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9讲,孙传玲主讲《贝原益轩对朱子格致论的接受与实践》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05-30 14:10:54
标签:孙传玲

原标题:《孙传玲:贝原益轩对朱子格致论的接受与实践》

来源:“朱子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四月廿七日庚辰

          耶稣2022年5月27日

 

贝原益轩对朱子格致论的接受与实践

 

 

 

2022年5月25日晚上19点,厦门大学人文大讲坛第118讲、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9讲在线上准时开讲。本次讲座主题为《贝原益轩对朱子格致论的接受与实践》,主讲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孙传玲老师,主持人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朱人求教授。线上和线下共有几十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朱人求教授对孙传玲教授作了简单的介绍,他提到恰孙传玲老师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日本国别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众多学术项目,并有出本专著《神儒习合:近世日本儒者“自我”的确立》和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也相当丰富,可谓是年轻学者中的翘楚。

 

 

 

随后,便交由孙传玲老师开始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问题的提出、朱子的格致论、益轩的格致观以及益轩的本草学研究即益轩对格致论的实践。

 

孙传玲老师提到,贝原益轩是日本江户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是日本解体朱子学的先驱,亦是日本自然科学的先驱和知名教育家。其出生于1630-1714年间,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之际。在这一时代脉络下,将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解为自然科学的格致学,这与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思想相谋和。

 

朱子的格致论从“格物致知是为学第一义”,可以说是一种悟道的工夫论。格物致知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一种工夫,而需要从外“格物”推至向内“致知”,最终达到“合内外之道”。而贝原益轩则走向了另外一种道路,他认为格物不应当是训诂之学,其著作中强调“人心之所以明,应知物之理也”,因此他认为应当要博学多识,通过博学积累达到豁然贯通。而其中突出了接收和认识外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性,因此其学说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带有自然科学精神的学问,也正是因此益轩的格致论独具特色。

 

最后是《大和本草》对格致论的实践。这里是受到了《本草纲目》和日本本草学的影响,他强调《大和本草》可以知民生日用,在观察验证各种品目的过程中也是对朱子格致论的实际应用。这也与他说强调的“理气不可分”“太极便是一气”“夫天地之间,都是一气”等本体论的建构,因此开拓了一条自然科学、经世致用的思想路径。

 

讲座的末尾,由朱人求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他提到当代学者研究朱子的学问,应当本着更开阔的视角、结合全球化的背景。至少在东亚的视域下,便能够看到朱子学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正是因为日本朱子学和韩国朱子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明代阳明学盛行之时,朱子学仍然在东亚背景中仍然保持活力,不断传承和创新。

 

互动环节中,在线的师生积极相孙老师提问求教,孙老师也一一回应和讨论。最后在朱人求教授对孙传玲教授以及各位师生由衷地致谢之后,宣告了本次讲座的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