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共创会议在四海孔子书院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3-03-11 11:09:05
标签:四海孔子书院、家慈善

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共创会议在四海孔子书院举行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二月初八日丙辰

          耶稣2023年2月27日

 

2023年2月26日,“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暨家慈善顾问课程共创会议”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茶道院举行。

 

 

 

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是由明德公益研究中心、承心善家公益基金以及杭州理想村公益发展中心三方联合发起的项目。项目2023年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启动家慈善论坛和培训,研发和打磨家慈善课程和知识体系,为家慈善与文化传承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参与本次会议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王名,副院长蓝煜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宝,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执委会主任范艳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项目主管、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执委冀岩,三板斧创始人李川,彤心棠家族办公室创始人刘丹,善鑫家族办公室创始人吕昀卿,兰迪承心家族传承办公室秘书长沈滢,承心善家公益基金创始人、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执委石国民,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副主任、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执委会副主任田秀丽,理想村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家慈善与文化传承项目执委王瑞春,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四海孔子书院行政院长冯涛,四海孔子书院教学部负责人吴涛等。

 

 

 

作为中国公益慈善界资深学者王名教授首先做开场白,他说,慈善与家庭有很大关系。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本无社会,非要言社会不可,那家国天下就是中国的社会。中国有学统、政统、道统,三统联接着家国天下。王阳明也说,大人者,视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视天下为一家者也,视中国为一人者也。今天我们做慈善,从文化角度,慈善的源头就是家,而家的源头是周易乾坤卦,父善母慈,乾善坤慈,这就回到了中国慈善文化的哲学源头。

 

 

 

冯院长在会上说,家应该是一种场域教育,四海孔子书院地处西山,山水人文场域很好,歷史文化资源丰厚。我们在此共创,属于共同“生生”的事业,易曰,生生之谓易,又曰生生之仁,这是中国的“生生”之家哲学。三统合一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其实这就是中国的大一统。儒家讲家国同构,由家到天下,最后再回到家。而与家相联系的是孝,家是一切德性生长的地方,而在家中修炼德性,孝是根本,由孝而推而开去,便是慈、善、悌、敬、爱等德性。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父子关系不会改变,代际传递不会变。一个君子在家成德,进而从家出来,参赞天地,在传承基础上创造创新,这是一种大孝,是天地精神。我觉得,家如书院一样,是中国文化的美丽隱喻,从家出发,来到书院,我们一起共创。在西山,就要有西山高度,有高度,有內涵,既传递,又创新。

 

 

 

王超教授接补充了四点,他说,共创关乎过程,关乎內容。这里有几个核心要素:①多元主体思维。共创的这个项目,每个人都不是客体,甚至包括环境、天地也是共创的主体,我们需要试着与天地沟通,从中得到启发和力量。②场域观念。场域有很多表现形式,有形的物理场域和无形的关系场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放下很重要。③生生的中国家哲学。理念需要迭代生成,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在改变,不断去创新。④工具思维。通过环境工具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参与主体在过程中打开心扉,跳出自己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层次,进而达成共识。

 

 

 

王玉宝主任讲到,传承有多种,包括文化传承、家族传承,財富传承。大陆的传承需求很大,从个人创业到家族传承等等。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财富巨大聚集,中国式现代化开始转向文化,二十大之后,中华文化备受重视,已经提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之源的层次,是中国现代化的根。一般而言,财富丰裕阶段,財富的分配问题便成为社会话题,中国正在面临这个问题。这就是家慈善项目的大背景。第一步,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有家族传承需求的人,如何实现自己财富的传承。企业家的家族传承,家风家训建设,事关更多的人的利益,包括不止企业家自己家族,更是以他们为核心的企业员工的利益维护。

 

 

 

李川先生说,西方更强调贵族精神,而中国人的传承则是士族精神、君子精神,读书人的家国天下的情怀蕴藏着深厚的慈善基因。做慈善并非是杀富济贫的运动,而是如何通过文化帮助已经富起来的人、暴发户重新认识财富,如何周济他人,成己成物,树立真正的“贵族”精神。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的家文化,家训家风,便是我们来做这个家慈善事业的精神根基。

 

 

 

会议其他参会人员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后,冯院长做了一些关于家文化的理念的补充,他说,《学记》讲,教育就是要诱发善性。学习中国文化,就是在修炼自己的心。中国文化对儒家而言,就是心性之学与礼乐之教。教育就是诱发人的善性,让人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另外,要唤醒良知。人都有七情六慾,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要让人们回到良知与善性。其实,唤醒良知的目的便是让人绽放真情。

 

 

 

关于家文化,他说,家是中国人的庙堂,是孩子德性生长的地方,从齐家开始延伸到治国平天下。但是齐家之前还有一个內圣功夫,那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也就是內圣外王。这就提示我们,行动很重要,自我修身很重要。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经典,財富传承与家慈善,必须要在经典上下功夫。科技越发达,人离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家庭越远,由此,成德练心,生命成长的家文化场域就没有了,进而,个人主义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还要回到经典,回到自身,回到家,回到理解人之为人的共学场域当中。古代的家族场域很大,有尊卑,有亲疏,有秩序,现在这个场域不存在了,转化到了企业当中。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现代家族的解读,对一些企业家进行“家”文化层面的解读。但是,总归还要回到经典,回到传统。经典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传统家族案例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过去历史传承中寻找精神源泉。对於企业家来说,这个很难,走不出自己的场域,很难看清自己。如何让企业家走出自己的个人中心,看清自己,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我们的家哲学,是“一多不分”的,周易的卦象都是关系的存在。由于这种关系的场域,中国文化很难衍生个人主义。我们可以透过研发课程深度解读中国文化,这套课程必须具有一定高度和专业性,并基于经典和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造,建构家文化家哲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