味。姑举一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德虽至圣,犹示居学地,自视欿然……”一句之中,既有直接引文,也有间接引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四句,出自《论语》,“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属于直接引文,没有增删一字(原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属于间接引文,或者化用原文(原文:“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马老删去二字(也非有意为之,只因精通义理,熟知文字,自然流出,毫无造作);“自视欿然”四字出自《孟子》,属于直接引文,但却不必如此标示(原文:“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在我看来,纯以义理而论,马老引经据典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有时引用经典原文,若真不增一字、不减一字,反而比较别扭,于文句上不够流畅凝炼(标点亦然,如果不论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皆以引号标出,反而显得过于臃肿,显得句式不够流畅)。因此,除非马老说明出处,如已言明经典题名(如标明出自《易》与《中庸》等),或已说明前人姓名(如标明“董生曰”),可以引号标出引文内容;至于间接引文,乃至化用经典之语,则无必要逐一添加引号。去年我曾有过类似观点:“马老之学,圆融六艺,出入二教,百家之言,信手拈来,羚羊挂角,毫无迹象,讲稿答书,莫不皆然。马老援引经传子史之语,若欲逐一查明并且添加引号,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况且也无此等必要。马老有言:‘说理须是无一句无来历,作诗须是无一字无来历,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马老所为序跋、讲稿、答书、诗词,皆能遵循此义。若就文辞而言,未必字字句句皆有具体出处;然就义理而言,一言一句无不秉承六艺大义。”

 

即以此文而论,标蓝诸句皆与经典有关,或为直接引文,或为间接引文(当然,有些文字稍有变动,有些字形已有调整)。如“判敬肆”一段也有不少出自经典,“克念作圣,罔念作狂”出自《尚书》,“聪明睿智”四字出自《大学》,“聪明睿智皆由是生”则为《论语集注》所引程子之语(此者,敬也),下文未加粗标蓝处,“明通公溥”出自《通书》,凡此等处,似无必要逐一标明。对于马老此类文章,不必拘泥于本文之标点,不妨借用其他方式,令人更易领悟文章大义,了解来龙去脉。所谓其他方式,即以笺注形式,针对化用经典诸句,逐一援引经典原文,以马老化用之文字,对参所据经典原文,当有更深入之了解。我未仔细核查所有出处,粗略查看之后,摘出数条,附录于后。关于引经据典问题,据说表述如上。

 

另有一个问题,即此演讲词之成文时间。“教师节浙省府举行孔子纪念会演词”一篇,在《马一浮集》第二册目录中属于“杂着·其他”,“杂着”文章似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该文前一篇为“养生四诀”,题后标有时间,写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七日”;后一篇则为“法界颂”,标明撰写时间为“一九五七年”。据丁敬涵先生编《马一浮先生年谱》:“(一九四六年,丙戌,六十四岁)三月三十一日,乘船离乐山;四月二十日,搭乘军事委员会包机从重庆飞沪;二十三日,乘火车返杭,暂住延定巷旧宅;五月二十四日,移住里西湖葛荫山庄复性书院内。”据此可知,马老离开四川、返回浙江,应该在一九四六年。浙江省政府举行孔子纪念会应该是在一九四九年前,若无意外,当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间(抗战以前,马老应该不会接收此等邀请)。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因看到此文,方才想起此事。目前我们都以九月十日为教师节,不知此举始于何时?有何依据?民国时期是否如此?当时似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教师节之设立,时间不会太早;当然中国古代书院乃至私塾之中应有孔子之像(或者神位),如开讲日举行谒圣礼等,至于日常礼节,不知有何讲究?书院志中应有相应记载,不妨稍作了解。孔子历代尊号很多,不过最为世人所熟知者,当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二语,两者皆有一个“师”字。若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确实符合中国国情。当今世界,基督教(或天主教)中有圣诞节,依然普及于全世界,即便你不信仰基督,具体生活中也会感受到这一节日;佛教也有诸多节日,即以释迦牟尼为主,亦有佛诞节(浴佛节)、腊八节、卫塞节等,总之佛祖诞生日、成道日与涅盘日皆有相应纪念仪式,对佛教徒来说,这些节日皆很重要,他们都能熟记于心,包括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知名菩萨之相应节日;伊斯兰教及印度教想来也有类似节日,对其信徒来说,无不铭记于心。但在中国,道教或者还有一些信众,能够记住若干节日;儒家历代圣贤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孔子诞辰、孟子诞辰是在哪天?程朱陆王各位大儒,他们生卒年月,又有几人知晓?我也知道,当今学界(尤其海外华人学者更为典型)对于孔子诞辰、朱子诞辰(去世年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行相应活动,甚至近年以来祭孔也已逐步恢复(虽然礼仪并不理想),但对多数国人来说,想来仍无此等概念。近几年来政府对于传统节日重视程度稍有提升,清明、端午皆有一天假期(春节中秋原本有假),可惜仍有一些重要节日,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皆无放假规定,希望今后能有改观。至于教师节之具体日期,若有可能调整自然更为理想。我以儒家弟子自居,却对圣贤诞辰一无所知,实在惭愧!当然这与社会大环境也有关,儒门淡泊,收拾不住,吾辈只能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虽然我也知道继承先贤志愿当以义理为主,不过今后若有可能,希望记住几个日子。

 

【附录之一】引文标点处理事例

 

浙江版:“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德虽至圣,犹示居学地,自视欿然,非故为撝谦,其心实是如此。

 

建议版: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德虽至圣,犹示居学地,自视欿然,非故为撝谦,其心实是如此。

 

书生按:《马一浮集》断句标点错误数量不小,即以此文为例,亦有几处明显硬伤,不再逐一标明。

 

【附录之二】本文涉及部分经典原文

 

《荀子·天论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陆九渊集》:“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尚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论语集注》:“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

 

《汉书董仲舒传》:“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王问仲舒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周易·系辞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论语·子张》:“陈子禽谓子贡曰:‘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孟子·离娄上》:“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中庸》:“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书生谨按:文中还有几处已然标明出处(《周易》《庄子》),至于间接引用或者化用之语应该还有不少,不再逐一标出。以上只标出文字层面之出处,至于心性义理层面,心同理同,千圣一揆,不必多为之说。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午时初

 

书生备注:近日又有消息,说要将教师节改至九月二十八日即孔子诞辰日。如果这一提议真正实现,庆祝教师节时,或能顺带唤起国人对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之崇敬,进而净化人心。不过这次提议,有多少程度是出于文化、道德、教育层面之考虑,又有多少程度是出于政治、经济层面之考虑?当然,现在说这些无意义,先得期待提议真能实现,而且真正长期实践。不然,如当年夫子像那般,安放在天安门广场,又曾坚持几天?过去几年,每次过耶诞节,我都想起夫子诞辰,想起佛陀诞辰。如今佛教信众依然很多,所以佛诞日(或称为浴佛节)也非常普及,但夫子诞辰则少有人知(不计学界中人,其实学界中人知道夫子诞辰之人比例也不太大)。去年整理马一浮先生这一篇讲辞,真是感慨万千。不求人人都能如马先生那样理解夫子,但若能领会其中之万一,则夫子圣诞之理念也将深入人心。为此不嫌累赘,重发这篇文章,至于后面校勘、笺注之类,一概保留下来,方便初读之人领会文义;博学多闻之士,自然可以直读原文,当不至于嫌我多此一举。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晨



                                                                            责任编辑:李泗潮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