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07-01 19:02:58
标签:

原标题:“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廿二日壬戌

          耶稣2024年6月27日

 

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

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年6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围绕儒家教化思想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01 主旨报告

 

会议的第一环节由田智忠老师主持。许家星老师致辞,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缘起以及儒家教化思想的研究现状,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继续推进儒家教化思想的研究创新和系统开展。

 

 

 

李景林、刘成纪、唐文明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李景林老师以《礼乐——儒家的社会教化方式》为题介绍了礼乐在儒家社会教化中的作用,礼乐教化是“内圣外王”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方式,建立了哲学的义理系统;刘成纪老师以《赋诗断章:春秋时期的诗教》为题,向大家介绍了春秋的诗教对中国文明的超越指引;唐文明老师以《从<伯夷列传>看司马迁的天道观》为题,为教化寻找天道论的根据,提出圣人作为天道感应的枢纽具有特殊地位,圣人的教化体现出“人极”的作用。

 

02 学者论坛

 

随后,与会学者在各个分会场围绕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历史演变、现代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0:30-12:00,第一分会场的会议由王海英老师主持。首先,曾海军老师就教化思想中的礼无往教观念,提出人与人的关系有教化的必要性;随后,薛柏成老师探讨了儒墨互补的研究方法,提出以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作为经,墨家的经验主义为纬,将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有机结合;常会营老师以《汉书·董仲舒传》的“天人三策”为中心,探究了董仲舒的礼乐教化、五常思想及其超越性;吴宝麟老师就《国语》中的王官之论探讨“和”的正义根基、价值理由和实现条件。最后,各位学者就兼爱和泛爱的融合、理论在文化中的落实、重拾儒学的教化功能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讨论。

 

第二分会场的会议由程旺老师主持。首先,陈多旭老师就王阳明心学中的“才”概念,探讨了心与性、圣与才的关系,提出了教化思想中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随后,曹继华老师以二程理学体系中的“性”“情”理论建构问题为主题,探讨了二程理论体系中心性关系的圆融解决;曹婉丰老师阐述了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到《汉书·艺文志》的思想变迁问题。最后,各位学者就主题发言做出了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第三分会场的会议由李芙馥老师主持。陈清春老师从儒家心学的自由观出发,介绍了儒家心学中“自由”概念五个方面的含义,阐明人类的自由本性及其实现过程;刘飞老师探讨了柏拉图思想中护国者教育的部分,以西方哲学中的教育思想为会议注入了别开生面的内容;董卫国老师从“体用不二”和“心物一体”出发,对张载的“虚气”论做出新解,提出人文教化的含义;徐冰老师以《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章为中心,探讨了“仁义礼智”的思想内涵与理论关系。最后,各位学者就发言内容深入探讨,将会议推向新的研究深度。

 

第四分会场的会议由张丰乾老师主持。首先,华军老师就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认识与基本原则,探讨了儒家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和路径转换问题;王觅泉老师探讨了阳明学的本体-工夫悖论,提出应当立足经验性的人性与人心及工夫实践去理解性体与心体;邓梦军老师以从“天下国家”到“家国天下”为主题,阐释了原始儒家的家国建构问题;张辉老师从“诚”、“感”、“化”三个方面,探讨儒家德治的人性根据与展开逻辑和民众的教化、良治的达成问题。最后,各位学者就各自的心得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14:00-15:30,第一分会场的会议由曾海军老师主持。首先,张丰乾老师从孔颖达对“不朽”和“恒”的解释入手,提出我们应当对汉唐经学做出重新的审视;冯俊老师对荀子“谪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的制度做出了考察,提出儒家在援法入礼的同时坚持了“亲亲”与“尊尊”之间的平衡;王磊老师探讨了荀子思想的“性恶论”与“性朴论”问题,认为“性恶论”仍然是荀子人性论思想中的正论,同时肯定了“性朴论”的价值。最后,各位学者就研讨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第二分会场的会议由张连伟老师主持。首先,程旺老师提出四书图学的研究新视角,探讨了四书图式对于四书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徐亚豪老师介绍了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致思进路与实现方式,提出了湛甘泉哲学开辟了一条跳脱于内外纷争的可能性路线;王世中老师从船山易学的视角,探讨了天人之“参”在人的生存实践中的展开问题;胡振坤博士从简帛《五行》的成德工夫路径入手,提出身心关系、德气说与“思”共同构成了《五行》完整的工夫论体系。最后,各位学者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将会议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分会场的会议由华军老师主持。首先,贾桠钊老师介绍了朱熹心性论基础上的教化进路,探讨了朱熹的教化思想;随后,云龙老师从经言、圣道与“心”源的角度解读王阳明的“道”“经”关系,展现了王阳明心学解经学的特色;吴祖松老师对湛甘泉对杨慈湖的批判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其不具有客观性;文兢萱老师就儒家节义观念的教化问题做出了简要而全面的介绍。各位学者积极讨论、相互请教,深化了各自对教化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分会场的会议由胡海忠老师主持。首先,郭君铭老师从易学的教化思想入手对教化哲学的问题展开了探讨;随后,张永奇老师从四十年炼汞烧铅的历程对庞朴先生的编辑工作进行了考述;张勇老师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精神与实现方式入手,探讨了如何承继发微先哲道统思想、赓续中华文化的道根慧命问题。最后,各位学者在讨论中,对教化思想的意义产生了更深入的见解。

