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八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初二日庚午
耶稣2024年11月2日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此次读书会师生们在台风后的大雨中与朗朗读书声中进行,雨后树叶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始皇的宏图伟业令人镂心刻骨。本次读书会研读的内容依旧是《史记•始皇本纪》,以轮转解释文意后发表感悟的模式为主要的读书形式。
“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六国乃至前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国力不够强盛还是因为百姓不能够安居乐业呢?之所以会失败不外乎教化不相同,法令制度不分明,只会假借鬼神的力量来欺骗民众,名不副实,才会导致国运不能够长久。
王宏海老师对于这一段提出了一个“敬德保民”的概念,便于大家理解,从西周开始,中华文明在文化氛围上逐步从浓郁的宗教迷信转到注重政治和世事的精神,这是从神本文化到人本文化的重要转折,因此我们不应该说秦始皇没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王老师对于秦始皇出游所刻石碑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了近代科学考古的概念以及代表人物和考古学常用的二重证据法。对于古代的文献不应该单方面相信现有的文本资料,还应该结合出土的文物进行综合性的认识。结合当下,我们应该分辨出短视频时代下碎片化信息带来的狭隘和局限,对于事物以全面和科学去认识和理解。
思政2301崔彬对“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值得揣测,李晋回答:按《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已经九鼎入秦,此处有记载始皇没泗水求鼎不得,前后矛盾,秦国虚言欺世。对“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和“湘山祠”我们来进行一个讨论。神仙是民间自封更有效力还是皇帝进行册封更有效力亦或者是其他的,答案显而易见是皇帝的册封更具效力,这就反映出中国的神仙或者宗教都是给予帝王或者文化传统进行发展的,是通过人为进行而非通过玄幻的手段,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让我不禁想起网上一个比较幽默的说法:中国人不封无用的神。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从这句话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新生政权的巩固是一个漫长和必要的过程,我们难道从秦始皇遇刺就能判断他是暴君嘛?这显然是不理性的,刺客很有可能是六国之人,亦或者是其他社会闲散人员,这与暴政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六国并非既得利益者,因此他们极力想获得获得与之前相匹配的利益。我们再看看始皇的做法:“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这一系列做法并不是暴虐和残酷的,相反他想要通过政治手段来巩固大一统的国家,对于六国残余势力实施怀柔政策而非暴力手段。“ 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也能看出始皇的政治前瞻性,“经纬天下”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网格化管理呢;“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群臣谨守本分,明确各自职位的责任,不因血缘关系而越权,则诸事皆无嫌疑。
我们不难发现在始皇帝一统六国后在各个地方进行“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的行为,我们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始皇帝就类似于现代人“发朋友圈”,始皇帝想要彰显自己的伟绩,让世人所知。始皇帝在制度、法律上都进行较大的改变,让整个秦朝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字字明意,句句澄心,常新常思,慎独乐省,谨以此文,献于赫赫伟名之始皇,更寄于各位同好,学路无涯,习海无尽,望文启思,止笔落墨,天已欲晓。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刘青衢】必事说
【下一篇】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九期读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