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飞】李光地讲学鳌峰书院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24-03-14 20:17:53
标签:

李光地讲学鳌峰书院

作者:陈常飞

来源:《福州晚报》

时间:西历2019年10月22日

 

据史料记载,李光地(1642~ 1718)曾到江西钟灵、鹅湖、怀玉书院及福建南溪、考亭、鳌峰书院讲学,有力推动了清初书院发展,扩大了理学影响。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李光地担任直隶巡抚期间,就曾“创办书院,设立义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光地的学术成就享誉国中,他认为“经典”中所说,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他为学讲究实理、实事,认为“实在事物为理”“理本以事物言”“吾学有大纲三:一曰存实心,二曰明实理,三曰行实事”。他还受命编辑校理《朱子全书》《性理精义》等书籍,以作为士子治学圭臬。

 

在《答陈眉川中丞》一文中,他高度肯定时任巡抚陈瑸的个人修为及教育功绩,同时也为时下士习及社会风气感到忧虑:“明府厉行清修,得儒者淡泊宁静之要,而且充广德心,以教人成俗为务。移棨来兹,真九郡士民之福也。前翰垂问,未有以复。盖教化风俗四字,自明季而不讲。礼义廉耻,自士大夫犯之。读书者荒于业而不检于行,齐民亦惰于游而习于奸。风声日下,殆非旦夕能还返也。”“闽中先正风流,久已坠歇”。同时,他对办好闽省最高学府——鳌峰书院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圣贤教化来改变士习、学风,并提出了具体方法。在书院掌教人选方面,他认为是职乃书院精神所系,至关重要,“诚得其人,造就不浅”。他对蔡世远褒奖有加,称“漳浦蔡翰林世远,有嘐嘐慕古之志,与俗下秀才一片名利心者不同,所读书又知以朱程为宗,经史诸家渐能涉猎,所见绅士未有过之者。明府若欲引与共事,更尽前辈切劘之义,庶几于敩学交收其益也。”在教学内容方面,他主张“崇经书、励行义”,认为“若徒课文赋诗,为制举之羔雁而已。”他对鳌峰书院寄予厚望,曰:“蔡闻之志尚不凡,既蒙招致,惟授以规模次第,宾主相与设诚而致行之,朞月而变,三年而化。”希望书院蔡山长的教化,能够端正社会风气。

 

李光地“曾经在返乡探亲期间,应邀在福州鳌峰书院讲学多次”,其“要皆黜浮华崇实行,以阐发濂洛关闽之旨”。康熙五十六年(1717)二月,李光地已七十六岁高龄,他“自里中趋朝,道出三山。”时任山长蔡世远率领诸弟子,礼请这位“理学名臣”到鳌峰书院讲学,“自开府以下观听者千人”。李光地有《留题鳌峰书院》诗曰:

 

扶杖趋朝命,停车采国风。

诸姜齐稷下,三峡待文翁。

倡道中州杰,尊师百粤雄。

有虔初秉钺,主静日销戎。

媚学招韦素,贤僚倚帐红。

葱青环藻梲,幽翳满芹宫。

我老迷非是,群徒质异同。

抗颜愁笏曳,写腹已瓶空。

白首惭嘉会,虚心伫圣功。

作人天子意,翙羽戾朝桐。

 

李光地的诗,得到了许多文人学士唱和。时人王道亦作有《安溪李相国鳌峰书院讲学,赋诗步原韵》诗:“硕辅趋朝日,谈经见古风。发蒙推洛下,过化迅文翁。霁月依春爽,皋比拥坐雄。博淹开武库,清辩薄阿戎。窗草除犹绿,亭花绽欲红。鸣钟随大小,听乐识商宫。诸子参纯驳,群言较异同。若河终底海,如日丽当空。百代源流合,千秋羽翼功。鳌峰多士集,蔼蔼诵梧桐。”

 

李光地在书院“讲论竞日”,耐心解答陈罗登、戴佥宪、王世仁、史大范等人发问,对朱子的“格物致知”等儒家学术要旨,都一一作了深刻阐释。后来讲学内容还被编成《鳌峰讲义》,广为传播,对闽省书院产生重要影响。其讲义即现在读来,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如史孝廉(大范)问:“为己为人之义,学者最宜蚤(早)辨,今日诸生圜听,如何是为己切要处?求详明剖示。”曰:“象山喻义讲章,最为亲切,所宜熟看。为己非是使人不仕,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君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何尝不仕?盖父母望子之心,君子致用之学,得科名、膺爵禄,亦是分内事,未便是为人,只看他意思是何如。且如诸生作为文章,只求心得,便是为己;打量去行世沽名,便是为人。为官而思所以济人利物,亦是为己;必自为身家之谋,方是为人。然为官而为子弟谋田宅者,此固为人,若训饬子弟使之循规矩、秉礼义,能自守其家业,虽是为子弟谋,却是为己。要之,只须义利之介,辨得分明而已。”比较清楚地阐明为己为人之义,实在分辨“义利”。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