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军】我来回答袁伟时的十问

栏目:儒教(儒家)与宪政
发布时间:2011-07-08 08:00:00
标签:


     
     
     
    我来回答袁伟时的十问
    作者:陈明军
    来源:儒学联合论坛
    时间:西历2011年7月7日
    
    
    
    第一.必须回到儒家吗?
    
    我想是袁伟时错解了秋风的意思,秋风本来就仅想表明一个中国的趋向,而被他当作一种教条,命令。他可没那权力,仅仅是发表一种自己的看法罢了,总不能强行堵住别人的嘴吧,何必认真?他想回到的恰如伏尔泰的心中的这个时代,“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中华几千年,还没曾听说哪一朝代必须唯儒家是尊,其它学术全部抹杀的,就连董仲舒的思想里面也存在着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儒释道并存已久,儒家至今还未形成儒教。然而在秦末与文革,儒家学说却受到严令禁止,部分珍贵书籍已失传。
    
    第二.此封建类同彼封建?
    
    “西方的封建制,有神权和王权的对立,有法治传统,议会传统,城市自治的传统,贵族和自由民享有种种自由”。我想这点上很多人会产生分岐。然而如果他们真有法治传统,议会传统,城市自治的传统......还需要启蒙者做什么?还需要变革什么,他们活得很好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发表的一些异见纯属放狗屁?原本就有的,还需要他们做什么,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儒生整体上是最高统治者的驯服工具和文学侍从”我想问这句话是从哪里得来的?国外没有,古代没有,就中国近代的左派们最爱说,所以请你捍卫自我的“独立精神”,切忌人云亦云。中国被文革思想洗过脑的人,大有人在,当然教授也不例外,多如牛毛.因为总指挥是无比伟大的毛主席嘛,他说什么,活在那一代的人们岂有胆敢不听之礼?
    
    第三.孔子是自由平等的先驱?
    
    且看伏尔泰对孔子的一句评价:“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子宣布了对世界更有价值的真理。”立法无非是为了体现自由平等的思想,让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他的这句强硬话语并不是随口说说,据说此后不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写入了法国的法律。几百年之后也得到了映证,伟大的《世界人权宣言》最为主要的六位起草人中,就有两位是中国人,而这两个中国人恰恰就是极力推崇孔子思想的,一位叫张彭春、一位吴德耀。吴德耀纯粹就是儒家人物,张彭春,1948年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是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人物,将孔子思想引入宣言,带给了世界。把儒家的一些理念、观点引入宣言的审议过程,这种努力导致了宣言的最后形成并通过。将具有更为普遍性而非纯粹西方的思想注入于世界人权宣言之中。没有孔子思想还会有自由平等的《世界人权宣言》?
    
    第四.孔子不主张“尊卑等级制”?

    应该多了解下孔子,他出生贫寒卑微,自小由母亲一手带大,后却能受到两千多年来人们的尊敬。如果他真是你们想像的那样,可能?“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前一句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聪明人会坚持自已的理想,愚笨的人也会坚持自己的做法。虽说习相远,但性相近。作为一个哲学教授,断章取义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原意是仁也要按亲疏分等级,何来平等?”我想说的是,既然你反对“亲亲”两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亲近,何谈爱护别人,挂在嘴边的“自由平等博爱”不就等于骗人的鬼把戏?“亲亲”是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不仅存在于人类之中,更存在万物之中,地球可以脱离太阳?按你的道理说,它应更亲近星星。能验证它的正确性的事例数不甚数。“至于孔子和后来的儒家坚持等级,排斥平等的言行俯拾皆是,不再征引。”应该多看看礼记中的《大同》,里面的社会不就是人人平等,井然有序的社会?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倒是对平等思想极大的抨击。
    
    第五,儒家就是宪政主义?
           
    孟德斯鸠:“中国的皇帝同时也是教皇,但是大家每人手里都有经书,即使是皇帝自己的言行也要符合经书的教导。有一个皇帝企图废除这些经书,然而却徒劳无益。最终这些经书战胜了*暴。”显然这经书就起了宪法的作用,古代没有宪法,但是有经书,经书就是发挥着宪法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东方部分人的观点。孟德斯鸠同样是抨击专制统治,然而他不是将专制与经书杂揉在一起,明确地否认经书是专制的工具,而是制约它的教条。一见义勇为的侠士见一强盗作恶,与他缠打起来,却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说,又有两强盗在斗殴。
    
    第六,礼治保障自由?
           
    “孔子没错,因为他坚持的是礼治,不过与自由不搭界!”举的事例说的是鲁齐会盟,齐欲在会盟之时捉拿鲁君,孔子见机行事,何错之有?难道蔺相如要挟秦始皇也会因此“与自由不搭界”?
    
