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4年第四期读书简报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24-03-27 00:08:40
标签:

落笔书院2024年第四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二月初七日己卯

          耶稣2024年3月16日

 

2024年3月10日上午九点,落笔书院展开了本学期第二次线下读书活动。师生们如约而至,共同学习先贤文章。本次研读了《礼记》中的《投壶》、《儒行》、《冠义》三章,并由赖朋贤同学串讲,师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都获益良多。

 

 

 

  社会2301班的赖朋贤同学对三篇进行了概括。《投壶》是记录古代日常中投壶游戏的文章,详细地记录了游戏规则。投壶是一个带有礼仪性质的游戏,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对于加深友谊,达到宾主尽欢的气氛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儒行》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文中通过鲁哀公问孔子儒行引出了孔子对儒行的看法和准则,文章分别提出了自立、容貌、备预等十六个观点,这些观点都成为后世儒家之精华,如文中提到的“儒有澡身而浴德”,“笃行而不倦”等,令人敬佩不已,真如鲁哀公所言:“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其颜色,顺辞令”。这是古代冠礼的由来的原因,既有人们对后辈的期待,也有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礼记.冠义》就是记载了男子成年加冠礼这一重要仪式的文章。

 

思政2301班的李晋同学提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投壶有些类似于今天的酒桌文化,承担着促进社会人际交往的功能,在《儒行》一章中通过今人交友和儒者的交友原则对比,指出指出今人交友更多的是利益的交换和情感价值的追求,并不能深入的了解友谊,很难同古代“管鲍之交“一般结交真正的知音。

 

思政2301班的张国诚同学认为当今很多人缺乏了对本源的追溯,导致了出现了假儒学、假先生,并且指出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形式主义盛行的原因,人无完人,君子并非是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做人做事要发乎本心,合乎中庸之道,同时提高自己的学识,做到严于律己但是并非强迫自己。

 

 

 

已毕业学长包玉辰对《儒行》文中的“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做了补充扩展,宋国原是殷商后裔,章甫之冠其实是延续了殷商的传统。并且《儒行》一章可以看作是西汉到东汉的一种儒学兴起,关系到了儒生士阶层的兴起,以及对后世价值评判起到了重大影响。

 

汉语国际教育2001班祁品嘉同学谈到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灵活性,这些距今千年的文化依然对我们今天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如文中“儒有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为宝“,”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等,在今天仍有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而儒家的灵活性体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核心,主要是为了世界变得更好。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建立等级秩序;而到了孟子就变为了”民贵君轻“,后世的儒家内核也在不断改变,不断发展和丰富。儒家的一些观点还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如儒家宣扬的”天下为公“,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社会2301班的蔺睿熙同学对于《儒行》文中“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一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今天人们所说的儒家极端忠君思想,其实是对儒家的一种误会,儒家尊从的其实是自身心中的道义和仁义,是为了造福于社会,而并非无条件忠于君主个人。

 

思政2301班的郭津言认为“忠信”在儒家的价值观念中十分重要,在儒家的理想社会中人人都能讲究忠信。王阳明先生也说过:“忠信礼义,儒者自守。”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讲究忠信,修养自身。

 

社会2201班的朱正对于《投壶》一篇做了引申思考,为什么古人能在日常中那么自然的遵守各种规则呢?可能就是因为“礼”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已经内化于人们的内心之中,所以人们能像遵守投壶的游戏制度一样遵守规则。

 

 

 

康体2101班的王立葳同学对于投壶的历史渊源做了补充,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术,是贵族男子必备的技能,而投壶其实是因为场地的限制而产生的代替射箭的活动。同时对于《冠义》中的“成人之道”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成人之道不仅仅是人的发育和行为健全,更重要的是负起人伦责任,如“亲父子,和长幼”这样的人伦关系建构。

 

学术中心的陈彦军老师对于《冠义》文中的“三加弥尊“做了知识扩展,首先加的是缁布冠代表有参加家族祭祀活动的权力;其次加的是皮冠可以从军杀敌;最后加的是爵冠代表可以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当然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并存的。陈老师针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妈宝男“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继承传承像古代加冠礼一样对于青年人的礼仪规范。对于《儒行》,陈老师认为能完全做到的人是很少的,可能也并不完全适合政治人物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精神力量是感人而持久的,有信仰坚定的恒久魅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宏海老师对三章做了最后总结,投壶游戏的产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无不关联,它实际上代表了先秦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和平的、理想的,时常带有暴力冲突,投壶游戏其实是为了适应这个环境而诞生的产物。《儒行》一篇王老师认为不仅仅是儒家,其实还涉及了道家、墨家的思想精华如文中的“爱其死以有待,养其身以有为“这里面其实就涉及了老庄的养生思想。关于儒家舍生取义,王老师认为这是儒家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是面对死亡仍不可更改的原则,但是儒家并不讲究极端,这样的情况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多的是”养生以有待“。《冠义》一章中王老师认为加冠礼其实是代表着个人的独立性和责任,”为人而可治人“。

