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院:中国当代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新型载体 ——杨冰女士在书院论坛上的发言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3-12-22 21:50:57
标签:

社区书院:中国当代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新型载体

——杨冰女士在书院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初八日壬子

          耶稣2023年12月20日

 

第八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已于日前圆满落幕,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完成文化生命之传承的同时,让书院“活”起来,并精神性地继承,创新性地活化,立足书院的现代性,扩大与发挥书院的教化作用。

 

以下发言,为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杨冰女士在论坛主旨演讲上所作的发言,呈启同道友人,共谋人文事业之发展。

 

非常感谢有机会向各位前辈、各位书院同仁来汇报本源社区书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本源社区书院是我们在2012年开始探索的一个现代书院的模式,宗旨是希望能够用中国文化来服务与建设现代社会。

 

此次论坛主题提到的“返本开新”,这两个方向其实是双重一体的。当然,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书院,对我们而言实际上亦是一个“返本与开新”的历程。

 

 

 

就像各位前辈刚刚提到的,作为书院自然应当有一个归根返本的所在,也即是书院作为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怀和根脉所在。

 

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在此根基上生长,去开出它的一个新形态,能够去活化传统,探索社区书院作为社区的精神凝聚地,在塑造我们的新型家庭关系、社群关系等方面的现代功能。

 

在此,我将本源社区书院作为书院模式的课题性实践成果,主要是把社区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的模式,即书院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推动社区建设的公共功能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些阐述和报告。

 

01

 

何为社区何为书院

 

相对于很多传统书院,或者说教育性书院,书院也同样是需要放回到生活领域的,我们由此提出的社区书院的价值理念,就是“在生活世界中呈现意义世界”。

 

实际上,社区书院强化的是生命的实践性,关注在普通民众的生命成长上。也就是说,每个人真正活出生命本有的样子,就像曾昭旭老师经常跟我们讲到的,孔子的学问是把每一个人当人看。

 

那么,如何把这个理念在社区这样一个最小的社会基础单元中予以呈现,并落地生根,正是社区书院的使命与目标所在。

 

提到“何为社区”、“何为书院”,我觉得都是很大的课题。特别跟大家来分享这张照片(如下图),是因为我觉得似乎从中就彰显了答案——这就是社区,这就是书院生活。

 

 

 

社区礼乐团合影

 

这张是社区礼乐节的时候,社区礼乐团的志愿者和学员们的合影。当书院跟生活相连,跟人相连,跟家庭相连,它就成为了社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命背景。

 

这张照片中的成员,实际上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家庭主妇。但是我在这张照片里看到的,是在书院的多年浸润下,他们流露出的温婉、喜悦、松弛与自信,以及从中体现出的共同感、一体感。当时我看到这张照片,真觉得其中凝聚有千言万语,言说不尽。

 

所以,我觉得这也正是社区书院对人的精神气质的塑造和滋养,书院对新型社会关系、社群关系的营造推动。

 

社区书院作为一种书院形态所具备的一些根本的价值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很多公共空间、文化空间的独特价值所在。同时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书院最宝贵的价值特征。

 

当然,这仍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体认、去践行、去把握,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同时,我觉得社会大众对书院的认知上也需要有这样的角度与维度。

 

社区书院,主信仰而不主思想。

 

 

 

首先,社区书院主要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或者文化空间,我们大家都称它是一个精神人文空间,它可以是我们中国人的心灵之安宅,承载中国文化信仰、精神信仰的塑造和养成的场域。

 

所以我们常把社区书院比作是现代社区祠堂,它是都市人生活中的一个精神归属地,“中国人的教堂”,(所谓“无宗教相的信仰”,尽管它没有西方教堂那样的许多宗教形式)。

 

相对于艺术馆、博物馆与图书馆,书院除了公共文化的功能,它更多的是有内在的信仰功能。

 

由此我们说,社区书院重视的是人的信仰和内在安顿,这是社区书院的首要价值。

 

 

 

就像刚才谢遐龄先生所提到的,其实中国人的信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安顿与信仰归属不太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信仰的塑造是一个不断纯化的过程,跟做思想交流并不一样。思想交流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博杂,更多的是包容与容纳,信仰不是思辨而得,而是践行体认而得。

 

对我们而言,作为社区书院,这样的认知是主要把握的方面——社区书院是主信仰的,而不是主思想的。

 

