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的儒学”系列讲座第七讲,唐文明主讲“儒门教化复兴的理与势”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04-19 00:31:05
标签:儒门教化复兴

原标题:儒门教化复兴的理与势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网站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十八日辛丑

          耶稣2022年4月18日

 

2022年4月7日晚6时至8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同主办的“面向世界的儒学”系列讲座第七讲“儒门教化复兴的理与势”,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228教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唐文明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宫志翀讲师主持。本次讲座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讲座开始,唐文明教授首先指出儒家传统不仅是一种学问,而且是一套制度、传承,是对现实发挥作用的教化;“理”与“势”是典型的自宋代儒学传承而来的概念,而正可以用来思考儒学在现时代的发展与意义。

 

接下来,唐教授进入讲座的正题,他具体从四个方面对讲座主题进行展开:

 

第一,教化制度与学问形态的汉宋递嬗。唐文明教授认为,教化制度与学问形态存在关联,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化制度发生变化,学问形态也会发生变化。然后回溯了在汉学、宋学这两个典范性的儒学时代,分析了汉代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递嬗以及唐宋变革、理学崛起的背景和内在缘由,并对其时儒门在教化和制度方面的努力所展现出的特点、学问形态。

 

第二,现代以来儒门建立独立教化制度的努力。唐文明教授指出,余英时的“游魂说”典型地说明了近百年来的儒学处境,在儒门教化没落的现代历史上特别注意到教化制度之重要性的儒门学者,最有代表性的是康有为的孔教论与马一浮的书院论。康有为强调了庶人之教的重要性,注重儒学在现代社会如何普及化的维度。而马一浮则关注儒门的超越性或与政治等的梳理,以保持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立性。

 

 

 

第三,对现代性的全盘反思与儒教复兴的历史契机。唐文明教授强调,“现代”意味着一种时间意识,隐含着以个人的独立、解放——或者说自由——为人类历史的目的,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其实质是作为平等的自由,平等才是现代性的根本动力所在。唐教授依宋学提出了“道治时代”与“法持时代”的区分,并认为传统伦理资源对于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指出在古今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然与对超越的双重弃绝。

 

 

 

第四,独立教化制度的创建与儒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唐文明教授指出,儒教是独立的教化制度,具体而言,书院与孔庙是最核心的,前者是儒教信仰者的精神团体,后者是祭祀孔子的制度。关于儒学研究的范式转移有四个方面,即尊经、经典在历史中的落实、对时代问题进行回应以及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相应地落实于制度,需建立一个包括经典儒学、历史儒学、系统儒学和实践儒学四大研究门类的儒学院。此外,出于儒门教化精神的感召,而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功德组织。

 

 

 

唐老师的讲座上下古今,比较中西,显示出,县城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宫志翀老师对唐文明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做了简要总结。随后,线上线下同学踊跃提问,唐文明教授对“传统的美德在今天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汉学和宋学在儒门教化当代复兴中的融合”、“今天的理论建构是否需要‘托古’”、“重建传统美德如何避免现代性的乌托邦倾向”等问题作出了深刻的解答。讲座在线上线下各位同学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