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4年第二十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廿三日辛卯
耶稣2024年11月23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间在始皇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昔日一统天下的画面历历在目,始皇也到了暮年,受现实原因的影响,他也渴望“长生”,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历史是导演,司马迁是“编剧”而《史记》便是一部写实的“剧本”,请诸位观众跟紧笔者步伐一起探索始皇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的精彩瞬间,共同领略司马迁的语言艺术和层层递进的“历史舞台剧”。
本章仍旧延续讨论穿插体悟,为增加文章的创新性与趣味性,笔者则倾向采用多种表述方式来叙述——文章所想表达的内涵及其众人的感悟,但其仍在检验阶段,诸多纰漏,还望海涵。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或刻”二字将司马迁半信半疑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汉代的“谶纬之术”和“天人感应”的思想展现了出来。笔者对此也有些许怀疑,难道秦始皇真的为天理所不容吗?我们接着看下文,“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始皇帝外在表现和内心活动是十分忐忑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因于受卢生等人的背刺以及六国残余的刺杀给始皇帝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这一段与上文所展现的始皇帝是截然不同的,前后心理的是矛盾的,这一态度的转变十分迅速,让人匪夷所思,这也给予我们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此间事了,各位观众我们对此事做一个系统的分析。首先我们从时代背景入手,秦朝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思想,皇帝是“天“的唯一合法人;和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谶纬之术以及”天人感应“;其次,六国残余并未彻底消灭,刺杀和制造舆情之事时有发生;最后,始皇帝受卢生等人的影响以及”沉璧“的返还让始皇帝更加的忐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此事有可能是六国残余或者民间自发所做之事,既通过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秩序。但这并非事情的全部真相,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完整《秦始皇本纪》来进行自己的推理。
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始皇一行人”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相传此碑文为李斯所著,让我来带着大家感受一下”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李斯师从荀子,由儒入法,因此李斯也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洗礼)。”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个人的幸福应该如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显得十分重要,二者互为表里。始皇帝自小在外为质子,他深知国家富强和一统的重要性,一统六国一方面是继承祖先遗志,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童年时期的缺憾;”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对于事物的发展和人事应该追根溯源的去了解,而非断章取义,这就让我想到现如今的人们通过始皇帝的某一段故事妄下定论,对始皇帝的形象以残暴二字概括,并非辩证理性的看待和评价;“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打通各阶层的壁垒,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为国效力,皇帝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家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之后社会才能和睦,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家庭和个人的教化不单单只是法家思想,这其中也包含了儒家思想;对于以上的部分思想都体现了秦朝的顶层设计,这难道是一个暴虐的君王制定出来的吗?我们也能看出李斯心中也有对于儒家思想的终极理想,但需要通过法的教化,殊途同归。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已经走完了他的一生,始皇一生好似爽文男主,纵使有万般能耐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人们总喜欢在茶余饭后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部剧中始皇帝这位主角的一生,全部消灭东方各国、统一天下、改号称皇帝;而后在国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对外伐匈奴、伐南越,为巩固国防而筑长城、修直道等缔造秦帝国的伟大功绩;这位男主角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正是这些特点向我们展现出了这一位传奇皇帝的一生,他一生的功绩和过错为历代讨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位有抱负的帝王。大秦王朝的第一位主角已经完成了他的戏份,同时大秦王朝的第二位主角也已悄然上台,让我们一起欢迎第二位主角——胡亥。
这位主角一上台就和他的同党一起展示了,古代宫廷剧的经典名场面——“九子夺嫡”的戏码。“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上述语段展现了胡亥和赵高如何一步步夺取最高权力的场面。这时候就有观众就要问了:为什么扶苏不选择谋反而是老老实实的接受赐死?,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我们看到皇帝制度是始皇帝所创,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威严不容侵犯,因此没有人会怀疑此诏书是纂改过的,所以扶苏之死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疑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始皇的陵墓,“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如此庞大的陵墓所需的人力物力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在生产力低下的秦朝是如何建造如此庞大的陵墓呢?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的科技有可能领先世界许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失的科技越来越多,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从秦砖汉瓦到茅草屋,这其中又经历了什么?这一个个的谜团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能够被一一的解答。生前阿房宫,死后始皇陵,看来劳民伤财这一标签始皇帝是摘不下来了。
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胡亥是如何一步一步把秦朝带向灭亡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期的简报到此也就全部结束了。诸位同好,望常记常新,但请不要忘记,学不为金,习不为名,功利之心,未尝不能有,但由初心而冠以始终者,鲜少闻之,瑰意琦行,弥足珍贵。世人常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九期读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