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艳姿】柳暗花明,否极泰来 ——用心读《论语》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2-10-13 02:07:13
标签:《论语》

柳暗花明,否极泰来

——用心读《论语》

作者:虎艳姿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九月十五日丙申

          耶稣2022年10月10日

 

 

 

编者按:作为学校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虎艳姿同学曾在2022年5月为我的“《论语》走进思政课”视频做过后期剪辑。9月份,恰巧我担任她们班《原理》课教学任务,再次与明明德读书会“相遇”,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今天是诵读打卡的第35天,她特用文字记录下学习经典的所想所感所悟......

 

柳暗花明,否极泰来

 

虎艳姿

 

在一次学校新媒体中心的工作中有幸与杜老师结缘,并加入“明明德读书会”,从此便走进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宝藏。

 

 

 

虎艳姿同学加入明明德读书会

 

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第一次在读书会读《论语》,我便深受震撼。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都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真可谓柳暗花明、否极泰来。

 

 

 

虎艳姿同学第一天打卡诵读

 

首先,《论语》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君子。这是一个纷扰复杂的社会,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娱乐选择都趋向于快节奏模式,5G+的到来更是把所有人都推上了跑道。铺天盖地的娱乐视频、八卦新闻,一点一点侵蚀着人们的大脑,一旦你为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就会被这个社会冷漠地淘汰。

 

 

 

明明德读书会合影

 

李白可贵在“众人皆醉我独醒”,而现代人可悲在自知已被卷入时代的漩涡却始终无力停下。于是彷徨、孤独、不安、浮躁、愤愤不平成了人之常态,虽已是小康水平,甚至锦衣玉食,但却感觉不到满足,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缺的正是精神支柱。我也曾经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在与古代汉语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正如湖面上的无根浮萍。我们要终其一生寻找支撑我们的根。知识就是精神支柱,如果我们没有知识,那我们的生活永远都是肤浅片面的,我们也发挥不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整天浑浑噩噩,总感觉不到满足,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杜华伟老师在上网课

 

在后来读《论语》的日子里,我逐渐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就找到了自己的根,就不会随波逐流,以至最后迷失自己。那么,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呢?《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小人便是所谓人云亦云的凡夫俗子,被生活的鸡毛蒜皮纠缠地怨天尤人。而正是这些人的生活最不好过,他们心胸狭隘,摒弃人文道德,将人性的狭隘自私、争名夺利展现地淋漓尽致。与此相一致的还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委屈失落的是他们,愤愤不平的还是他们。而君子呢?贫而无谄,富而不骄。无忧无惧,坦坦荡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看就是,“己欲,施于人”,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他人,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人。但是在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呢?现代社会的人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个人主义、个人追求、个人得失奉为圭臬,个人与个人之间没有了过多的联系,读到《论语》中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追溯以前的生活,那些生活片段来自于历史书,来自于记忆。是啊,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坐在小院里也可静看庭前花开花落,闲赏天上云卷云舒。而现代社会呢?灯红酒绿的生活,快餐式的爱情,静谧的小院俨然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在大城市销声匿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兰州交大校园景色

 

其次,《论语》教会我孝顺。孔子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现在有很多人外出工作,每逢佳节也不回家,只给父母打了很多钱而不关心父母。但是《论语》指出,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虎艳姿同学诵读打卡满30天

 

高中的时候我生病了,于是我妈妈开启了一段陪读生涯,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陪读家庭很辛苦。妈妈当时在县里上班,我在市里上学,我妈妈每天要坐一个小时的车往返来照顾我。记得那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路上都结了冰,妈妈怕我一个人不能照顾自己,宁愿冒着严寒来陪我。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望着窗外忧心忡忡的我。我不知道那天天气有多冷,也不知道老师在讲台上讲了什么知识,只知道妈妈为我付出了她力所能及的一切。自那以后,我真正理解了妈妈,不再叛逆、不再胡闹。我想让妈妈开心,那就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的期望。现在我明白了,我体谅妈妈、关心妈妈,完成妈妈对我的期待,这就刚好对应了《论语》中对孝的定义。

 

 

 

最后,《论语》也教会我为人处世。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该怎么做呢?于是父母老师告诉我们,古来的圣贤和当代的英雄楷模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面对品德不高尚的人,依旧要宽容他们,理解原谅他们,甚至期待感化他们。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很困难。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五花八门的。好人固然多,坏人也不少。对好人好,没有问题。可是对坏人呢?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只是好贪些便宜,或多或少侵害了你的利益却以为理所当然的那类人。哪怕父母以绝对的道理教育我,我还是不能接受,难道我就不能以牙还牙吗,我实在不明白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读到《论语》中“以德报德”的内容,我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这一篇讲的是一个人问孔子:“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对别人很好,以德来报怨,您觉得怎么样?我是不是很高尚?”孔子说:“你以德来报怨,那我问你,那些对你好的人,你怎么来报答别人呢?如果不管别人对你好还是不好,你一律对别人好,那让那些对你好的人情何以堪呢?倒不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该怎样就怎样。别人对好你也对别人好。岂不恩怨分明,轻松潇洒呢?”此时我突然感觉柳暗花明,困惑我许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

 

 

 

网课期间,虎艳姿同学参与课堂互动

 

我也觉得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德育过于简单和抽象,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所以才弄得象我们常常存了疑惑在心间,纠结于道德困境中。道德就是人们之间的互惠机制,保证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你有恩于我,我也要有恩于你,这样我们才能长久地合作下去。如果合作的双方只有一方有好处,这种合作是进行不下去的。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也确实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人如果不让他们碰壁,岂不会变本加厉,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对这些人如果你总是以德报怨,那么就会养虎为患,不仅感化不了他,甚至会危害更多的人。

 

 

 

虎艳姿与王峥丁同学主持晚会

 

孔子活得很清醒,《论语》讲得很明白,身为读者的我不禁感慨:一本《论语》完完全全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囊括其中。岁月不拘,时节如流,《论语》蕴含的智慧却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

 

 

 

虎艳姿同学在家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一部《论语》让大千世界里一个小小的我感到柳暗花明,否极泰来。我愿乘着时代的一叶扁舟,继续遨游在《论语》的世界里找寻更好的自己。就这样,一日一日,一年一年,一直向前……

 

 

 

作者简介:

 

虎艳姿,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爱好读书、朗诵、演讲、舞蹈。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