 

15:50-17:20,第一分会场的会议由薛柏成老师主持。首先,田智忠老师以理学的教化工夫为主题,对陈来老师等三位学者的学术观点做出了自己的回应、阐发了自己的见解;随后,刘鹤丹老师对先秦儒家述释六经的现象做出了哲学解析,认为先秦儒家从六经中找寻“斯文”传统,观看真正的德义,确定政之为政的本质;周耿老师对《老子》的人物形象做出了论析并介绍了老子政治哲学的统治结构;王小虎老师从“血气”与“神”“志”的角度入手介绍了先秦儒家身体和心理精神的联结转化与贯通问题。各位学者积极交流,完成了本次探讨。

 

第二分会场的会议由崔晓姣老师主持。首先,马晓慧老师介绍了程颢易学的“生生”之道及“天理”本体的展开问题;随后,扈继增老师介绍了刘宗周的“万物一体”论思想,指出“万物一体”论在刘宗周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宋明理学中的独特位置;孙玲玲老师探讨了《中庸》修道之“教”的实现问题,对《中庸》的教化思想做出深入研究;杜艳老师对《尚书》中的礼乐之教与中和之德做出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尚书》的教化思想。最后各位学者进行讨论,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第三分会场的会议由楚轲老师主持。首先,闫阳老师介绍了周敦颐对“乐教”的重建问题,从乐教的角度切入教化思想;随后,赵娴京老师以诠释学视角对傅山的“逍遥”义进行了探析;孙俊妮老师对董仲舒礼乐教化思想的接受史及其演化逻辑进行了说明,并对董仲舒礼乐教化思想的当代意义进行了理论反思;李转亭老师提出公立校外教育机构是儒家教化思想现代转化的重要平台,并以此为例探讨了儒家教化思想现代转化的可能性路径。最后,各位学者进行了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交流。

 

第四分会场的会议由张辉老师主持。首先,吴思寰重点介绍了朱子的“以心观心”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意识结构、工夫论的批判分析,建构了朱子心说的大体轮廓;崔翔介绍了朱子哲学中的“自欺论”,全面展示了朱子对“自欺论”的情态、根由以及对治方案的复杂而深入的分析;蔡定超以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中心,阐述了儒家哲学的教育特质,分析“师范”所内具的儒家哲学之“教化”的意义;刘孙怡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发现了丰富的教化思想,对马克思的教化概念做出了哲学澄明与当代反思,尝试为发展现代教育提供借鉴。各位学者在活泼融洽的氛围中交换彼此对教化儒学的看法,丰富了各自的学术见解。

 

03 会议闭幕

 

 

 

经过一整天紧张而充实的研讨,会议圆满落幕。闫阳老师主持本次会议的闭幕环节,李祥俊老师、李景林老师分别致辞,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做出了总结,对各位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在端庄活泼的氛围中,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学者搭建了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儒家教化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