 

 

本源人文夏令营·礼仪

 

社区书院,主教化而不主培训。

 

第二个就是刚才各位也提到的,书院不是培训机构,社区书院主的是人文教化。在这里是以人为中心的,重在一个整全人格的塑造,相较于培训则是以知识为中心。

 

同时我觉得书院教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期性、生活性和自然性,它主要是在生活中去养成,而不是在课堂中去教育。书院教育当然也有课堂,但是课堂是我们书院生活的一部分。

 

社区书院,主师长而不主知识。

 

第三个方面,书院的内容不仅仅是一门门课程活动,更多展示的是一位位内心笃定、斋庄中正、宽仁温厚的书院人。

 

因为书院注重的是人格陶冶,而不是技能的培训。虽然我们外在是需要有一个内容外显的书院课程,但是其实更重要的一定是人。

 

 

 

又见满月·中秋活动

 

社区书院,主凝聚而不主发散。

 

第四个方面,引用唐君毅先生所讲的“凝聚与开发”的概念,社区书院主的是凝聚,而不是发散。我们在社区有很深的体验,现代人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是开发的多,凝聚的少,是散失的多,长养的少。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其实每个日子都有它所赋予的内涵。这方面我想我们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忽视了很多,当然现在也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书院有一个很明确的“中华节日礼”系列,到中华节日里去恢复这方面;但是除了这个系列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跟每个人自己生命相关的日期与礼乐,所以在书院的每次节日礼活动,我们是每节必祭祀,注重每个节日礼活动的仪式化,包括生日礼、祝寿礼、成人礼乃至婚礼,都可以在社区书院来进行。

 

社区书院,主文化创造而不主文化消费。

 

我们想特别提到的最后一个,就是社区书院主的是文化的创造,而不是文化的消费。文化消费注重的是文化需求的服务满足,而文化创造则是在于人的自我内在主体的开发,是人的精神、价值、意义的自我认同和成长,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的提升。

 

中国的社区是一代一代在发展,对于“第三代社区”,我们更多的应该从彼此的精神关联切入,进而构建一个新型社区,大家彼此有一个互相成就,通过精神的链接而进行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的认同。我们觉得这是社区书院最核心的灵魂所在,也是希望在书院的运营过程中去更多把握的一种自觉。

 

 

 

本源人文夏令营·插花课堂

 

本源社区书院——家门口的礼乐生活中心

 

过一种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东方人文生活

 

作为社区书院,我们把上述五种要点归纳起来,给自己了一个定位叫“家门口的礼乐生活中心”,我们倡导的是“过一种充满温情而有敬意的东方人文生活”,这个概念是新儒家唐君毅先生提到的。

 

其实它是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一种课堂的状态,充满温情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我们讲的中国的人文教育它不是知识性的教育,而敬意就是我们说的关乎信仰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我们有这样一种倡导,去过这样一种人文生活。在社区书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大概有这样一些比较潜在的文化自觉的把握。

 

当然,我们书院也会有各方面思想交流的会讲,但是我们更注重对孔子之道的坚守,我们有琴棋书画的一些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性情的陶养、气质的变化,虽然有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但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链接,真情的互通,这个是我们认为社区书院的比较核心的价值所在。

 

 

 

社区茶会

 

02

 

社区书院社区发展的创新价值定位

 

书院虽然从传统而来,但是它其实又不止于传统,我们觉得社区书院对现代社区建设的推动有一些新的价值点,大概有这样一个简要的提炼,是我们内心中真实流淌出来的,即是“用礼乐生活的文化创造为引领,用公共文化去撬动社区营造,用学习型的凝聚和共建去培养新型的人文化育”。

 

我们主要想表达的是说书院用人的创造与生活成为文化本身,而不是把文化内容作为文化本身。这里面有几点不太一样,或者说有一些方向性的不同。

 

 

 

首先,社区书院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信仰的书院模式,它希冀塑造的是文化信仰,这个就是目前多次提到的“人民有信仰”,我想书院作为一个社区的精神聚集地,它的功能恰恰就在于此。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社区书院是从文化内容服务到文化主体创造,因为书院有它的核心内容是教化人伦,也就是说,精神化育的功能正是书院的核心内容。书院有一种文化创造,即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自我生命的主体,这样一个回归实际上也是书院化育的功能彰显。

