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之】教师节,关键要有“灵魂”

栏目:教师节改期
发布时间:2013-09-11 22:42:34
标签:


 

 

教师节,关键要有“灵魂”

作者:钟海之

来源:侨报网

时间:2013年9月6日

 

 

 

教师被誉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应保证自己的灵魂是纯净、包容的。

 

【侨报9月7日“四合院”中国时评 原题《教师节,关键要有“灵魂”》】近日,大陆民众为“教师节改不改日期”一事而纠结。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有可能要改期到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国务院法制办刚刚公布了相关草案的意见征求稿,举国上下讨论得不亦乐乎。

 

追根溯源,1985年大陆官方设立9月10日教师节,意在让学生在开学初即建立起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从无到有,对当时的师生关系与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陆尊师重教的风气蔚然成风,讴歌教师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但在现实世界中,教师形象面临分化,教师节开始变味。

 

当前家长们最有怨言的是,教师节正演变成“送礼节”,这样的“节骨眼”上不去“讨好”老师,意味着孩子会受到忽视,得不到好的教育。放半天假,发笔奖金,聚个餐,收点礼,俨然是眼下教师节的别样内涵,社会对教师的尊敬渐渐被稀释。

 

教师节的物质化、功利化,与物质主义对现当代中国整个社会的冲击不无关系。但在不少知识精英看来,这个择日略显随意的节日,其变味也与缺乏历史文化内涵、缺乏精神维系相关。他们相信,作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家孔子,将其诞辰日作为教师节,更有文化内涵。

 

不可否认,由孔子来为教师节“代言”,会更具历史的传承感和文化的皈依感。孔子开创了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主张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这些教育思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作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感召力是无与伦比的。借着这样的教育“化身”,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教师向先贤表达敬意,更容易触动人的心灵,提升教师职业的神圣感、道德感、责任感,有助于重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

 

不要因为“调整日期是个形式”而一概否定。形式若能强化内涵,符号若能凝聚共识,礼仪若能滋润心灵,则善莫大焉。这或许也正是诸多深受中华文化辐射的地区与国家以孔诞为教师节的一种考虑。

 

教师被誉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锻造下一代的“灵魂”,必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灵魂是纯净、包容的,同时外部世界也应为他们创造安放灵魂的良好环境,给他们以尊严,社会为教师承受的压力减压,就是为下一代的教育大计造福。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