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残碑将展长沙,呈现雄浑汉风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2-01-23 13:12:05
标签:《熹平石经》残碑、长沙、雄浑汉风

《熹平石经》残碑将展长沙,呈现雄浑汉风

来源:澎湃新闻综合自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熹平石经》相关资料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辛丑腊月十七日壬申

          耶稣2022年1月19日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时代,它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影响至今。汉代的山东地区,诸侯王国林立,农桑渔盐发达,经济繁荣,是汉帝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叹“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开年展览“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呈现两千年前海岱东方的雄浑汉风。展品除了封泥、钱币、青铜器、汉画像等,还将展出教科书级汉隶碑刻——《熹平石经》残碑。

 

 

 

熹平石经残碑山东博物馆藏

 

文物实证山东在汉代经济实力

 

汉初,刘邦为笼络人心、安定天下,分封了7位异姓诸侯王。江山既定,刘邦又开始铲除异姓王,大封刘氏诸侯国。所以,汉代出现了“郡国并行”的局面,既实行郡县制,又分封诸侯王。两汉400年间,山东地区设置了25个诸侯王国和数百个王子侯国。

 


西汉时期全图图片来自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田横之印”封泥济南市博物馆藏

 

 

 

“齐御史大夫”封泥济南市博物馆藏

 

 

 

“齐御史大夫”封泥济南市博物馆藏

 

 

 

铜盆(局部)山东博物馆藏铭文:齐大官右般工“大官”即“太官”,九卿下少府之属,掌膳食。

 

说到山东诸侯国,肯定绕不开齐国。齐国是汉初地盘最大、实力最强、最为富裕的封国。虽然当时首都为长安,但经济中心却在齐国的临淄。《史记》中记载齐都临淄的盛状:“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可见临淄的人口数量、城市规模、人均财产都超过了长安。

 

 

 

青铜量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藏

 

 

 

五铢钱青岛市博物馆藏

 

依靠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东地区有大量的冶金、铸币作坊,发展出强大的冶金技术,尤其青铜制造业在两汉年间可是“工盖天下”,首屈一指。这枚山东博物馆藏的“齐铁官印”封泥就是齐王自设铁官经营冶铁业的最佳物证。

 

 

 

“齐铁官印”封泥山东博物馆藏

 

西汉中期,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置了48处“铁官”,每个“铁官”管辖一些冶铁作坊,它们是铁器的主要生产者。

 

 

 

冶铁汉画像石拓片滕州汉画像石馆藏

 

齐国还在临淄设钟官长专门管理王国的铸币工作。山东的铜山冶铜遗址和考古发掘出土的“半两钱”铸模以及多种颜色的青铜镜,都印证山东在汉代的经济实力。

 


“齐钟官长”封泥济南市博物馆藏

 

在汉代出行乘车也是有等级的,一个有地位的人出行往往有车有马。我们在山东汉代诸侯王墓就发现了大量彩饰金银、工艺繁复、装饰华丽的车马器!

 

 

 

鎏金铜盖弓冒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藏

 

华丽的马车作为王侯贵族们出行的重要工具,虽然木质车身已不复存在,但马车上这些精美的或鎏金或纯金的装饰、配件,足以显示出车辆的考究和其主人地位的尊贵。

 

 

 

错金银铜轴饰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藏

 

 

 

错金银铜轴饰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藏

 

汉隶碑刻《熹平石经》残碑将展

 

据馆方透露,这次展览还将展出教科书级汉隶碑刻——《熹平石经》残碑。

 


熹平石经残碑山东博物馆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法定教科书,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几百年间,儒家著作散乱已久,加上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大家只能抄书,抄来抄去,多有错漏。所以在汉灵帝熹平年间,议郎蔡邕等人奏请校订儒家经典文字,以当时官方正体字刻一套石碑范本,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标准教科书——《熹平石经》。隶书字体方正,结构谨严,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熹平石经以隶书一体写成,所以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

 

 

 

熹平石经残碑国家博物馆藏(资料图非展品)

 

石经原本刻入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等七种经书,共46石,20余万字,刻成后立于河南洛阳太学。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熹平石经残碑洛阳博物馆藏(资料图非展品)

 

《熹平石经》刻成的第二年便爆发了黄巾起义,后又爆发董卓之乱。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庙迁都长安,石经遭到损坏。魏初有所修补,以后一再迁徙,屡屡废毁。至唐贞观初魏征收聚石经,已十不存一了。自唐宋以来,不断有残石出土。如洛阳张氏发地得十余块,约九百七十余字,为《尚书》、《鲁诗》、《仪礼》、《公羊》、《春秋》、《论语》等。另有翻刻本,如胡宗愈刻于成都西楼,洪适刻于会稽蓬莱阁,还有越州石氏本等。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出土。现在残石分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台湾故宫等地。

 

 

 

熹平石经尚书残石拓片(资料图非展品)

 

 

 

哈佛大学藏“后记”残石拓片有“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石”章一枚(资料图非展品)

 

熹平石经是汉隶成熟期的顶峰之作,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虽然我们见到的是饱经沧桑的残石,但是端庄大气的字体、中正平和的态势依然清晰可见。

 

通过展览,观众也将了解到《熹平石经》残石流散各地的文物故事。

 

 

 

展览海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