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愿人人终成君子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2-08-12 18:02:50
标签:君子

愿人人终成君子

作者:陈林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十五日丁酉

          耶稣2022年8月12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这阙《卜算子》,常被坊间演绎为:“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正是这个演绎,让我从一首爱情歌谣中读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君子的殷殷期待。演绎后的文本,一是把君所住的“长江尾”换成“长江头”,二是把特称的“长江水”换成泛称“一江水”。这样,“我”对“君”便由俯视变作仰视,日日思君不见君,也因特称改泛称而获得更远阔的意境。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指品格高尚之人。何为君子?以我对历史文献中关于君子诸多论述的理解,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

 

其一,君子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孔子为《周易》乾坤二卦所写的卦辞,阐释了天、地、人三才衍生宇宙万物,君子以顶天立地为根本之大道。如《论语》所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有二义,一为要求,二为需求。此言既可解读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也可解读为君子依靠自己,小人依赖他人。在君子看来,凡物无论悲喜,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凡事不分难易,总须自己努力。小人则相反,热衷于拉帮结派,一切成败得失皆仰仗于人,或归咎于人。

 

其二,君子本性鲜活。北京国子监作为元明清三代钦定学府,内设六堂,初级班为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中级班为修道堂、诚心堂,高级班为率性堂。故圣人治学,在培育君子之风;而养成之法,以率性为要。凡君子,皆有一颗赤子之心。古人说得好: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君子为人,真实、清爽、忠恕。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若把人分为三类:大人、小人和君子,观其做派,大人每以伟岸肃穆立威,小人则以油腻圆滑处事,皆有刻意之处,惟君子敞敞亮亮,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之交,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君子有料,亦必有趣。明代学者洪应明更是主张,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猥琐浅薄,游手好闲,固然不是君子;一本正经,道貌岸然,也不是君子。

 

其三,君子顺势而为。《论语》说君子不器,何为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器就是不要被万事万物的具象束缚,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而应求至理悟天道,以不变应万变。《道德经》讲上善若水,何解?老子自己作了回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善之举,应当像水那样,居位安于卑下,存心深沉包容,待人敦厚仁义,出言真诚守信,为政有条不紊,办事力尽其能,行为应时而动。西汉学者刘向认为,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君子面对机遇和成功,像水一样清澈流畅,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小人得志,则如火上浇油,躁动不安。从来山水相依,唐人孟郊讲“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也是这个道理。

 

君子顺势,为所当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古君子修身齐家,当然希望治国平天下,但世事无常,勉强不得。正如孔子谈治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就是说,自己的学问能在时下推行,当然好了;如果没有被当权者采用,有朋友认同,也是快乐的;即便知音难觅,无人理会,也不要生怨,那才是君子啊。

 

君子之学,成于先秦,兴于汉唐,盛于两宋。然宋亡之后,经元、明、清,国人仿佛越来越信奉靠拳头说话,机巧权变之风充斥社会。时至今日,君子之风,或曰君子风度,随着国学的复兴,再度被广泛提倡,这是一个好现象。

 

君子之风如何养成,《论语》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段话不难理解,大意是说:为政之道无须杀伐,只要为政者向善,百姓就会跟着向善。君子之德如风一般吹拂而过,小人之德如草一般随风起伏。为上者有德行,为下者有榜样,风吹草低,上行下效,整个社会才会和谐有序,正气充盈。在孔子看来,上位者要想管理好下位者,不能一味采取强制性、威胁性的方式,而要以德服人,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让人心服口服。

 

行笔至此,脑子里又冒出李之仪那首被演绎的爱情歌谣。长江之头有君,长江之尾有我,一江碧水,大家共饮。惟愿上下同欲,日浸月润,人人终成君子。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