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典礼暨"剧变时代:文化与科技"座谈会在海淀温泉镇圆满举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04-07 23:54:19
标签:

清明祭祖典礼暨"剧变时代:文化与科技"座谈会在海淀温泉镇圆满举办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二月廿六日戊戌

          耶稣2024年4月4日

 

慎终追远,永怀祖德,4月3日上午九点,由海淀地区海外联谊会、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四海孔子书院承办的“忆满京城,情思华夏”清明祭祖典礼活动,在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休闲园广场举行。在这缅怀先祖、慎终追远的时节,海内外同胞齐聚广场,共祭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华夏历代先祖,以表达对伟大祖先的敬仰与追思。

 

 

 

典礼由四海孔子书院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志愿者共同呈现,参与祭祀和观礼的嘉宾有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辑刊执行主编王杰,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杜德平,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马振生,北京市海峡民间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王锋,海淀区政协二级巡视员刘玲,海淀地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郭莹,海淀区政协委员王怿,温泉镇副镇长崔航,部分在京台商台青,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师生,各界人士代表。

 

 

 

这是四海孔子书院继去年在书院论语堂举办首届祭祖典礼之后,走出书院,走进社区,举办的第二届清明祭祖活动。去年以祭祀万姓先祖的形式,书院将全院师生和参与祭祀的嘉宾姓氏列于祭台之上,希望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能有所触动,感念祖德。今年的活动,我们在继承原有精神的基础上,共祭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以及历代华夏先祖。

 

 

 

司礼宣布祭祖典礼开始。

 

 

 

 

 

 

 

有司各就其位,音乐《清庙》起,礼生与贡生缓缓步入,虔诚上香。随后,与祭者及嘉宾依次入场,秩序井然,肃穆而庄重。

 

 


 

主祭官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带领两位嘉宾代表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辑刊执行主编王杰教授和北京市武术协会杜德平主席缓步就位,礼拜迎神。

 

 

 

鼓声阵阵,嘉宾入场,迎神开始。

 

 


 

(迎神)

 

 


 

(主祭官向祖先上香)

 

 

 

(献爵)

 

 

 

(献花)

 

 

 

(献果)

 

 

 

 

 

 

 

(献贡)

 

 

 

 

 

(奠酒)

 

 

 

 

 

(恭读祝文)

 

祭祖文 

 

皇天后土,育我华夏。华夏一脉,万姓先祖。先祖以敬事天,效法天道,人文化成,生生不息。

 

我华夏历代祖先,以天地正气,至大阳刚之精神开疆拓土,建邦立国。

 

建国君民,内负兴邦富民,外负协和万邦。

 

我华夏先祖视天地万物为一体,视人为天地之心,人为万物之灵,人为自然之主宰,天地生生之仁孕育我华族人本主义文化。即人性善的文化,历代先祖人杰参赞天地之化育,率性修道大化流行,圣教垂范万民,万民承教,代代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立世界民族之林于东方。

 

我华夏一族,之所以源远流长。源于家,源于孝。万姓之家,尊尊亲亲,老老长长,尊老爱幼,兄友弟恭,孝悌忠信,诗书礼乐传家。敦亲睦邻,守望相助,代代相传。

 

我华族重孝,视孝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者,善继祖之志,善述祖之事。怀着敬带着爱,去继承,去创造。

 

华族一脉,立人伦,继道统,行教化,育天下。今幸遇剧变时代,我辈当奋进,效法先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师生清唱《诗经·蓼莪》,并带动全体参祭人员吟诵《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缅怀祖先代代传承之不易。

 

本届祭祖典礼特意安排了全体嘉宾献花环节,海内外嘉宾包括书院家长和朋友,一一手持鲜花,走上祭坛,礼拜祖先,奉献花束,表达追思感恩之情。

 








 

整个流程自然典雅,既体现了对先祖的敬意与怀念,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庄重的氛围中,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祭祖这一传统仪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献花完毕,送神)

 

 

 

(礼成)

 

清明祭祖礼俗大义

 

清明祭祖的礼俗,历史悠久,中国人祭祀祖先,其中蕴含着深深地感恩报德之情。万物生于天,人源于祖。自古以来,华夏儿女都怀揣着对天和祖的敬畏之心,以祭祖的方式铭记本源,传承孝道。《礼记·祭义》中有云:“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意思是君子追思古训,不忘生命的起点,因此心怀恭敬,真情流露,竭尽全力,以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理念,他身体力行,将这一思想深深烙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祭祖,不仅仅是仪式上的表达,更是教育之根本。曾子曾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祖,便是这样一种追思与继承,它源于内心的情感,而非外在的驱使。在祭祖的过程中,我们激发内心深处的纯美与温情,回归最本真的良知与良能,从而让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变得更加醇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海内外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轩辕黄帝的伟大事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活动的承办方的四海孔子书院长期致力于海内外弘扬中华文化,长久以来,形成了“礼乐共奏,典范共仰,心灵共契,道统共传”的四大理念,轩辕黄帝是华夏共祖,被称为人文始祖,礼乐道统,代代相传,最后孔子集大成。华夏历代先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祭祖,不仅可以缅怀祖德,同时也可以感念天地承载和圣贤教化,从而达于心灵契合,同心同德。

 

 

 

