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书院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04-05 02:01:22
标签:习近平总书记、书院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书院

作者:朱清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闰二月初十日戊子

          耶稣2023年3月31日

 

中国历史上,书院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为培育华夏经世安邦人才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全面部署。书院复兴无疑是实施这一重要战略的题中之义。

 

筼筜书院在“世界文明美美与共”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教无类,海纳百川。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眼光和开阔胸襟,为书院复兴聚势赋能。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鹭岛明珠,格外璀璨,厦门成为中国运筹国际关系的重要舞台。9月3日晚,细雨中的筼筜书院,清幽古朴,习近平总书记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这里进行会晤。这也是此次峰会的首场会晤。

 

绿树掩映、竹林环抱中的筼筜书院,古代书院格局,闽南建筑风貌。其建于2009年7月,坐落在厦门市中心白鹭洲公园的筼筜湖畔。古诗云:“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渔火”是古厦门八大景之一。特区初创时期,习近平同志从冀中平原来厦门工作。他负责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作为重大命题;他主抓“综合治理筼筜湖”,清淤、活水、绿化、美化和提升文化。30年来“筼筜胜景”日日新,水清岸绿花艳,白鹭结群旋翔。根据特区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国有企业厦门白鹭洲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汇聚厦门大学等高校资源,在此地创办书院,竖起融通古今文化的新地标。

 

“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筼筜书院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以及中外文明对话。其围绕“国学”开展授课、会讲、培训、游学等活动,以公益性为主,且丰富多样、常年不断,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纷至沓来讲学论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汉学家田浩教授在这里感言:“我喜欢了解中国古人的思想和他们的思考方式”,称“现在的厦门已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筼筜书院还带动厦门城乡兴起创办“社区书院”热潮,弘扬传统美德,普及书香街居,为广大市民所欢迎。

 

作为金砖峰会首场会晤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在筼筜书院内展出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共赏中俄文艺表演。习近平总书记向普京总统介绍闽南文化历史渊源和展品的特色,“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讲述生动,如数家珍;普京总统对传承数百年的中国传统艺术给予高度赞扬。隔日,与会各国元首夫人也一同来到筼筜书院茶叙和观摩茶艺,她们对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赞叹不已,冀盼进一步拓展中外文化交流。

 

“筼筜会晤”,书院生辉。书院登上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绚丽舞台,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殷切期许。

 

岳麓书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书院,是这个“根和魂”的重要载体,是这一根基的重要基石。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专程来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亭台楼阁相济,“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其诞生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名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南宋时期,此处孕育的湖湘学派,成为“理学南传之后最先成熟起来的一个理学学派”;大儒朱熹与张栻在此论辩“中庸”“太极”,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嘉惠学林,枝繁叶茂。培育人才,是书院的根本任务。那么,书院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朱熹和张栻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会讲”期间,朱熹题书“忠孝廉节”,主教张栻立此“院训”,他们主张“立德树人”,即是培养护国济民、遵行伦常、清白做人和不昧良知有气节的仁人志士。此是中国学府立训的开端,是为那个时代的救国图存而立。之后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进而强调“以德为先”和“知行统一”,要求为学首先掌握“明德至善”的做人规矩,遂以博学而付诸笃行。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传统书院固持儒学正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岳麓书院始终恪守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和爱国务实、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成长了数不胜数的治国栋梁、民族精英。仅在近代,就先后涌现出经世改革派陶澍、魏源、贺长龄,洋务运动先驱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维新变法之士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教育大家杨昌济、范源濂,早期共产主义者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等。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但都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功载千秋,彪炳史册。

 

岳麓书院育人千年,弦歌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考察湖南时指出:“作为湖南大学前身的岳麓书院在历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历经世事变迁,岳麓书院现今并入湖南大学,依然保持院落构筑,内有文庙、专祠、讲堂、斋舍、藏书楼及各式园林景致,多为“国保”遗物;设历史系、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和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书院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及中国书院博物馆等10多个实体教研、展览机构,有专任教师近百名,其中一批专家享誉海内外,教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甚大。岳麓书院,是中国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传统书院建筑群,也是中国书院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岳麓书院的讲堂里,悬挂着“实事求是”匾额。此句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宣扬传承文化、求索真知。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孙中山的革命挚友宾步程时任校长,手书该匾,引为校训,教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面对现实、实业救国。该校并入湖南大学后,校训沿用,一直不变。望着高悬的“实事求是”匾额,习近平总书记从这块匾额讲到最早文献来源,从毛泽东与“实事求是”的渊缘讲到党的思想路线的脉络与发展,并提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的重要命题。“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相结合的过程。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片面而孤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伏特加”和“二锅头”的形象比喻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

 

书院复兴也是文明探源,要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联系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真正弄清党为何赢得人民拥戴成为领导中国的坚强核心,真正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自觉坚定“四个自信”。

 

武夷精舍在思想理论的创新中再现中华文明“集大成”

 

武夷山麓,理学之都。位于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亲自创建的书院。他在这所书院里授徒、讲学、著述达8年之久,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的修订,实现了儒学更新和理学集大成。世人缅怀朱熹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称其“朱子”;武夷精舍经历代修葺扩建,辟为瞻仰地。改革开放以后,此地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武夷精舍大门前方竖牌坊、立朱子雕像,并增设绿地广场等公园设施,总称“朱熹园”。

 

仲春武夷,艳阳高照。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专程来到武夷山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和理学研究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当日主要活动(听介绍,参观“民本思想”墙、实物展室等朱子文化遗存和发表讲话等)都在武夷精舍内部。

 

中华五千年文明从未中断,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创新,也离不开书院文化的厥功至伟。朱熹订立书院学规和学训,推行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也成就了书院文化的集大成。其一生创办、修复、过化的书院有60多所,“其主要学术研究和代表作均是在他自己设立的书院中完成的”。传诵华夏千家万户的《朱子家训》,亦为朱熹在武夷精舍时期所撰。

 

朱子理学从先儒的“五经”中汲取优秀养分,以哲学思辨的方式提炼和注释“四书”,揭示了万物生长规律,规范了社会道德伦理,重振了中华精气神,旨在解决时弊而“有补于治道”,促进国家的安宁和天下太平。其之于宇宙观,阐发“天人合一”“理一分殊”等普遍原理;之于日用,完善“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则。

 

历史学家蔡尚思作诗曰:“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其以“泰山”喻孔丘,以“武夷”喻朱熹。同是历史学家的钱穆则称:“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赞扬此二位“圣人”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明缔造者。习近平总书记真切地说:“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园。”朱熹园里,有一面“民本思想”墙让人思接古今,800多年前,朱熹从天理的高度论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这些古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驻足良久,深刻指出:朱子民本思想与我们党强调的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院复兴,重在挖掘精华,贵在转化创新。纵观书院史,能够感触到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创造及其先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们为之所建树的不朽功业;也可以感触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所承接的伟大使命。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引用朱熹知漳州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上述这副门联,要求党员干部开阔心胸,勇于担当,造福国家和人民。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