    “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仔细对照下《管子·法禁》 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
    
    《荀子·非十二子》 知而险,贼而神,为诈而巧,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
    
    不少人均会列出少正卯之死作为孔子唯一的污点,算得上唯一有记载的事实。但若这不是事实,还有什么真实性?真实性不可靠,实际上是借孔子之名传播管仲及自已的主张。
    
    记载少正卯一事的是最早出自两百年后的《荀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於人,则不得免於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两百年后有一个人说你杀了人,你的后代信不信?两百年后能听见两百年前的人说的话?“少正卯事件”与儒家思想“刑不上大夫”,“以德治国”,“仁”“为政焉用杀”这些思想不吻合。
    
    最早出处是《荀子》,《荀子》中说少正卯有五种恶习,把自已讨厌的人列出来,然后写他们如何讨厌,最后加以孔子之名,就可用语言杀人了,这正如《韩非子》写五蠹。大家都知道他有性恶论,是李斯与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主张的是杀奸臣,恕平民,最早提出此事就是为他的思想呐喊。历史中借孔子的名写书的人多的是,就连今天也有借孔子之名开汉语学院,取名为“孔子学院”。
    
    这段话之后,荀子又举了一个孔子处理父子同狱的案件,意思是说该杀的得杀,不该杀的应宽恕。
    
    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
    
    《管子·法禁》 管子,即管仲,荀子可爱管仲那套。管仲最早说出这样的话: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与其说是孔子说的,不如说是管子说的。]
         《荀子·非十二子》 知而险,贼而神,为诈而巧,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与其说是孔子杀少正卯,不如说荀子杀少正卯]
    
    第七.“皇权不下县”就是宪政结构吗?
    
    袁伟时列了不少中国封建时代的家规,怎么就不列一些西方旧时的教规之类对比一下呢?时代是发展的。那种三纲宗法思想本是成型于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后来儒法释道混杂于中国文化中,何来“独尊儒术”?
    
        《韩非子》第一句话: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知道谁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主道第五:(原来就是这样管的!)
    
          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
    
           二柄第七:(就这两招:一杀二赏)
    
           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忠孝第五十一
    
    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三纲)
    
    第八,孔子创造了“会社”与民间教育?
    
    民间教育,不是孔子创造的,但是自始他形成规模的。孔子自年少有志于学之时,就已经拜了师。之前也有学术,教育,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形成一种能限制君主权力的学术系统,没法做帝王师。让君主在这个学术系统面前,不得不接受礼治的约束,难以为所欲为,另外君主也可放心将权力交给大臣们共议。
    
     “老子是孔子谦恭请益的师长”,但是孔子有何观点是秉承于他,孔子同样还向一小孩称师,何解?难道说老子就只有一小孩的见识?还从未曾听说那小孩的后人站出来说他的祖先是孔子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谦逊爱学的秉性,所以成就一代宗师。
      
    “与孔子同时的少正卯就是与孔子竞争的民间教育家。”如果他真是能与孔子竞争的民间教育家,那他的弟子们呢?估计没几百,也得有几十,怎么没在孔子落难是站出来?
           
     第九.董仲舒和康有为“最伟大”?
            
    我不是秋风,我是极其厌恶董仲舒,就因为他盗用法家鼓吹的三纲,还将它注入儒家思想。但康有为,不是你有资格能评的,他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贡献。你能做到万分之一,我就佩服你了。这可不是出多少部书的问题,是胆量与智慧的考验。说一万句,不如去做一次。你有本事逼得慈禧把光绪给关起来?没他们,哪来以后的辛亥革命?
           
    第十.宪政与儒学到底是何关系?
           
    袁伟时最后谈到了台湾的宪政,似乎说的是台湾的宪政与儒学风马牛不相及,这马上就惹着了一个台湾人,这有个叫“皮介行”的台湾人对我说,“是该教训他一下”。不知你是否知道凯达格兰大道上百万人反贪腐倒扁的四字是什么?“礼义廉耻!”每个台湾学校的校训,台湾的每个学校都有孔子铜像。你不会不知这四字是什么意思吧。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这不前不久一台湾网友留下的一段质问大陆人的话: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您看的懂正體中文嗎!?
          
     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但不是"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您使用經過破壞的簡體中文書寫,就已經跟"中國"有本質上的差異。中國人最講求禮義廉恥,卻不知道現在居住在大陸上的"中國人"內心的禮義廉恥都到哪去了。
    
           
    袁伟时老教授,能回答这台湾网友的问题?
    
                                                                                                                                                           
    来源:儒学联合论坛
    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42214&page=1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