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阳 赵武】丰湖书院:山川之气开 人文之运振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2-12-11 17:10:28
标签:丰湖书院

丰湖书院:山川之气开 人文之运振

作者:梁艳阳 赵武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十一月十六日丙申

          耶稣2022年12月9日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有一片3.2平方公里的水面,它是以素雅幽深为特征、以历史人文为底蕴的一片山水:苏东坡在写给友人的信中称赞此处“山川秀邃”,用诗的语言描绘了惠州西湖“玉塔微澜”的醉人画卷。包括苏东坡在内,历代共有四百多位文人墨客吟咏湖上。漫步于惠州西湖,沿着清幽的陈公堤往里走,便会看见苍翠掩映中的丰湖书院。“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主牌楼上的楹联,精当地刻画出丰湖书院以及书院所在之西湖的精神气质,更是对书院·西湖二者关系的很好阐示。

 

千载废兴:劝学代有贤太守

 

丰湖书院的历史可上溯至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州守赵汝驭建“聚贤堂”(又称“十二先生祠”),纪念陈尧佐、苏轼、唐庚等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最有贡献的先哲名儒共12人。宝祐二年(1254年),州守刘克纲改“聚贤堂”为书院,并以西湖(时称“丰湖”)命名为“丰湖书院”。

 

元、明两代,丰湖书院迭经兴废。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惠州知府王煐(清初重要诗人)感叹“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思所以聚之”,遂购入黄塘叶氏泌园(即现址)建丰湖书院。值得一提的是,王煐修建书院的理念是将实用性建筑与休闲陶冶用途的建筑结合起来,即“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诵习之所”,又有“亭、榭、台、沼,……以为游息之地”,他的理由是“点缀湖山”并非“无益之费”“山川有助于人文”“山川之气开,然后人文之运振”。而他也身体力行,政暇时节,既“课生童学业其间”,复“因以登临啸咏”。王煐的《丰湖书院记》紧扣“山川”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立意行文,今天读来仍有启发,同时也于有意无意之间奠定了丰湖书院“山水人文相得益彰”的精神气质与鲜明特点。

 

嘉庆五年(1800年),惠州知府伊秉绶着手重建丰湖书院,他继承惠州西湖古典园林建筑传统,建成澄观楼、乐群堂、夕照亭、浴风阁,规模超过前代,尽显风景之美。阮元《过丰湖书院》诗云:“行过丰湖上,如游处士乡。桥通钓鱼艇,山抱读书堂。竹影皆依水,蕉荫亦满墙。几人来寓此,足以散清狂。”丰湖书院的优美景致,宛在目前。身为书法家的伊秉绶还为书院题“敦重”二字(源于孔夫子“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的教诲)。伊秉绶聘请名士宋湘出任山长,使书院进入“从者云集,人竞向学”的繁盛期。“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楹联即为宋湘所撰书。

 

山长徐公:客家研究第一人

 

书院第三任山长徐旭曾与首任山长宋湘是同年知交(二人同于嘉庆四年即1799年中进士)。徐旭曾,字晓初(1751—1819年),广东省和平县人,49岁中进士,先后任户部福建司主事、四川司主事。以母丧回籍,遂不复出。曾掌教广东粤秀书院、丰湖书院。刊有《梅花阁吟》《小罗浮集》。

 

“客家”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始于明末清初,但真正能道其详则在晚清。嘉庆十三年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历1808年6月13日,时任丰湖书院山长徐旭曾针对当时土客争斗事件给诸生讲论客家问题,他讲演的内容包括客家渊源、分布、习性及方言等,几乎涵盖了客家问题的方方面面。徐旭曾将讲演的内容整理成《丰湖杂记》,成为系统论述客家历史文化的开山之作,被不少学者称为“客家人的宣言”“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徐旭曾因此被誉为“客家研究第一人”。

 

丰湖书藏:现代图书馆滥觞

 

