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哲学的文献基础与知识谱系”学术会议
来源:“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三月十一日丁未
耶稣2025年4月8日
2025年3月28日至30日,“明清哲学的文献基础与知识谱系”学术会议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30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由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宗教学系承办。
开幕式上,岳麓书院哲学系主任殷慧教授致欢迎辞。她简要介绍了书院哲学系的发展概况,并对本次学术会议结出的成果表示期待。
殷慧教授致辞
本次会议主题丰富,围绕明清时期佛教哲学、宋明理学、儒释道互动及社会史展开,涵盖思想史、文献史及相关的图像、经济等多维度研究。
会议现场
第一场研讨
禅宗及儒家知识论的实践转向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圣凯探讨了禅宗的两种境界论——无念与无事,指出两者内涵皆指无分别心,但是境界的安立与实现逻辑则全然不同。
深圳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曈通过禅宗对个体心性的强调与对当下在场性的追求来考察宋代禅宗“圣言”标准的变迁,这是中国化宗教话语体系形成的具体表现,也反映了佛教知识合法性由天竺传统向中国传统的转移。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杨柳岸以“棘端之猴”为切入点来探讨王夫之关于知识的有用性的论述。
第二场研讨
宗教的固守与创新
山西大学哲学院讲师孙皓佳从传灯对“性具”的说明来探究晚明佛教义学展开的一个侧面——固守与融通。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雒少峰以传灯与智旭为中心来阐释明代天台性具善恶说的四重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范文丽论述了太虚对西方心理学的批判及其佛教心理学的框架、内容与贡献。
第三场研讨
气学复兴与儒学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讲师魏鹤立就“一阴一阳之谓气”的表述来分析吴廷翰归本大《易》的气学及其对程朱、横渠之学的批判。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陈佳文首先指出程朱对张载“形溃反原”论的三重向度批判,其后又阐述了王船山对于程朱批判的辩正。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郝颖婷以“家国一理”到“家国殊等”的演变来研究王船山“理一分殊”视域下的家国关系重构。
第四场研讨
佛教的社会经济问题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以五台山时期的刻经为例来探讨《嘉兴藏》的刊刻与晚明社会动员,梳理施资人群的地域分布,尝试勾勒具体刻经过程,进一步讨论其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组织形式。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李伟从“以田产为主到以香火为主”的发展线索来研究明清杭州寺院经济的变化趋势。
第五场研讨
佛教转型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副教授杨剑霄就传统与现代视角来探究沈曾植的学术定位、学术贡献与中国佛教研究的学术转型。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兴聚焦于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密教体验及其对禅宗修行理论构建的影响,指出其个人密教体验应当进一步放在明末特殊的宗教技术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系讲师孙德仁探讨了阳明学派致良知教的世俗化的新动向与限度,指出致良知教世俗化对于中晚明儒学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场研讨
宗教知识谱系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雪涛以王世贞的道书阅读历程与道教知识谱系来探讨中晚明江南文人群体中道教典籍流通阅读和道教文化传播的一般特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陈帅以明清学者对“陈那之论”的找寻为例,考察明清因明知识的来源、变迁与传播,在知识史层面描画明清因明发展的整体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王俊淇通过对《大悲咒》文本批判与图像谱系的双重考证来解构汉传佛教“经典权威”的建构过程,同时凸显宗教实践中文字、图像与权力的动态博弈。
第七场研讨
《物不迁论》再诠释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赖岳山就“晚明《物不迁论》论争”进行了再次检讨。
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周邦威从《物不迁论》时间思想中的隐喻理论角度出发来思考两种时间图景:主体时间与真理时间,指出两者的区别在于“存在”与“真理”的优先性问题,分别代表教化论与修道论的不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王帅就运动何以关联永恒之思考来探讨《物不迁论》及其诠释史。
第八场研讨
经典诠释与调适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简凯廷企望通过对《八识规矩颂》及相关注释的研究来在研究视野或文献整全上奠立一个新的基点。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王思遥通过探讨晚明文人与义学僧在《楞严经》诠释中的互动,分析其对佛教思想与修学实践的影响,并揭示这一进程如何重塑晚明佛教的学术环境与释经权。
上海文学院副教授杨奇霖融合数学与佛学,以《选佛图》的量化分析为例来思索成佛的概率。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简凯廷、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作会议总结。简凯廷呼吁学者可以将明清佛学放入东亚视域来研究;王启元表明文献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指出学者不应当局限于文献本身,而是要从多维度来进行学术研究。
会议合影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乙巳年清明至圣林孔子后裔祭祖大典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