 

 

 

逝者已逝,但先贤智慧仍在遗泽后人。读此三篇,先贤嘉言懿行犹在眼前。

 

本周所读内容及译文

 

《投壶》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

 

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马各直其算。一马从二马,以庆。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算多少视其坐。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长尺二寸。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鲁鼓。(○是击鼙的鼓点,□是击鼓有鼓点。)

 

○□○○○□□○□○○□□○□○○□□○。半;○□○○○□□○:薛鼓。

 

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鲁鼓:○□○○□□○○,半;○□○○□○○○○□○□○;

 

薛鼓:○□○○○○□○□○□○○○□○□○○□○,半;○□○□○○○○□○。

 

译文:

 

投壶之礼的做法是:宴席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主人立在昨阶上,手中捧着矢;司射立在西阶上,手中捧着盛筹码的简;主人又派下人拿着壶,也是立在西阶上,靠近宾客之处。主人邀请说:“我有歪歪扭扭的矢和歪嘴歪脖的壶,愿供宾客娱乐。”宾客回答道:“您有美酒佳肴,我已经很领情了。再蒙招待娱乐,实在是不敢当。”

 

主人又邀请说:“歪歪扭扭的矢,歪嘴歪脖的壶,实在不值得您这样地客气,请足下一定赏脸答应。’毛宾客说:“我再三推辞不了,怎敢不听从?”于是宾客在西阶再拜接受箭,而主人见到宾客施礼,急忙退后转身,口中说道:“避礼。”主人在东阶上下拜送箭,宾客见状,也急忙转身,口中说道:“避礼。”宾主施礼已毕,宾客从主人手里接过矢,主人从赞礼者手中接过矢,主人前进到两楹间,察看一下将要进行投壶的地方,然后退回昨阶上的原位,向宾客作揖,请他就座。

 

司射从下人手中接过壶,上堂来至宾主席前丈量放壶的位置。壶放好后,退回西阶的原位,再把“中”放好,在“中”中插入八只筹码,面向东方,手执八只筹码站起。

 

司射向宾宣布投壶的规则说:“箭头一端投入壶中才算投进,主宾轮流投,如果一人连续投,就算投中也不算;胜者要斟一杯罚酒让不胜者来饮。罚酒喝过之后,输者要为胜者放上一个得胜的筹码;如果有一方首先得到三个胜的筹码,另一方就要饮一杯庆贺的酒。”司射又把上述的规则告诉主人。

 

司射又命令鼓瑟的乐工:“请奏《狸首》乐曲,乐曲每段休止的时间都要一律。”乐队的领队回答说:“是。”

 

司射向宾主双方报告矢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轮流投矢了。有哪一方将矢投者,司射就跪下为他记一分。投壶的时候,宾客一方坐在司射的右边,主人一方坐在司射的左边。

 

投壶结束,司射就手中执着剩余的筹码宣布说:“宾主双方投壶结束,现在开始计算分数。”计算的方法是,两个筹码算作一纯。卜泛几一次取二纯,取够十纯,放成,堆,摆在地上。计算到最后如果只剩一个筹码,那就叫“奇”。计算的结果出来以后,司射就报告说:“某一方的成绩超过了另一方若于纯。”如果胜算中还有奇数,还要把奇数报告出来。如果双方积分相等,就说双方不分胜负。

 

司射对胜利一方的子弟说:“请为失败的一方斟罚酒。”胜利一方的子弟说:“是。”斟好罚酒以后,失败的一方都跪下来捧着酒杯说:“承蒙赐饮。”胜利的一方也跪下来说:“请以此酒为养。”

 

行过罚酒礼后,就为胜利的一方立下一马。哪一方得胜就把马立在哪一方算筹的前面。立马以三马为胜。如果有一方得一马,而另一方得二马,则得一马的一方应将自己的一马并入另一方的二马,并庆祝对方的得胜。举行庆礼时,司射说:“比赛的最后结果已经出来,让我们为得胜者庆贺。”宾主双方都回答说:“好的。”喝过庆贺的酒,司射就让人把已立的马撤掉。

 

需要准备多少筹码,这要根据座中参加比赛的人数来决定。矢的长度,如果是在室内投壶,就用两尺长的;如果是在堂上投壶,就用两尺八寸长的;如果是在庭中投壶,就用三尺六寸长的。筹码的长度是一尺二寸。投壶所用的壶,颈长七寸,腹长五寸,口径是二寸半,容积是一斗五升。壶中盛着小豆,为的是防止投进的矢又重新跳出。放壶的地方,距坐席有两矢半的距离。投壶所用的矢,用拓木或棘木制成,木皮不要剥掉。投壶时,鲁国的司射是这样警告立在堂下的宾主双方的子弟:“不要喧哗,不要傲慢,不要背转身而立,不要远距离谈话。如果违反,必按规矩罚酒!”薛国的司射则是这样警告宾主双方子弟的:“不要喧哗,不要傲慢,不要背转身而立,不要远距离谈话。倘有上述行为,罚酒无赦!”

