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苏轼与宋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03-23 22:07:08
标签:

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苏轼与宋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来源:“解释”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二月十一日癸未

          耶稣2024年3月20日

 

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暨“苏轼与宋学”专题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本次论坛在惠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惠州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惠州市委领导、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与会学者以及惠州苏学爱好者共60余位。

 

 

 

12月23日上午,论坛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冯达文先生主持,惠州市委领导黄细花、惠州市政府领导李俊玲、原广东省军区司令盖龙云将军、中山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刘晓等出席。冯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并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向支持本次论坛举办的惠州市委及市政府、旭日慈善基金会以及与会学者表示感谢。随后,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向本次论坛致贺辞。杨教授首先向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从苏轼的文学思想、人生哲学等方面谈及苏轼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着重指出其“内外合一”的精神境界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希望本次论坛可以成为传播东坡文化的重要平台。接下来,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旭日慈善基金理事会副总干事释养立法师代表旭日基金会祝贺本次论坛顺利召开,并表示旭日基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期待能够合众人之力让东坡精神在惠州大放光彩。最后,由主办方中山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王丽霞致欢迎辞。王书记指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的使命,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依托惠州丰厚的历史底蕴,以东坡精神为助力,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岭南文化体系,并预祝本次论坛能够圆满成功。    

 

 






上午第一场报告会由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舒大刚教授题为《人本、情本、民本:苏东坡的家国哲学》的报告中指出苏轼在宇宙观上继承了夏禹以来“敬鬼敬神而远之” 的传统,在天下观上主“天下为公”,于君臣社稷之间主“民本”说,而在人性论上则主“情本” 说。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景海峰教授《宋学的三重意义》一文认为,今天所谓的宋学不外乎以下三重意义:一是就有宋一代各方面的学术而言,二是特指北宋以来以义理之学为标的的学术类型,三是泛化为一种方法学的表达,即与汉学相对而具有重思想义理倾向的学术风格。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天高皇帝远”:苏轼谪惠期间的广东地方》主要考察苏轼谪惠期间与时任惠州官员傅同年之间的渊源,以史料作证苏、傅二人政见之不同,更加立体地呈现苏轼忧国爱民的形象。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苏轼笔墨中的“庄子”》以苏轼对庄子的批评为切入点,认为其中表达了苏轼儒、释、道三家汇通的想法,对于苏轼的解经思路应当区别于一般哲学史研究,灵活解读。    

 

 



 

(景海峰)

 

 

 

(赵冬梅)

 

 

 

(郑开)

 

第二场报告会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钧林主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李大华教授《苏轼的道家之缘》主要从苏辙《道德真经注》、苏轼《庄子祠堂记》和苏轼谪惠事件来看考察苏轼兄弟如何与道家结缘,说明道家思想对苏轼兄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何种影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书华教授《苏轼、苏辙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以苏轼兄弟对王安石的批判为线索,说明其学术多元、反对一家独大的主张,认可新学重视义理的同时也批评新学流入佛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家启教授《苏轼进士科名次问题再议》以史料考察苏轼进士科名次问题,认为若能证实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复以《春秋》为对,居第一”为省试中的试大义,则苏轼进士科名词问题仍是一有待讨论的问题。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像个人一样活着——对苏轼的点滴了解和体会》着重讨论苏轼的人格形象,指出苏轼从不委屈自己而苟同他人、从不为存天理而去人欲、从不为表现大度而故意宽宏,生而为人便如人一般真实地生活。   

 

 

 

 

 

 

 

(王书华)

 

 

 

(曹家启)

 

 

 

(王立新)

 

23日下午的会议设两个分会场进行。

 

分会场一:

 

