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在儒教圣地曲阜举行,两岸青年同祭孔
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3月31日在儒教圣地、孔子故里曲阜开幕。
孔子第79代嫡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出席,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邓云锋宣布春会开幕。
4月1日上午,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两岸青年同祭孔在曲阜孔庙举行。
击鼓鸣钟,“启户”声起,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两岸参祭人员正衣冠、拾肃容,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引导下,依次步入大成殿祭拜至圣先师。
在孔子讲学的杏坛前,杏花正茂,两岸参祭人员齐诵经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而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到这里参加祭孔仪式,我深感荣幸。”台湾青年唐亦翔在参加完祭孔仪式后说,曾经,自己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知仅存于课本的字里行间,而当踏入曲阜,亲身参与祭孔仪式,才真切触摸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儒家思想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之中,身为青年应不断传承。”
邓云锋、于晓明、黄文涛出席祭孔典礼并向至圣先师孔子敬献花篮。
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活动自2023年开始举办,旨在推动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共同守护两岸文化根脉,强化两岸精神纽带,增进同胞心灵契合。
台湾地区共有500余位各界人士与会。“‘春会’谐音‘春回’,也意味着海峡两岸同胞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大陆团聚。”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台湾青年通过参加本次春会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产生责任感,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脉络和历史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
“大陆是我的家,也是所有台湾人的家。”前台北县长、台湾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表示,两岸文化同源、饮食同源、血脉同源,大陆和台湾一家人的感情同源。“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团结,一家人就要相亲相爱,一家人就要一起共同努力。”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也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深深烙印在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台湾青年代表郑雅羚称,在台湾的校园内,可以看到孔子的塑像静静伫立,仿佛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诉说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山东的记忆与体验,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身处何地,文化的血脉始终将我们紧密相连。”
现场举行了“海峡两岸《论语》读写接力大会”颁奖仪式。“海峡两岸《论语》读写接力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举办,自2025年2月启动,历时40余日,共收到诵读类、书写类作品2万余件。本次共遴选100幅书法作品在春会现场展示,充分展现了两岸书法的艺术魅力,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与思想碰撞,架起了两岸文化沟通的桥梁。
儒家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有很多思想家为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四位被后人尊称为“儒家四圣”,他们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四氏学是历史上衍圣公府为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特设的学校。
为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家学,孔垂长首倡四氏后裔再聚首,通过举办儒家四圣家学会讲活动,与两岸众多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探讨儒家四圣家学的传承之道。该活动是本届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儒家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孔子文化春会期间,除了举行斯文在兹儒家四圣家学会讲,还举办了“走进孔子”台湾青年行读儒学体验营、海峡两岸礼乐嘉年华、就道·弘道敬师礼、海峡两岸崇圣成人礼等文化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守护海峡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此次春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山东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深圳至圣孔子基金会联合举办。
(以上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凤凰网山东频道、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至圣孔子基金会等媒体。)
【上一篇】【向世陵】“仁”与“四德”“五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