 

投壶时敲击鼓擎的乐谱:这是鲁国击鼓的乐谱。

 

这是薛国击鼓的乐谱。“半”字以下的乐谱用于投壶礼,全部乐谱则用于射字。

 

司射、庭长以及立着观礼的成年人,都算作宾客一方参加投壶。奏乐的人、仆人以及小孩子,都算作主人一方参加投壶。

 

这是鲁国击鼓的乐谱。

 

这是薛国击鼓的乐谱

 

《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先生的衣服,大概是儒者特有的衣服吧?”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就穿鲁国的逢掖之衣;长大了住在宋国,就戴殷代的章甫之冠。我听人们说:君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学问要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不求与众不同。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儒服。”

 

哀公又问道:“请问儒者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孔子答道:“仓促地列举,短时间难以说完。全部说完要费很长时间,恐怕值班的仆人到了换班时间也未必说完。”

 

哀公于是命人给孔子设席。孔子陪侍哀公坐着,说:“儒者的德行就像筵席上的珍宝,等待着诸侯的聘用;早起晚睡地努力学习,等待着别人的询问;心怀忠信,等待着别人的举荐;身体力行,等待着别人的录取。儒者的修身自立有如此者。

 

哀公于是命人给孔子设席。孔子陪侍哀公坐着,说:“儒者的德行就像筵席上的珍宝,等待着诸侯的聘用;早起晚睡地努力学习,等待着别人的询问;心怀忠信,等待着别人的举荐;身体力行,等待着别人的录取。儒者的修身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的日常生活相当严肃,其一起一坐都恭恭敬敬,说话一定要讲究信用,做事一定要讲究公正。在路上不因路的好走难走这等小事就和别人争吵,冬天不和别人争有太阳的地方,夏天不和别人争有凉荫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爱惜生命以等待时机,养精畜锐以备有所作为。儒者的瞻前顾后有如此者。

 

“在儒者的心目中,金玉并不宝贵,忠信才宝贵。他们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他们的土地;他们不祈求多有积蓄,多掌握知识就是他们的财富。得到他们不容易,给他们俸禄却容易,给他们那俸禄虽然容易,却难以容留他们。时机不适宜,他们就隐居不出来,这不是很难得到吗?即令出仕,如果国君的行为不道义,他们就不苟同而离去,这难道不是很难长期留住吗?他他们以建立功业为先,而后才愿接受俸禄,这不是轻视俸禄吗?

 

“有些儒者,即令把许多金银财宝赠送给他,即令用声色犬马去引诱他,他也不会见利而忘义。即令用人数众多来威协他,用武器来恐吓他,他宁愿去死也不会改变节操。和邪恶势力作斗争,他也不估量一下自己的本领;领受艰巨的任务,他也不估量一下自己的能耐:只要认准了就坚决去做。认准了的事,做过了从不后悔,尚未做的也不考虑那么许多。说错了的话就不再说,对于流言蜚语也不去穷究。时刻保持威严,拿定主意的事说干就干,绝不优柔寡断。儒者做事的与众不同有如此者。

 

“儒者能够亲密而不能够威胁,能够亲近而不能够强迫,能杀头而不能够羞辱。儒者的住处不讲究豪华,儒者的饮食不讲究丰厚,儒者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而不可以当面责备。毅有如此者。儒者的刚毅有如此者。”

 

“儒者把忠信当做申胃,把礼义当做盾牌,就算在家也都时时刻刻谨守着仁义;不论是出门,还是受到暴政的迫害,都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在操守上的自立有如此者。

 

“尽管儒者的居住条件很差:宅院只有十步见方,住室四面的墙只有一堵高,在墙上打个圭形小洞就当做进进出出的门,门是用荆条和竹枝编织而成,有的门则是用蓬草编成,把破瓮嵌在墙上就当做窗户。全家只有一套比较体面的衣服,谁出门谁穿。为了节约,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受到上边的赏识重用,不敢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受不到上边的赏识重用,也不敢馅媚以求进。儒者的做官态度有如此者。

 

