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论语》中的学以成人之道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24-05-23 20:33:18
标签:

四海孔子书院:《论语》中的学以成人之道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三月廿一日癸亥

          耶稣2024年4月29日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四海孔子书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共学活动。家长与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儒家经典《论语》的深厚底蕴。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家长和教师在经典学习当中一起切磋琢磨,进而共同进步,为孩子们建立“亲师一体”的境教场域。因为孩子的成长,不唯在教室和校园之中,也不唯教师的谆谆教导,而是在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这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4月26日下午,书院礼乐楼二楼。书院志道班导师余觉中先生担任本次亲师共学活动的主讲人。

 

 

 

本次共学的经典是《论语》的第一篇的第一章。余觉中老师就“学而时习之”的微言大义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剖析了中国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的差异,并强调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道思维,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基因。这种道思维具有整体性、立体性的特点,包含了抽象思维、具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

 

首先,抽象思维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与西方逻辑思维相似,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抽象思维往往与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思维风格。

 

其次,具象思维强调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物体、人和事物,是中国人在早期就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展现。它展示了世界的真实面貌,帮助人们理解周围环境,并在科学、工程学和数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再者,辩证思维注重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相关表述就体现了这种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理解,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色。

 

最后,形象思维在中国文化中尤为突出,它涉及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国人善于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概念的特点。

 

中国的道思维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思考方式,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也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同时,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世界,解决复杂问题。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生命成长与自我塑造的旅程。通过学习,我们拓宽视野,深化理解,改变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做人,理解他人,尊重差异,关爱他人。这一过程让我们在知识和人格上得到提升,进而改变生命轨迹,实现自我成长与梦想。因此,我们应珍视每次学习的机会,让生命因学习而更加精彩。

 

道义系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而经典则是保存这些道义系统最完整、最饱满的载体。通过学习和研读经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道义系统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学而时习之”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意在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积累性。通过日复一日地学习和实践,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就像鸟儿学习飞翔一样逐渐熟练起来。

 

学习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洞察天理,进而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天道相契合。通过深入理解天地间的自然法则,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和作息习惯,使之与自然的节奏和谐共鸣。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更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因此,学习天理,并据此调整生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学、习、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修则是提升心灵境界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

 

孔孟之道强调修心性之功和显伦常之道德。通过修炼心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情操;通过显伦常之道德,我们可以为社会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用功的心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反思自己,当遇到问题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亲子观方面,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通过共同学习,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家长的学习相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重要性要高出百倍。

 

首先,家长的学习能够树立榜样,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他们往往会观察并模仿家长的行为。当家长积极投入学习,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时,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家长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不断学习,家长可以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家长的学习也能够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最后,家长的学习还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家长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进步,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余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于老师的讲解,并不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他们或低头沉思,或互相交流,共同探寻儒家文化的真谛。

 

 


 

家长们在余觉中老师讲解完《论语》后的发言中,分享了他们对于这部儒家经典的感悟。家长们表示,通过这次家长共学的机会,大家得以聚集在一起,共同研讨经典,这种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方式,让他们收获颇丰,解决了心中许多困惑。

 

有家长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虽然智能,却无法取代人的独特之处。它们缺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求知之乐,也体会不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社交之欢,更不会有人与人之间“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容与理解。因此,我们仍需要通过学习经典,回归内心的自信与力量,做到宠辱不惊、顺道而为,从而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这是我们作为人类所独有的财富,也是机器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有家长鲜明提出,经典学习不仅具有立体性、全面性,而且需要持之以恒地用功。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学习至关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越孩子的学习百倍。因此,家长应先行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经典的精髓,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只有真正掌握了经典中的智慧和知识,家长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还有家长表示,通过共同学习《论语》,不仅增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践行儒家思想。他们尝试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仪、诚信等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以期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家长们对于余老师提出的“家长学习比孩子学习重要100倍”这一观点表示高度认同,并纷纷感谢书院组织了这次家长共学的活动。他们深知,作为孩子的引路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们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带领孩子健康成长。他们感谢书院为家长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并表示将珍惜这次经历,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些分享不仅让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余老师在回应家长的提问时指出关于思维固化的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批判性思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避免被固化的思维所束缚。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更好地适应变化的世界。

 

冯哲院长分享了听余老师讲课内容后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下学而上达”,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天地、参赞天地之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从近处学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其中的“学”字,包含了学习先王之道、学习做人,学以成人的深意。这体现了古人对于人性和天地的独特理解,强调了人的尊贵地位,以及作为万物之主的特殊角色。正所谓“天地之性人为贵”。

 

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他教导我们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领悟人生哲理的智慧。而关于中西方思想的不同,冯院长也指出,西方思想往往把客观事物看作静态的对象,而中国思想则更强调动态和生成。这种动态和生成的思想,也体现在“人文日新”的观念中,即人文精神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正如《大学》中提到的“新民”概念,它鼓励我们不断更新自我,追求卓越。

 

曾子作为孔子心法的传人,他不仅接受了孔子的智慧,更将其完整地传承下去。他的学问,讲究尽心尽性以致命,追求的是那种浑然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

 

当我们进入这样的境界时,便能感受到那种与天地合一的和谐与美妙。我们会变得更加专注、更加坚定,从而在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这种“唯精唯一,浑然忘我”的境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让孩子们的心灵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得更加严整、细腻、周全和喜悦。在这样的境界中,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天地之间实现健康成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是对时代问题的深刻回应。孔子被誉为“圣之时者也”,正是因为他能够敏锐地洞察时代的变化,提出适应并引领时代的解决方案。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同样需要从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元典中,找到适应并引领这个时代的解决之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深入学习经典,理解其中的智慧和精髓。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思想。通过将经典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或许能够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新路径。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通过共同学习,家长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礼义”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老师们也从中汲取了教育灵感,将儒家智慧融入教学中,提升教育质量。

 

共学《论语》的过程中,家长们和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共同探讨儒家文化的内涵,分享学习心得,不仅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这种共学模式有助于打破家校之间的隔阂,促进家校共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未来的日子里,四海孔子书院将继续秉承“亲师生一体共建”的理念,为培养更多真正的当代中国士君子而努力。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