关于祭祖,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提到,祭祀是唤醒心中本具的天地情怀。《孝经》说:“君子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中国人心目中对父母的孝,不仅是生养之恩的感激与回报,而且还能唤醒心中本具的天地情怀。因此,中国人除了对父母的晨昏定省之外,进而由当下的知恩报恩再向上、远处推扩。由是,传统将祭祀分为外祭祀与内祭祀:对天地、山川、日月的祭祀,属于外祭祀;宗庙内对祖先的崇拜与礼敬,则是属于内祭祀。但无论外祭祀与内祭祀,中国人的祭祀,心灵永远与自然相伴,一面是缅怀恩慈,一面是效法天地生生之德;一面是诚挚的爱,一面是深刻的敬。祭祀最难把握的,正是这份属“人”也属“天”的心。但也正由于这份祭祀之心的精微,使得祭祀之礼,始终是礼乐之教中最核心的课题。

 

 

 

 

 

(合影留念)

 

“剧变时代:文化与科技”座谈会

 

祭祖活动结束,书院邀请参与活动的海内外嘉宾移步四海孔子书院博物馆筹备处进行参观交流,并以“剧变时代:文化与科技”为主题进行座谈。

 

 



 

在当今时代,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加上经济活动促使着人口极速流动,古老的家族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传统格局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如何安放漂泊的心灵。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剧变时代,更是促使着人们不得不重新回到本心,思考剧变的未来。本次座谈会以清明祭祖为背景,以“剧变时代:文化与科技”为主题,切合时代特点,引发思考。

 

 

 

冯院长深情地回忆道,在他小的时候,一家人清晨便早早起床,开始规划今天吃什么,那是一种简单却充实的快乐。然后,他们会一起出门买菜,挑选新鲜的食材,仿佛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丰盛的午餐,而父亲则在一旁帮忙打下手,时而交流几句家常。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是他们共同的幸福时光。

 

而如今,现代的年轻人更多地选择点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这无疑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然而,冯院长却感慨地说,这种改变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他们不再与家人共同准备餐食,不再有那种围坐在一起享受家庭聚餐的温馨氛围。这种改变,或许让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但却也让人们失去了与家人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

 

 

 

冯院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思考。他的话语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因为那才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

 

 

 

王杰教授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博物馆筹备处,他讲到,四海孔子书院为筹备博物馆准备了一年左右,这期间,很多两岸同胞无私奉献,把自己珍藏的与两岸有关的文物捐给博物馆收藏展览,令人感佩。王教授特别提到,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感恩精神,我们今日祭祖本质上就是感恩祖先,感念祖德。博物馆的筹备是大家共创的结果,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多多莅临交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来加强彼此沟通。就以今天的活动为例,王教授认为文化需要有仪式感,用行动来表达对文化的情怀。

 

 

 

皇冠企业集团董事长江永雄先生深情地分享了他的大陆经历。他提到,自1987年踏上这片热土以来,大陆的创业生活彻底颠覆了他对这里的原有认知。大陆从过去刚刚改革开放的落后封闭到今日的繁荣与开放,令他印象深刻。他还提到,大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在这里奋斗的企业家都关怀备至,这种温暖与关怀让他深感感动。有一次,台风肆虐之际,当地镇领导竟然亲自骑着单车,穿梭于各家各户之间,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防范台风带来的危害。这种深入基层、心系民生的精神,让江永雄先生深受触动。他感慨地说,这种真挚的关怀与付出,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大陆发展的决心。

 

 

 

海淀区政协二级巡视员刘玲对书院今天举办的清明祭祖典礼以及近年来举办的礼乐祭孔典礼、端午民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特别提到,在冯哲院长的带领下,四海孔子书院在文化传播和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她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书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海淀区政协委员王怿谈到了三点,她说,文化传承需要有仪式感,这一点与王杰教授不谋而合,今日祭祖典礼活动,让她感触颇深。文化还需要代代相传,四海孔子书院长期以来都在做文化传承的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和气质的学生,现场的礼生的儒雅气质令人印象深刻。文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来,形成合力。

 

 

 

海淀区建筑协会会长张轲先生提到通过读书学习等方式接受文化的熏陶,文化能够给人赋能,让人变得更加有力量。他特别提到了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一带,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创作之地,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这一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通过学习中华文化,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感谢四海孔子书院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和这个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北京作为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体验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张轲先生热情欢迎更多的港澳台侨青年能够来到北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不同年级的港澳台学生们,也都发表了自己参与此次互动的感受,他们讲到,自己因为对中华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来到北京求学深造。他们在北京的校园里,不仅学习了中华文化,还亲身参与了各种文化活动,打破了他们心中曾经对大陆的刻板印象。这些港澳台学生们表示,回到各自的地区后,他们会把在大陆、在北京的学习经历和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人。他们希望家乡的同胞们,如果有机会,也能来到北京,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和活力,化解误会,增进了解,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大陆的发展活力,从而增进两岸四地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他们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四地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连接他们心灵的重要纽带。他们表示愿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为推动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结尾,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传承让我们有根有本,祭祖让我们庄敬自强。中国人重情重义,透由祭祖寻根溯源,感通天地万物,进而生悲天悯人之情。文化与科技是海淀区最大特质,如何把文化与科技,尤其是中国文化与人工智能的彼此支撑与赋能是时代大课题。剧变时代,我们既要百姓享受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生活上的快捷便利与多彩多姿。还要研究人工智能所不能的人间温暖。人机可并存,但机器无法完全超越人间尊尊亲亲的情感温度、与中华所独属的人文精神信仰,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丰富提升人的精神人文需求,让人间温暖,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时代大课题。

 

 

 

观看直播回放请扫码:

 

 

 

四海儒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