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十四讲,梁宗华解读郑玄与汉代经学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01-15 19:08:45
标签:汉代经学、郑玄

原标题:郑玄与汉代经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梁宗华解读“郑学”精髓

作者:张杰 宋宁 杨子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辛丑腊月初八日癸亥

          耶稣2022年1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宋宁 杨子墨)近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十四讲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梁宗华担任本次公开课的主讲嘉宾,讲座题目是《郑玄与汉代经学》。郑玄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一生不慕名利,不倚权势,潜心治学,遍注群经,务实求真。梁宗华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对郑玄的人生轨迹、师学渊源、名士风范、经学成就和思想智慧进行了深入剖析,使听众真切感受到了这位经学大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光辉的人格魅力。

 

文化生命的人格涵养

 

讲座伊始,梁宗华通过介绍汉代经学的发展变迁与东汉末年的政治环境,讲述郑玄的人生经历与人格养成。郑玄祖籍北海高密,儒、道二家的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郑玄的人生轨迹。他天资聪颖,自幼立下了博稽六艺、通贯儒学的大志向,不但能记诵、讲述《诗》《书》《易》《礼》《春秋》等儒家经典,而且爱好天文地理,对当时流行的谶纬以及占候、风角这类以气象、风向变化推测吉凶的卦术也颇为熟悉、多有涉猎。

 

梁宗华认为,郑玄平生所学并不专守一师之说、专尊一派之书,而是兼收并蓄,博学多师。他始从第五元先习《京氏易》《公羊春秋》,皆属今文经学重要典籍;继从张恭祖习《周官》《左传》《古文尚书》,又属古文经学经典;终在马融门下受业数载,而马融乃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从未间断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注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修养信念,坚韧不拔的弘忍精神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他的文化生命在其精心撰述的经注、著作中得以延续,直至永恒。

 

齐整百家的经学成就

 

在此基础上,梁宗华论证了郑玄齐整百家的经学成就。郑玄作为东汉博通的经学家,既是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又精通今文经学。由于冲破了功名利禄的樊篱,在对待二学的态度上,他已然摆脱了固着于今古文经学的任一立场,能以一种比较超然的心境来对待两种学说。他的目的就是要平息各家各派之间各守门户、永无休止的争执,使今、古文经学糅合为一,改变当时学习者茫然不知所从的混乱局面。郑玄“思整百家之不齐”,终其一生,进行了遍注群经的艰苦工作。在注经的过程中,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择善而从,打破了今、古文经学壁垒分明的界限。

 

郑玄经注的突出特色是长于文辞名物训诂,他对经籍的训释,基本是关于名物典章制度的注解,为经中固有之义。综观郑玄经注,精审详博,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故《毛诗传笺》和《三礼注》能够流传至今;尤其是《三礼注》以其精审博洽成为我们读懂《三礼》的桥梁,而且郑玄注释本身有些内容可以直接补充《三礼》的不足,使其容量范围更加宽泛,在这个意义上讲,郑玄注已成为《三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儒道互补的思想智慧

 

在义理阐释方面,郑玄“念述先圣之元意”,以儒家立场为本,经注中尤其突出儒家忠孝观念、贤人政治理想,也承继了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及灾异谴告说。郑玄对忠君的极力推崇,对臣下为君王捐躯赴难的推许,实是对党锢之祸中死难、遭禁锢的士族名士及经学知识分子们的一种礼赞。

 

郑玄的经注中还蕴含着儒道互补的思想智慧,无论是天道观、政治理想等方面都汲取了道家思想资源。郑玄引《老》注《易》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自然论与无神论思想,如强调自然无为,物性自得,认为本体寂然虚无清静等。梁宗华以郑玄对《周易》的训注为例,讲述他对道家经典及思想的关注与精通。在她看来,郑玄的世界观及政治理想都未脱离儒家经学的基本立场,而道家思想的融入代表了郑玄改造、完善儒学的努力,成为郑玄思想理性的主要支撑。

 

最后,梁宗华将郑玄的一生概括为精简的四句话:志于学,潜心经籍访名师;客东莱,讲学授业遭党锢;拒征辟,是真名士自风流;梦仲尼,无愧此生郑学立。梁教授高度评价了郑玄对后世经学的深刻影响,指出“郑学”的确立使两汉经学进入一个统一时代,代表了汉代经学的最高成就。

 

梁宗华的讲座立足郑玄与汉代经学研究的前沿,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见解深刻。在讲座总结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张磊具体介绍了梁宗华在儒学研究及先秦两汉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他表示,梁宗华教授围绕郑玄与汉代经学展开论述,为我们全面了解“郑学”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推动齐鲁文化与汉代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