 

第三个方面,社区书院其实是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去达成社区凝聚,以社区人共建的方式去做社区的塑造与营建。在书院,大家彼此是基于一种共同的精神性凝聚的共学社群,然后通过共建与共享的方式来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在做社区治理的时候,书院所特有的一种方法。

 

 

 

另外,我们是从文化空间营造到文化内容的输出,我们接下来要走向社会化普及的道路与方向。

 

那么在这里边,我们更注重的是文化内容的输出,我们大概用12年的时间大体营造了一个我们称为“社区人文生活历”的书院内容体系,形成一套中国化、节律化的生活系统。

 

这套系统其实可以应用到每个书院、每个社区,它不见得非要有这样的一个物理空间,但是它需要有这种精神的实质。我们可以视作是创造一个符合现时代的新礼乐与新生活。

 

另外一个方面,社区书院也是一个社会化共创普及的路径。在这里边,它实际上是从一个普惠型的,只是一个文化内容的满足(比如在社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到一个高品质的东方人文生活的落地与呈现。

 

03

 

新型载体社会化推广的实践及思路

 

我们大概总结了一下,本源社区书院经过12年的发展历程,不知不觉间大概有十几万人次的学员规模。

 

未来,我们也希望通过书院赋能文化,为社区复魂,结合艺术的方式去呈现,通过公益的方式让它更具有内在的推动力。

 

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认定,我们接下来要去做社区书院的社会化普及。

 

 

 

这里面,我们有一个“生活儒学”的理论旗帜,非常感恩郭齐勇老师、曾昭旭老师对我们这方面的肯认指导。

 

当然,我们也藉此建构了一套书院的修学系统,同时很重要的是刚刚所提到的精神化、节律化的社区人文生活历,以及还有我们今天所处的场馆所呈现的一个社区职能的形态示范。

 

 

 

春藤社区重阳敬老孝亲活动现场

 

2021年起,我们开始启动的社会化推广,目前已经郑州市的4个社区联合,做自主性的人文社区建设。

 

刚才跟大家提到的社区人文生活历的几方面内容,我们大概把它分成是共学的内容,称为经典传家,会有一些课堂课程性的学习,此外还包括有礼乐生活、公益生活、节气生活等等,基本上在书院的每周每天都有所开展,或者是每个不同的时节来开展。

 

礼乐生活这个部分是书院非常重视的,比如在清明时节,我们会在社区书院做家祭,社区居民可以来书院做家祭礼,仲夏有社区礼乐节,到秋天是慕圣释奠礼,包括我们今年的释奠礼,全部都是由书院的志愿者与社区居民担当执事,与书院的同事共同完成的。在中华节日礼的系列中,书院都希望通过课程与活动来彰显其背后的真正精神内涵。

 

 

 

社区诗经唱诵班

 

此外,包括社区的诗经唱诵班、社区演礼团、社区乐舞团,也都是把礼乐引到社区的日常生活,希望推动大家都过这样的礼乐生活。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艺术方式来呈现文化内涵,艺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也是礼乐。

 

书院每年有两个比较大的品牌性展览,一个是丝路文明艺术展,每年春分会时节开幕,希望透由丝路文明,拓展一个更开放的国际化的文明视野。

 

 

 

《孔子》当代艺术展

 

另外一个是《孔子》当代艺术展,正如今天大家在书院看到的《孔子游侠》展览,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社区居民把孔子引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本源义工张丽娜老师

 

同时我们有一个公益生活系统,通过社区自组织的培育,每个人成为志愿者加入书院的内容共创与联合运营。中所显示的是书院的义工张丽娜老师,她在另外一个社区协同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经由书院的培训与共学,来共同担当书院的社会化推广事宜。

 

关于社会化共创,因为社区书院是一个新的模式,走向社会规模化推广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我们有一个这样的思路,希望去通过社会化普及,建立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并通过社区志愿者、自组织的多方共创机制,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彼此的作用。

 

 

 

当然,社区书院做社会化的输出,我们希望更多的是内容性的输出,可以把社区书院建立为一个虚拟的或者微型的存在,用很多不同功能的模块去赋能支持其他社区的建设,比方说社区书房,社区家学中心,社区礼乐中心,社区福德中心、少年国学堂……

 

以上是有关本源社区书院的实践性报告,特别汇报分享给大家,感谢。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