第一场报告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主持。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彭传华教授《王船山〈读通鉴论〉〈宋论〉对苏轼的批评》着重讲述王船山对苏轼的情、利、志、学、习、经术等多方面的批评,并尝试探究船山对苏轼如此激烈批评的原因。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商海锋副教授《从黑漆桶到天下白 ——苏轼诗日本注家万里集九的文字禅修行》以日本学者万里集九的苏轼诗注《天下白》为中心,指出其注解对于理解苏轼诗的重要意义及其与苏轼诗旨之间深刻的内在呼应。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中文系讲师杨蓉《苏轼诗歌中的城市书写——以荆州和惠州为例》着重突出苏轼在荆州期间创作的诗歌为切入点,着重讨论苏轼诗歌中的城市书写特色。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钟东副教授《陶与杜之间——苏东坡诗学略论》指出,苏轼诗学在晋以陶为楷模,在唐以杜甫为家数,以此为线索,将对其诗学渊源有所了解。

 

 



 

 

(商海锋)

 

 

 

(杨蓉)

 

 

 

(钟东)

 

第二场报告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主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黎业明教授《陈献章诗文中的苏东坡》以朱子和东坡对《孟子》“养浩然之气”的不同理解为议题,说明白沙借比较朱、苏二人的观点来批评朱子,并指出东坡虽不以道学自居,但其思想中仍有对儒学经典的独特见解。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院钟雪平《坡公遗韵,惠泽千年——东坡寓惠遗迹概述及其影响》主要介绍苏轼居惠期间的生活遗迹,指出其为惠州百姓留下的实业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惠州人民。惠州日报社记者侯县军《“东坡先生的月亮”——惠州密州苏轼中秋词浅析》以东坡词中的“月亮”这一意象为中心,以月为信,说明苏轼从中年超然到晚年解脱的心境。    

 

 



 

 

(钟雪平)

 

 

 

(侯县军)

 

分会场二:

 

第一场报告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赖区平副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雷静教授《一体·共治·体统:宋代士大夫君臣责任观的演进》将苏轼置于宋代士大夫群体中君臣一体、君臣共治的广泛光谱中,说明其奠基于万物一体之仁的儒家道德本体论以及君臣共治的治道立场,体现了儒家传统的仁政、德政价值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孙海燕研究员《各有风流两不如 ——程颐与苏轼交恶的人格心理分析》以苏轼与程颐之交恶为线索,借此话题揭示程、苏生命类型所表现出来的“两不如”的精神世界,说明人类精神价值的丰富多样。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东坡性论钩沉》以东坡性论为中心,重新审视东坡在宋学中的位置,将其放置于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说明其如何思想如何在平民化社会中重建秩序,进而回向三代之治。    

 

 



 

第二场会议由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刘贡南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椰《千载与俱 真契前生:苏轼与葛洪》以葛洪与苏东坡二人的交集为线索,指出二人共同的安居精神,说明二人的精神气质即是惠州地区“隐山显水”特色的缩影。中央党校文史部 讲师吕欣《浅谈“文忠”苏东坡的作文意识》以东坡解经的态度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东坡作文的意识与方法,从宋代文化的整体性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的视角更加立体地认识苏轼。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丁思雯《诗画本一律:苏轼郭熙美学思想之同调与境界》认为,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论《林泉高致》与诗人苏轼的“山水题画诗”之美学具有思想共性,二人的观点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与意趣,直指萧散淡泊、闲和严静的趣远之心。    

 

 


 

 


 

两个分会场报告会结束后,由冯达文先生主持圆桌会议。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景海峰、王兴国、李大华、黎业明、王立新等分别就报告会内容发表看法,中山大学历史系景蜀慧教授、哲学系陈立胜教授等也参与其中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闭幕式。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钟亮出席并发言,她首先指出,相比于以往举行的东坡文化论坛,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在于学术交锋与文化传承并重,不仅要讲东坡文化,还要突出惠州地区在传承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她代表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向参会学者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希望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在惠州地区建设更加丰富多样的东坡文化事业,在新时代讲好东坡故事。最后,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致闭幕辞。陈教授向一直以来重视并支持文化事业的惠州市领导表达感谢,同时也向长期从事国学研究和普及的冯达文先生致以由衷的敬意,期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继续保持交流合作,共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供稿:刘丹彤

校对:张程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