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学术报告:如何论证心善——18、19世纪朝鲜儒学对心之善的论证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07-22 16:07:49
标签:心善、朝鲜儒学

原标题:如何论证心善——18、19世纪朝鲜儒学对心之善的论证

来源:“教化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六月初二日戊寅

          耶穌2023年7月19日

 

2023年7月16日下午,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接着就“如何论证心善”这个话题,以朝鲜洛论学者为中心,讲述18、19世纪朝鲜儒学对心之善的论证。

 

本讲由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担任主持人,湘潭大学博士后杨洋老师担任翻译,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洪性敏教授为与谈人。

 

 

 

一、问题的提出

 

如第一讲所述,在性理学的体系内,用理气论来论证“性善”并不难。但用理气论论证“心善”并非易事。因为“心”是现实的存在,所有现实的存在都是“理气之合”,气具有善和恶的可能性。但如果不能论证“心善”,就无法主张“不忍人之政”,即道德政治的可能性和正当性,因此儒家的理论体系将丧失其正当性。在朱子学说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朱子并非从未提及道德心,即“善心”。他将《孟子》“牛山之牧场”中的“仁义之心”和“良心”注为“本然之善心”;另一方面,朱子认为心是“理气之合”,是“可善可恶”的,要想在性理学理论框架内进行系统的解释,就必须动用理气论,但朱子似乎没有尝试对道德心进行始终如一的理气论解释。

 

崔教授指出,从这一问题谈起,可以捕捉到贯穿韩国性理学的三大论辩,即四端七情论辩、湖洛论辨[其中的未发论辩]、心说论辩[明德论辩]的一个问题意识。那就是“如何用理气论论证道德心的存在和善”的问题。

 

 

 

二、韩国性理学对“心善”的这两种论证方法

 

接下来,崔教授介绍了韩国性理学对“心善”的这两种论证方法。在韩国性理学史上,用理气论来论证“心善”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心定为理,二是将心定为气。

 

首先,是将心定为理的方法。

 

崔教授指出,使用该方法的代表性学说就是退溪的四端七情论。在退溪和高峯论辩中出现的对四端七情的定义有七种。崔教授分别介绍、分析了这七种定义,指出退溪一方面为了“严格区分四端和七情”,论证“四端”纯善无恶的绝对价值,曾将四端分属为理、七情分属为气,如有过“四端发于理,七情发于气”“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的论述,但是这个命题违反了“理气不离”这一原则,因此后来又曾修正为“四端则理发而气随之,七情则气发而理乘之耳”来做完善。而且以这个命题为基础,最终形成了晚年定论:“四端之情,理发而气随之,自纯善无恶,必理发未遂而揜于气,然后流为不善。七者之情,气发而理乘之,亦无有不善,若气发不中而灭其理,则放而为恶也。”退溪指出,四端有“纯善无恶”的绝对价值,只不过当气被理掩盖的情况会成为不善,七情也会“本善而易恶”。

 

崔教授认为虽然退溪试图以理气论去证明四端的绝对善性,但很难认为他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其晚年对“心”的论述仍然是“理气之合”“有善有恶”的。朱子的理气论对论证“性善”方面非常有效,但不适合论证“心善”。

 

其次,是将心规定为气的情况。

 

崔教授以栗谷提出的“本然之气”概念为中心,以畿湖学派洛论界学者的主张为中心进行讨论。栗谷把气分为“本然之气”和“所变之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心会分为道心或人心乃是根据理是乘“本然之气”还是乘“所变之气”而决定的。栗谷所说的本然之气是“淡一清虚”的,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一样的。这个气是透明的,所以一点也不会掩蔽理。因此,当理乘本然之气时,就会成为道心,也就是善的道德心。崔教授指出这种理论主要出现在洛论界,这些学者将“心是气”分为两种。如栗谷:本然之气/所变之气;巍岩:本然之气/昏扰之气;梅山:气之本(湛一)/气之末(渣滓)。如果将“心是气”的“气”代入前者,其心就会变成善心,即道德心,也就是“全善而无恶”的道心,与本然之性一致的“本然之心[心性一致]”,原本就善的“心体[心本善]”,心的尊称:“明德”。崔教授还特别以白水杨应秀的心论为例,指出杨应秀将气分为单一的“本然之气”和淸浊粹驳的“游气”,从“本然冲和之气”中产生的是道心,这就是道心纯善的原因。这里正和主张“道心是知觉以性命为根源”的朱子有明显的区别。

 

崔教授又以巍岩李柬、白水杨应秀、梅山洪直弼几位学者为中心分析了18-19世纪洛论界学者的主张,认为洛论界学者们虽然有各自的意见,主张的内容也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大体上还是根据畿湖学派的传统确定了理的作用,是从关注“气的差异”方面来试图解决问题的。崔教授指出,退溪的“四端七情”、栗谷的道心、巍岩的“本然之心”和“心体”、梅山的“明德”等刚好指向理与气、性与心的界限处存在的心。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韩国性理学的心学化倾向”。

 

最后,崔教授指出,关于如何论证心善这个命题,可以将阐明“理”机制的退溪理论和阐明“气”机制的栗谷理论联系起来,开发新的理论。

 

三、评议、问答环节

 

 

 

在评议对谈环节,主持人乔清举教授回顾自己在韩国学习、教学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理学、心学、气学问题的思考。田炳郁教授首先回顾了老师讲座的内容,随后就四端与七情的划分标准问题、气之透明与理之呈现的问题、道德心是已发之心还是未发之心的问题与崔教授进行了提问交流。洪性敏老师提问到,为何在韩国儒学中,提及人的精神、意识多用“理气”来说明,而不用其他概念?崔教授指出此或与当时社会使用的语言体系有关,韩国学者主要是在朱子学的框架之下使用理气术语,这些术语不仅仅表示人,还表示自然社会,随后如韩元震等学者发现“理气”概念论述的单一性,也试图增改术语以描述性理学体系。洪性敏老师还表示对崔教授提出的“新性理学”很感兴趣,希望了解“新性理学”包括什么内容,以及怎么发展新的性理学,并进一步提问今天的性理学、韩国儒学有何价值,我们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性理学、韩国儒学?崔教授回应到,“新性理学”的说法无意创造一个新概念,而是希望性理学能与当今时代有更多联接,这也是提出“新性理学”的初衷。并指出这是一个庞大艰巨的任务,希望能尽力探索韩国哲学的新方向,也衷心希望能集合中日韩三国学者力量,一起努力推进这项工作。谈及未来方向,崔教授指出,目前学者们主要从韩国性理学文献内部入手,作了很细致的分析,但也期待大家能跳出某位性理学家的思想框架,从上帝视角审视其是否妥当,同时结合现实进行研究。

 

随后,有同学提问:怎么保证本然之气所发的必然性?七情有没有可能从本然之气中发出来?崔教授指出,七情可善可恶,不会出自本然之气。如果要保证所发是本然之气,这便涉及工夫论的命题,孟子即提出“养吾之浩然之气”的养气工夫。最后,许家星教授做讲座总结,许老师认为中国也有以胡瑗、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善传统,并和崔教授交流讨论了朱子“天地生物之心”和“天地以生物为心”这两个说法的区别。

 

 

 

崔教授与参会老师、同学们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