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河】从“尧舜其犹病诸”看孔子的理想施政境界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2-08-02 15:23:46
标签:孔子、尧舜其犹病诸、理想施政境界

“尧舜其犹病诸”看孔子的理想施政境界

作者:王春河(山东省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七月初四日丙戌

   耶稣2022年8月1日

 

《尚书》中,大禹将“知人”“安民”两件事称为“惟帝其难之”,孔子继承了这种表达,在《论语》中用“尧舜其犹病诸”来形容理想的施政境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子路问君子,孔子说君子要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并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博施济众而感到愧对于民。

 

在孔子心目中,“修己以安百姓”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境界,超越了“仁”,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难以达到。孔子以及后来的儒家,都非常崇敬尧、舜这样的圣人,甚至构建了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主的儒家“圣人谱系”。孔子以圣人为衬托,更加说明这种施政境界的难能可贵。从孔子对“尧舜其犹病诸”的表述可以看出,孔子积极赞美和认可的施政理念,无外乎两件事:一是修身正己,一是安民富民。

 

修身正己是达到理想施政境界的前提

 

所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前提都是“修己”。唯有先“修己”,才能做到对人和事的“敬”,才能“安人”,做到团结周围大多数人,让他人感到安乐,而“修己以安百姓”则是修身正己的最高目的,也是为政者施政治国的理想境界。孔子非常重视为政者个人道德的建设,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将为政之德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北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文化意蕴,将为政之德与北辰相比拟,是孔子的一大创见,是对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敬德保民”观念的创新性发展。孔子生活于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认识到君主和大臣的欲望往往给百姓带来困苦,只要掌握权力的为政者能够修身正己,何愁天下不安。孔子抓住为政者这一群体,试图从根本上促进为政之德的广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众多的问政应答中,孔子面对季康子的问政,直言“政者,正也”,其中有深意存焉。正道是政治的本性,而“子帅以正”之言,说明孔子将修身正己看作维护正道的根本之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反复申说“正己”的重要性,正是要为政者认识到修身正己是施政的必要前提,没有德性的政治,必将走入歧途,引起混乱。《左传》评价晋君“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指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对为政者而言,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心正方能身修,身修方能家齐、国治、天下平。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而已。”揆诸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出现以及桀、纣等王朝末世昏君暴行,可以看出为政者以身作则、正身立德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民富民是儒家追求的理想政治愿景

 

“安百姓”和“博施济众”表明,孔子认为为政者要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为老百姓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要制定普惠性的富民利民政策,让老百姓都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安、博施、济这三个词汇包含了“给予、关怀、照顾、普惠”的意思,这种正向的输出,说明孔子始终把民众的利益放在核心位置,这与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是一致的。孔子评价子产为政具有“养民也惠,使民也义”的君子之道,充分认可惠民之德和以道义使用民力的行为。安民富民并非一个虚浮的口号,孔子提出“庶、富、教、食、兵、信”的基本方略,从人口、富民、教化、经济、国防、信用等六个方面,阐明安民富民是为政者的努力目标。孔子认为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多了,就存在不安定因素,要“富之”,让他们生活富足,然后“教之”,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素养。孔子尤为注重“安民”,当子贡问到在“足食、足兵、民信”之中非不得已只能保留一项时,孔子毫不犹豫选择“民信”,政府只有获得百姓的信任才能确保社会安稳,长治久安,为百姓创造安定的生存环境,这也说明政府做到“安民”是多么重要。富民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认可人们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如何做到呢?孔子说:“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在孔子的思想中,不仅要让老百姓生活富足,还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安乐幸福的生活环境。孔子为中都宰时“制为养生送死之节”,充分抓住了民众最关心的事:养生与送死,然后推行礼仪教化,“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达到了“路不拾遗”,其他诸侯纷纷学习的效果。

 

“尧舜其犹病诸”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理想施政境界的夸张式表达,同时也是对为政者以民为本施政行为的鞭策和鼓励。面对纷乱的社会局势,孔子利用人们对尧舜等圣人的崇敬之心,将修身正己和安民富民的施政理念提高到一定的地位,正是希望为政者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安稳、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官员群体修身立德的自我意识以及安民富民的主动担当。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