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台湾嘉宾莅临四海孔子书院参观访问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11-02 19:23:47
标签:

首届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台湾嘉宾莅临四海孔子书院参观访问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廿三日壬戌

          耶稣2024年10月25日

 

 

 

2024年10月24日,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台湾的嘉宾们在上午论坛结束之后,于当天下午前往北京四海孔子书院进行参观访问。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岸文化交流,更激发了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思考。

 

在明媚的阳光下,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原马英九办公室主任汪诞平、历史文化学者、原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公孙策、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副校长陈合成、中国文化大学曾鸿阳教授,太平洋日报副社长罗美竖等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四海孔子书院同园,在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筹备处进行参观。博物馆内存有大量的与台湾有关的图书文献资料,比如不同时期的台湾地区的地图,早期两岸之间的一些交往历史资料,台湾朋友捐赠的字画等,在冯哲院长的讲解中,代表团成员们被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览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台湾独特的历史变迁。这些生动翔实的资料,不仅让代表团成员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对两岸长期以来的交流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不仅是一个承载着台湾历史与文化记忆的高地,更是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桥梁。

 

 

 

冯院长介绍说,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旨在通过收藏研究台湾历史文化图书文献资料、举办历史文物主题展览以及促进两岸青少年参观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祖国大陆对台湾始终充满着深情厚意,这份情谊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更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脉之中。

 

为了表达对台湾的深情厚谊,筹备处还特别邀请了画家创作了108幅反映台湾风土人情、景色建筑的风景画。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貌,更蕴含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文化记忆。每一幅画都如同一封深情的告白信,传递着两岸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美好期许。

 

 

 

 

 

在论语堂,冯哲院长向嘉宾们简要介绍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理念。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院同园的名字由来。据冯院长介绍,“四海孔子书院同园”之名源于《易经》中的同人卦,象征着诸上善人聚会论学的场所。这一寓意不仅与书院的教育宗旨相契合,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意涵。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曾鸿阳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青少年认同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运用系统性的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了盘点,深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文化认同的关键因素。曾教授指出,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青少年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认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他提出的这一思路为两岸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冯哲院长对曾鸿阳教授的结构式分析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种严谨而系统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现象,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他也表示希望两岸学者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随后的讨论中,来自台湾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协会秘书长吴秀玮博士也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作为一位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者,对习总书记去年六月二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了深入解读。吴博士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此外,吴博士还提到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他认为,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两岸同胞要手拉手心连心,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理事长蔡东成先生发言指出,当前两岸关系正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热切希望大陆能够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名额,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读书,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大陆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此,冯院长在回应中表示,他赞同蔡东成先生的观点,并愿意与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港澳台侨子弟学校的开办。他强调,这些学校将成为连接两岸教育、文化和情感的桥梁,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作为海淀区政协委员,冯院长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筹建一个中国文化与人工智能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基于中国经典文化,构建一个大数据模型。通过这个模型,青少年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蔡东成先生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并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他表示,将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项目,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据(杭州)研究院院长罗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数字经济、文化、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道。她强调,这一融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传播路径,更为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罗佳院长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遗产得以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人。通过数字化改造,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或口头传说中的故事,如今能够以沉浸式、交互式的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魅力。例如,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经过数字化升级后,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罗佳院长还特别提到了“黑悟空”这一现象级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数字游戏领域的创新实力,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罗院长希望未来两岸同胞在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展现形式。

 

 

 

总结环节,冯哲院长表示,尽管两岸在政治上存在差异,但在文化上却有着共同的根源和传承。他呼吁两岸人民要千方百计地搞交流,通过民间动人温暖的故事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希望两岸人民能够多走动、多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冯哲院长提议用北京文礼经典学校教师周应之先生创作的国风歌曲《中国颂》为本次四海文化论坛台湾嘉宾参访书院活动画上一个美丽休止符,大家观看了歌曲视频,“天之方中,地象清荣,生民烝众,人文久崇。行健与天,载厚并地,山岳敷仁,江海流义……”展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此次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岸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我们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