“儒者虽然和当代的人生活在一起,但他的言行却和古代的君子相合;他现在做的事情,后世就将奉为楷模。命运乖蚌,生不逢时,当君长的不说拉他一把,做随从的也不帮他一下,那些说坏话善拍马的家伙,还要勾结起来算计他。但这只能危害他的身体,却绝对改变不了他的志向。虽然处境险恶,一举一动还想着施展自己的抱负,还念念不忘老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民意识有如此者。

 

“儒者虽然已经博学,但仍然学习不止;虽然操行淳厚,但仍然力行不怠。隐居独处时不作坏事,飞黄腾达时力行正道。礼的运用,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德,效法和柔。既能推举贤人君子,又能容纳凡夫俗子;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儒者的胸襟宽阔有如此者。

 

“有这样的二种儒者,他在向朝廷推举贤能时,只考虑被推举者有无真才实学,而不管他是否是自己的亲属,还是自己的仇人。在充分考虑到被推举者的业绩和才能以后,才向朝廷举荐并使之得到任用,但这并不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回报。只要国君能因此而得遂其志,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儒者的推举贤能有如此者。

 

“有这样的一种儒者,他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爵位有了空缺,首先考虑到朋友;灾祸临头,首先考虑自己献身。朋友长期不得志,自己就不单独出来做官;如果朋友是在远方的他国不得志,自己也要设法把他招来一同出仕。儒者的对待朋友有如此者。

 

“有这样的一种儒者,他洁身自好,重视道德修养。陈述己言,伏听君命,安静地悟守臣道。如果国君对自己的善言未加重视,就在适当的时候委婉地加以提醒,但又不可操之过急。不在地位较低的人面前自高自大,不在功劳较少的人面前自夸功高。遇到盛世,不自惭形秽;遇到乱世,也不放弃信念。对观点相同的人不随便吹捧,对观点不同的人不妄加非议。儒者品德的不同一般有如此者。

 

“有这样一种儒者,他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事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间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即令是要把整个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芝麻般的小事而不为动心,不会因此就出来称臣做官。儒者的行为方正有如此者。

 

“有这样一种儒者,和朋友志同道合,作学问的路子也一样;彼此皆有成就则皆大欢喜,彼此有了差距也互不嫌弃;彼此久不相见,如果听到了有关对方的流言蜚语,也绝不相信。友谊的基础建立在方正上、道义上,合乎这一点就是朋友,违背这一点就敬而远之。儒者的交友有如此者。

 

“温厚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落脚点,胸襟广阔是仁的发扬,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唱歌跳舞是仁的和谐,有福同享是仁的施行。儒者具备了上述的种种美德,尚且不敢说自己合乎仁。儒者的重视谦让有如此者。

 

“儒者不因贫贱而困顿失志,不因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为国君的侮辱、卿大夫的掣肘、官员们的刁难而改变节操,所以才叫做‘儒’。现在很多人自命为儒但却有名无实,所以才往往被作为笑料来讲。” 

 

孔子从国外返回鲁国,鲁哀公在公馆里接见了他,听了孔子的这一席话,对儒者的话更加相信,对儒者的行为更加看重,并且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敢和儒者开玩笑了。”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故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译文: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义从哪里做起呢?应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作起。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义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义才算确立。所以说,只有行过冠礼以后才算服装齐备,服装齐备以后才能做到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所以说,冠礼是礼的开始。所以古时候的圣王很重视冠礼。

 

古人在举行冠礼时,要先通过占签选定吉曰、通过占笠选择一位可以为子弟加冠的宾,以此来表示对加冠之事的重视。对加冠之事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礼的重视体现了礼是治国的根本。

 

在台阶上为嫡子加冠,这表示嫡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在客位对冠者行酪礼,这表示他已受到了成人的尊重。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加的冠尊贵,这是要启发冠者立志向上。行过冠礼以后,对冠者要称字而不称名,这因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加冠以后去拜见母亲,母亲答拜;去见兄弟,兄弟对他再拜:这都是因为他已是成人而与之施礼。戴上淄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品去拜见国君,把礼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授受;接着又拿着礼品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以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见。

 

既然是成人的身份,那就要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将要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弟弟,做一个合格的臣子,做一个合格的后辈。将要要求他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德行,冠礼能不重要吗!

 

一个人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君忠诚,对长辈顺从,然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所以圣王很重视礼。所以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当中重要的一项。所以古人很重视冠礼。因为重视冠礼,所以冠礼要在宗庙之丙进行。在宗庙之内进行,是表示郑重其事。由于郑重其事,所以不敢擅自处理此事。因为不敢擅自处理此事,所以要在宗庙之内进行,表示自卑,表示对先祖的尊重。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