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国以民为基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1-10-21 00:49:50
标签:国、民

国以民为基

作者:王杰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初十日丙申

          耶稣2021年10月15日

 

中国古代各个学派在思想观念上总是各执己见,但在一个问题上,各家各派的观点和主张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就是民生、民本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基”的思想。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一切权力都应该建立在民众这一基础之上。只有爱民、富民、为民,才能取信于民,国家才会稳固。

 

为官者要关心人民疾苦,哀民生之多艰。真正做到爱民、富民、惠民、教民,把民生问题放到治理国家中最突出的位置,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郑板桥也曾发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感叹。在封建时代,那些真正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的官员,一直受到后世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是稳定社会的第一大要素。在齐文化中,富民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管子的后继者晏子提出“以民为本”。而作为儒家的孔子,同样也非常重视富民问题,主张要富民并认为民富要优先于国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富民是国富的基础,但民富并不是终极目的,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如果只把目标停留在民富的层面,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是一个欲望横流的社会。因此在百姓达到富裕后,还要对其进行道德教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民道德教育。《论语》记载:有一天,孔子到卫国去,赞叹道:这个国家人真多啊!冉有问道:人口已经这样多了,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富裕起来。冉有又问:人们富裕起来了,又该如何?孔子回答道:教之。

 

孟子也主张,百姓在有了“恒产”以后,在“饱食、暖衣、逸居”后,接下来就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通过让老百姓接受道德教化,让普天下的老百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天下苍生都能够生活得幸福、安宁。

 

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认识到,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就要顺应民心,取信于民。这是从民心向背决定王朝盛衰的历史事实中得出来的结论。《管子》就说,为政者办任何事情都要“顺民心”“量民力”,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