在书院历任山长的名册上,番禺人梁鼎芬(1859—1919年)的名字尤为夺目,他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受聘出任丰湖书院山长。初到丰湖,梁鼎芬发现书院藏书匮乏,于是“走简名流,投书贤吏”,很快就收到捐书46000余册,“遂于书院之西,建楼三楹,四部略备,名曰书藏”。梁鼎芬订立的《丰湖书藏四约》,已具备了近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之雏形。其中《捐书约》允许捐书者在所捐书籍中刻印爵里、盖印姓氏,这样一来“既免失落,且使诸生借观某书,即知某君所捐”,体现了慈善捐赠人可享留(冠)名权的理念。

 

书藏的创设,有力地促进了书院的教学活动,带动了惠州的“读书热”。李绮青这样记述当年书院内的学习情景:“每当柳堤春暖,槐院昼长,野航在门,子衿盈室。或经生对案,证诸说之异同;或吟客摊床,手一篇以哦咏。”江逢辰的诗反映了当时惠州的读书氛围:“丰湖先生作书藏,小户贫家知买书。但得五车搜旧蠹,不辞三月食无鱼。”

 

丰湖书院的藏书数量最多时达10万册,在当时广东各大书院中首屈一指,成为我国最早兴办的学校图书馆之一。后因兵燹,丰湖书藏损失严重。在地方名士李岱青、黄树棠、张友仁的倡议下,1921年春,中山公园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二层,丰湖书藏剩书迁入,以“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命名,开启了惠州图书馆历史的新篇。今天位于丰湖书院第三进的藏书楼,古朴典雅,门前悬挂着赵朴初先生的联句“收藏胜似昆冈富,书卷长留天地间”。

 

丰湖学子:“行尽江山识此才”

 

梁鼎芬来到惠州,下车伊始即为书院撰书一联:“水媚山晖,平湖聚秀;春华秋实,阆苑储英。”接近而立之年的梁鼎芬在西子湖畔设帐收徒,创建丰湖书藏,振兴一郡学风。更让人称道的是,他带出的“丰湖十子”(江逢辰、李绮青、许寿田、杨寿昌等)成为晚清惠州才士俊杰中的佼佼者。

 

有见于晚清官场腐败、士气萎靡不振,梁鼎芬非常重视培育士人之气节风骨。他在书院设东坡祠、筑范孟博祠,并书楹联“寿考不可期,论世知人自千古;古今岂相远,登车揽辔有同心”,希望学生能够师范前贤、激浊扬清。正是因为铭记着老师梁鼎芬的教诲,丰湖学子江逢辰考中进士后不屑于行贿买官,结果坐上了冷板凳。江逢辰不但励廉节、有孝行(今天惠州西湖丰渚园内有纪念他的江孝子亭),还长文学、擅书画,人们喜欢引用的“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就出自他的《东坡白鹤峰故居诗》。江逢辰是梁鼎芬最为欣赏的学生之一,梁氏曾为之题诗以鼓励褒奖,中有句云:“义犹兄弟真投分,行尽江山识此才。”

 

书院新生:勇立潮头写华章

 

近代教育在20世纪兴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丰湖书院停办。1903年,书院改办为惠州府中学堂。1946年,改为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改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惠州学院。今天惠州学院“敦重明辨、求真致用”的八字校训以“敦重”二字居首,体现了对丰湖书院精神气质的自觉赓续传承。

 

2008年,惠州市恢复丰湖书院为名胜景点,重建了牌坊、尚志轩、讲堂、藏书楼、文昌楼、澄观楼等历史建筑和其他人文景点。2013年1月,丰湖书院建成开放。重建之后的丰湖书院位于惠州西湖五湖六桥十八景之一的丰湖半岛上,岛上树木常青,书院主体院落三面环水,前有文昌楼,后有留云亭,左有澄观楼、右有湖山楼。2018年丰湖书院所在的西湖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书院带来更多游客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我国古代书院文化和惠州的历史人文。

 

丰湖书院博览馆于2022年11月11日举行揭牌仪式,形成彰显惠州特色的文化地标。博览馆内设中国书院源流赏析、丰湖书院书藏赏析、乐群讲堂、惠享书房……八百年书院今朝焕新颜,新时代的丰湖书院定能唱响一曲山水人文的风雅颂歌。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