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宇民】两岸接力传承的非遗—— 佾舞

栏目:礼仪祀典
发布时间:2021-07-26 16:39:10
标签:佾舞

两岸接力传承的非遗—— 佾舞

作者:翁宇民

来源:《福州晚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六月十二日庚午

          耶稣2021年7月21日

 

 

 

在刚刚过去的福州市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上,佾舞的表演让来到上下杭金银里的许多游客叹为观止——它高雅、肃穆,传递着华夏文明悠悠千年的风韵与气度。

 

福州的市民对“佾舞”并不陌生。近年,在圣庙路的孔庙、三坊七巷以及各种福州民俗文化活动中,常有佾舞的出现。有的市民会为游客介绍说:佾舞是祭孔的舞蹈。这种说法对,但不全对。

 

这种人们本应熟悉,但却又知之不多的“佾舞”,有着颇为特殊的传承故事。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黄禹鑫

 

“佾舞”是传统“六艺文化”诗礼乐的核心载体,流传至今少说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用于祭祀天地的纯礼仪性仪式,后逐渐被用于迎接月令节气、祭祀先祖先师等国家大典。

 

孔子继周公之志,重视礼乐,但佾舞并不是专为祭孔而产生的舞蹈。不过,孔子与佾舞,确实有过著名的“交集”。

 

 

 

(图为在福州文庙展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

 

“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佾”就是礼之意。春秋战国时期,鲁昭公季氏身为诸侯却故意打破规矩,设置了八佾(8行8列)的大型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说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段话被记录在《论语》当中,是孔子慨叹季氏的背礼,以喻后世,僭越之道起于微小。现代人常用其衍生义表达不可容忍,但少有人知道这句话与佾舞的渊源。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黄禹鑫

 

汉明帝时代,官方开放了地方祭孔,由中央太常机构统一建制管理,广泛普及到全国,形成官方集体传承行为。福清市就保存有清乾隆木刻版《福清县志》,其中卷五“学校志”就是对官方佾舞传习的详细记录。

 

除了初献、亚献、三献之礼及图谱口诀以外,佾舞还包含了古八音乐器,北宋大晟雅乐,古诗词吟唱、成人礼、拜师礼等孔学六艺内涵,以及绕襟服、三才冠等服饰,翟、籥等舞器。

 

周朝时佾礼传到韩国,唐代跨海到日本,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汉文化圈。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黄禹鑫

 

形成于上古时代的佾舞,承于周公制礼作乐,大成于后世祭孔乐舞,发展于北宋徽宗时期的《大晟乐章》,成为后世礼乐典范而载入《宋史》,沿传至今。然而,佾舞在大陆一度失传。外地游客或有疑问:孔子是山东人,文庙全国都有,为何“佾舞”会在福建福州复兴?

 

 

 

(图为在福州文庙展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佾舞)

 

当代佾舞的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霖介绍说,台湾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了明代后期(公元1615年)李之藻编定的《頖宫礼乐疏》之佾舞图谱。1893年,周礼佾舞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带到了台湾,并在当时由官府推行传承。

 

2012年7月,在两岸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福清成立立达孔学会,传承“周礼∙佾舞”。这是60多年来的首次“文化回归”和两岸孔学文化深度融合的成果,极具重要里程碑意义。

 

当年,台湾的佾舞主要代表性传承人庄汶浈老师来到福清口传心授佾舞图谱与口诀。2013年9月,福建省文化交流团应邀赴台北孔庙祭孔交流。2015年5月,佾舞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文化元素,应邀出访泰国和柬埔寨,参加“中国福建周”文化交流演出。

 

2021年6月,由福清市申报的佾舞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佾舞再次为公众所聚焦。

 

现在,佾舞传承已进入福州校园。承载五千年文化血脉与民族基因的佾舞礼乐,在被称为“海滨邹鲁”的福建重现,成为富有东方意蕴的文化风景。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黄禹鑫

 

演出者左手横拿龠(yue去声,形状像箫的一种古代乐器)在内,象征平衡;右手直拿翟(古代乐舞所执雉羽)在外,象征正直。龠翟结合,表达阴阳和谐的天地秩序。

 

一般文化交流、喜庆表演,使用初献礼,国宾可使用亚献礼,先祖先师天地享祀终献礼。且佾舞通常不会对着人呈献,而是对天空或孔子圣象行献礼,且观礼者须在佾舞方阵的后方观礼。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