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联第七届“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在故城县董子学村隆重召开
来源:“董子与儒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一月十三日戊戌
耶稣2021年12月16日
开幕式现场
2021年12月12-13日,第七届“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子学村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共同主办,故城县文旅集团•董子学村、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董子学院)、《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衡水学院科研处协办。为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来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方道德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孔子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衡水学院等以及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檀国大学、英国考陶德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董子故里的文化学者15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同研讨“国学与大学德育”问题。
魏彦红教授主持开幕式
邢亚超县长致欢迎辞
12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故城董子学村教化厅召开。衡水学院科研处处长、董子学院院长、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彦红教授主持开幕式。首先,故城县人民政府县长邢亚超致欢迎辞。他指出:故城是儒学发源地之一,本次会议的举行,是故城文化事业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件盛事。历史和现实相辉映,思想和智慧相激荡,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关心、推介、支持故城,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促进“国学与大学德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援助致辞
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援助致辞。卢书记指出,作为董子故里的高校,衡水学院利用董子文化研究的优势,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注重激活国学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进步教育”理念,秉承“守正出新”校训,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在研究、传承董子文化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李奎良教授致辞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致辞。李教授指出,高校以育人为目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优秀文化,即“马中西”相结合的切入点就是“君子文化”进校园。君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董仲舒以人性论为基础,重视教化,从教化机构的设置、教化方法、内容及师德方面,设计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官员人才,是大学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为今天的大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养分。君子文化进入大学德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按君子品格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实际教学环节,要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简化,以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能践行的形式,陶冶情操,培养君子品格,这也是在故城董学村召开“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的意义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致辞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致辞。张教授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以何种形式进入高校的德育课,仍然是当前国学与德育关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充分分享经验、交流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以便使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资源。张教授指出,在一代圣人下帷讲学之地研讨国学与大学德育问题,一定会激荡思想的火花,产生丰硕的思想成果。
王殿卿教授主旨演讲
随后,9位学者做主旨演讲,由西安外事学院张丰乾教授主持。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顾问联络委员会主任、原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创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题为《国学与立德树人—大学德育新使命》的主旨演讲。王先生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大学德育做了新的思考和阐发: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大学德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任务就是立德,立德方能树人。并从根魂论、自信论、双创论、互鉴论、复兴论、结合论等“六论”,充分阐发了国学与大学德育的本质联系。21世纪的中国德育,在于深化国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王殿卿教授最后指出,这是一届学习和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高等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学术研讨会。在董子故里举办本届研讨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儒、知儒、信儒、行儒、传儒的大课堂,必将留下一个美好的历史记忆。
张践教授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做了题为《儒道互补建构了中国人的信仰世界》的主旨演讲。张教授将研究视角投向大学信教问题,从儒、道两家的思想建构、对古代宗教理性主义改造与继承、在社会功能上的交融互补几个方面深入论述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从而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结构的底色。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应当更加关注信的是什么教和是否实现了中国化。
韩星教授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做了题为《孔门的德行与学问—以<论语>为主的探讨》的主旨演讲。韩教授以孔门“四科”与“四科”之教为核心,梳理孔门道德与学问的基本观点。韩教授阐明了孔子在教学内容上的先后浅深的关系,以德行为本,文学为末,以成就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道德实践是人生的根本,学问知识是实现道德的基本途径。并进一步探究儒家“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的二元张力及其演变脉络,以重建当代新儒学
体系。
朱康有教授主旨演讲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康有教授做了题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演讲。朱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提出、历程、前提、领域、方法、途径以及前景等方面,广泛深入地展开论述。朱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与魂”。从历史的经验看,不同文化理论方面的融合,既需要开拓视野、破除门户之见,更需要“精耕细作”。
赵建永研究员主旨演讲
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赵建永研究员做了题为《大学生国学教育与实践问题探析》的演讲。赵研究员从实际教学的角度,以国家、社会、教育群体与大学生个体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索国学教育的实践问题。指出,国学教育只有促进实践才是本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好国学经典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学、实践路径和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
张思齐教授主旨演讲
武汉大学张思齐教授做了题为《董子对忠及相关范畴的论述》的演讲。张教授以《春秋繁露》文本为依据,探究董仲舒对于“忠”“忠臣”的重要论述,并指出,董仲舒的理论贡献在于“忠”升华至“忠道”的范畴,从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对于在当前社会实践中如何努力践行忠道,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启发意义。
杨柳新副教授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杨柳新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华文明教育与人类文明新形态—重温<礼运>的文明忧思》的演讲。杨教授从《礼记·礼运》中孔子的忧患意识切入,探究文明的德性与中华德性文明传统;解读共同体文明与共同体中的“人”,人的自觉,是共同体主义性质的,这是中华德性文明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内在根基;为复兴中华传统德性文明,建设新形态人类文明,培养学生的中华文明认同并自觉承载中华民族生命共同体道德生活之“道”的全体大用提供了价值同构和理论支撑。
吴文新教授主旨演讲
山东大学吴文新教授做了题为《务实为民博施众利—中国共产党对中华实学的传承创新》的演讲。吴教授从中华实学的概念和实事求是、躬行实践、经世济民、博施众利的基本精神,阐述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实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务实为民、博施众利,实现了对中华实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张丰乾教授主持并主旨演讲
最后由西安外事学院张丰乾教授做题为《重塑君子》的主旨演讲。张教授从“君子之风”“君子人格”的培养,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的现状和评价体系。提出,应当抛弃假、大、空的说教,必须认真考虑重塑君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张教授明确指出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能力,研习经典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分组研讨
分组研讨
12日下午,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分组学术研讨。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02篇,根据论文主题,讨论共分为8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与会学者在阐发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就关注的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和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这些大学德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既立足学术,又结合现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意义。尤其是硕博士研究生,他们以学生和研究者的双重视角,对大学德育的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路新颖,见解独到,很有启发性。
马惠钦教授主持闭幕式
王志捷教授做学术总结
闭幕式由《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马惠钦教授主持。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捷教授做学术总结。王教授总结道:学者们以“国学与大学德育”为核心,从“明体达用”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美德融入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阐释和弘扬好儒学思想体系中的人生论、人性论、人格论、修养论、忠孝观、家国情怀等优秀内容,使之有机、有效地融入大学立德树人的事业,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董仲舒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为题,从理论与教学实践上,阐释了董仲舒思想在当代的育人价值及融入大学德育的路径。本次大会议题广泛、研讨深入、成果丰硕。
秦立堂部长致闭幕辞
中共故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秦立堂致闭幕辞。秦部长指出,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围绕“国学与大学德育”相关主题,发表了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见解,既有对国学与大学德育的理论思考,也有典型案例的分析,又有董仲舒人文、教化、法律、大一统等思想与大学德育相结合的深入探讨,体现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学和大学德育命题所面临的新的使命担当、创新思维及其现代价值。会议紧凑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秦部长期望专家学者能多关注故城,进一步促进故城县地域文化的发展。
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同步在线关注的人数达40万人次。中国新闻社、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网、今日头条、河工新闻网、网易新闻、长城新媒体、直播衡水、故城电视台、微故城等多家媒体同时关注和报道了会议的盛况。13日,与会专家学者考察了故城文化和董子文化。
学者线上参与会议
与会学者合影
第七届“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在董子故里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国学与大学德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研究思路,促进了董学与大学德育的充分融合。“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思维,开拓思路,深入挖掘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为落实新时代大学德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中华书局版简体横排《十三经注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