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一期 “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白虎通》”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办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12-19 22:59:05
标签:

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一期 “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白虎通》”

来源:“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初七日辛亥

          耶稣2023年12月19日

 

12月9日至10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一期“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白虎通》”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十余位学者参会,围绕《白虎通》这一汉代经学的重要文本展开了热烈讨论。

 

 

 

 主题发言

 

湖南大学丁进、郜积意两位教授作主题发言。

 

 

 

丁进回顾了从西汉到东晋十次祭祀典礼的演变,指出其中历史发展的脉络表现为“汉系”祀典的逐步落实,特别是帝都南北郊祀的确立,反映了祀典由事神转变为治神的变化,经学完成了对国家治理话语权最后一块领域的占领。

 

 

 

郜积意则着眼于自己刚刚完成的重校《春秋公羊传注疏》工作,以具体而细致的文本校勘为例,介绍了自身经学研究的旨趣与方法,并强调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历代文本面貌的变化。

 

 小组讨论

 

01 主题:即位礼

 

第一场会议讨论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马涛老师主持,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勇、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范云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石瑊等学者围绕“即位礼”这一主题,分别作题为《周代即位礼举行的时间问题》《〈尚书·顾命〉与汉唐皇帝即位礼》《三年乃统事——论〈白虎通〉的天子即位礼》的学术报告。

 

王勇从经学角度分析了即位礼的三个时间节点:既殡即位、逾年即位和丧毕即位,并指出这种政治授权仪式起源于禅让时代,最初只有逾年改元即位,后来受丧礼制约而发生变化。范云飞研究了汉代官方今文《顾命》经说和郑玄的重新诠释对魏晋以降的经学诠释与礼制实践的影响,并指出汉唐各朝先君去世、新君即位的间隔日期逐渐拉长的趋势是《顾命》诠释的积渐影响之效。石瑊通过分析《白虎通》文本,揭示了该书建构即位礼所进行的经学整合及其所凸显的义理取向,并指出《白虎通》的天子即位礼反映了经学在大一统皇帝统治下的应对与调适。

 

 

 

依次为王勇、范云飞、石碱

 

02 主题:道与统

 

第二场会议讨论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石瑊老师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王淇、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郜喆二位学者围绕着“道与统”主题,分别作题为《尚贤务尽,及其幽隐——从〈礼记·王制〉出发再思考儒家王道政治》《两种“汉家尧后”论》的学术报告。

 

王淇认为《礼记·王制》所揭示的制度构想彰显了儒家尚贤务尽、天下为公的精神,即通过不断教育和锤炼,将潜在的贤能转为现实。郜喆指出汉代存在着董仲舒“三统论”和刘歆“五行相生”两种视野下的“汉家尧后”论,这两种理论深刻影响了汉代之后的政治现实,其中刘歆的《世经》决定了东汉政权的正当性,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东汉制礼作乐的实践。

 

 

 

依次为王淇、郜喆

 

03 主题:家与国

 

第三场会议讨论由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潘忠伟老师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黄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宫志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达等学者围绕“家与国”主题,分别作题为《国法与人情——从〈公羊〉学论亲亲相隐的限度》《经史之间的冢宰形象》《“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家国一体”秩序的伦理基础》的学术报告。

 

黄铭选择“亲亲相隐”这一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命题,说明其关乎国法与人情的纠葛。他通过分析《公羊》学中不同的容隐观,指出在理想状态下,亲亲相隐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且有限度的,取决于当事人的政治身份。宫志翀详细梳理了冢宰形象从周代到战国时期的起源、演变与影响,指出《王制》和《周礼》两种政制构想中冢宰的地位职任差别很大,体现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常达指出“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家国一体的譬喻,但它们分别处理了不同的伦理关系。前者确立了天子对天下人的统治权威,后者规定了天子作为施政者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家国一体”秩序中伦理关系的完整写照。

 

 

 

依次为黄铭、宫志翀、常达

 

04 主题:经学与政制

 

第四场会议讨论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黄铭老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潘忠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尔等学者围绕“经学与政制”主题,分别作题为《“故事”——从〈白虎通义〉到郑玄经学》《求取经学“通义”与曹褒“制汉礼”——以章帝朝制礼实践为中心》《天命与人事——两汉之际的天子号、皇帝号及光武帝对“王者受命”的重构》的学术报告。

 

潘忠伟以《白虎通》与郑玄经学为切入点,指出郑玄所继承的《白虎通》主体框架,致使他在贯通六经时不免前后矛盾、强词夺理,这种情况源于《白虎通》的“工具性”用意和东汉奏议注重“故事”传统与经学的相互扭结。高瑞杰指出两汉君臣渴望制礼作乐却久旷大仪,今文经学家对制作礼乐的严苛态度是其不能有效制礼的重要原因,但由于今文经学博士把持朝堂经学和经学内部异说纷呈,礼乐制作的权威性与系统性一直无法解决,阻碍了制礼作乐的进程。王尔发现新莽末年出现了“天子”和“皇帝”两种名号,前者强调汉家天命的继承,后者更重视武功创业的意义,刘秀集团建构的政治话语重构了王者受命的逻辑。

 

 

 

依次为潘忠伟、高瑞杰、王尔

 

在每场学术报告结束后,学者们针对《白虎通》与经学、政治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提出了诸多颇具价值且富于启发的学术见解。


 圆桌会议及总结

 

本期工作坊特设圆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宫志翀老师主持,全体与会学者围绕“汉代经学的问题与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汉代经学正在不断召唤出新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经学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同在经学研究的框架下,大家不妨求同存异。

 

岳麓书院石瑊老师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积极展开思想交锋对学术推进的作用,期待各位老师继续支持“汉代经学工作坊”,把工作坊办出特色和水平,有更多机会与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石瑊  徐智 | 文

伍浩恩 | 图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