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种世衡巧施连环反间计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节选自 吴钩 新著《宋仁宗:共治时代》
时间:孔子二五六一年岁次庚子腊月廿六日丙戌
耶稣2021年2月7日
北宋庆历二年秋,西北沿边诸路都在传言“元昊为西蕃所败,野利族叛,黄鼠食稼,天旱,赐遗、互市久不通,饮无茶,衣帛贵,国内疲困,思纳款”。知延州庞籍趁机叫人给元昊的部将野利旺荣写了一封信,招诱他投诚:“倘阴图内附,即当以西平茅土分册之”。知渭州王沿也派了僧人法淳,带着书函与金宝招降野利旺荣的兄弟野利遇乞。
野利旺荣、野利旺荣是西夏野利部落的首领,又是元昊野利皇后的从父(一说野利皇后为旺荣之妹),封号“大王”,兄弟“皆有才谋,分掌左右厢兵”,深得元昊倚重。如果能策反野利兄弟,无异于斩断元昊的左右臂膀。不过宠籍与王沿的计划都没有成功。
镇守青涧城的种世衡谋划了很长时间,想以离间计除去野利兄弟。恰好这一年,野利旺荣指使蕃将浪埋、赏乞、媚娘三人到青涧城诈降,以打入青涧城内部。种世衡知其诈,心想:“与其杀此三人,不若因以为间。”遂将计就计,将浪埋等三人留下来,任命他们监商税,“出入有骑从”,甚是风光。
大约庆历二年夏,种世衡选了一位叫王嵩的心腹亲信,带着一封用蜡丸密封的信函,进入夏境,故意让野利旺荣的卫兵捉住。卫兵从王嵩身上搜得蜡丸,蜡丸内藏有一颗枣子,连着一纸画龟,枣龟谐音“早归”,“谕以早归之意”。
卫兵押着王嵩去见野利旺荣。野利旺荣不是傻瓜,看了蜡丸内的枣、龟,大笑说:“种使君亦长矣,何为此儿戏耶?”将信使王嵩扣留下来,押至夏州,连同密函一块交给元昊。元昊将王嵩关押在地窖里,另派亲信李文贵以野利旺荣信使的名义,于庆历二年六月去青涧城见种世衡。不过,此时种世衡经范仲淹举荐,已徙知环州(今甘肃环县),所以李文贵见到的宋朝长官是知延州庞籍。
李文贵问道:“不达所遗书意,岂欲通和乎?”他可能以为派王嵩投递密函的人是庞籍,又告诉庞籍:“自用兵来,牛羊悉已卖契丹,一绢之直为钱二千五百,人情便于和。”但庞籍不相信元昊有求和的诚意,派李文贵来是施放烟幕弹,此前,元昊已不仅一次这么做。所以,庞籍也将李文贵扣留下来,软禁于青涧城。
种世衡的离间计看起来似乎已被识破,谁知种世衡老谋深算,是故意让王嵩被抓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种世衡派去西夏投书的王嵩,原是一名刚勇有谋的江湖豪杰,曾出家为僧,法号“法崧”。他又“习知西境山川道路”,多次为种世衡当向导,袭击西夏的营寨,令西夏人防不胜防。
种世衡知王嵩可大用,便“召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不管王嵩想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种世衡都满足他,眉头都不皱一下。王嵩喜饮酒,种世衡就用最好的美酒供他喝。对种世衡的知遇与厚待,王嵩深为感激,决心为种世衡赴汤蹈火,士为知己者死,在所不辞。
这样过了一年多,种世衡召见王嵩,对他说,我想请你到西夏执行一项艰辛的任务,你能答应吗?王嵩说:万死不辞。种世衡说:“敌若得汝,考掠求实,决不胜痛,当以实告邪?”王嵩说:“誓死不言。”种世衡说:“先试之。”将王嵩关入地牢,严刑拷打,王嵩果然咬紧牙关,不出一言。种世衡说:“汝真可也。”这才派遣王嵩去给野利旺荣送密函。
种世衡让王嵩带去的密函其实有两封,一封就是野利旺荣见到的藏在蜡丸的枣子、纸龟。还有一封,种世衡密缝在一件絮袍内,让王嵩穿着,叮嘱说:“此非濒死不得泄,若泄时,当言‘负恩不能成将军之事也’。”王嵩牢牢记在心里。
野利旺荣将王嵩交给元昊,以证明他对西夏的忠心耿耿。但元昊毕竟是雄猜之主,看了蜡丸中的枣、龟,还是对野利旺荣起了一点疑心,但也是疑心而已,还不敢相信野利旺荣会背叛自己。因此,他扣留下王嵩,看能不能逼问出一点什么。但不管元昊怎么逼供,王嵩始终不发一言,“至棰楚极苦,终不说”。
其后,元昊在定川寨大败宋师,回到夏州,又提审王嵩:“不速言,死矣。”王嵩闭口不言,元昊也死了心,命左右“曳出斩之”。王嵩这才大号而言:“空死,不了将军事矣。吾负将军!吾负将军!”元昊急追问之,王嵩这才脱下衣袍,拆开夹层,从中取出另一封信函。元昊一看,原来是种世衡给野利旺荣的密函:“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俸钱月万缗,旌节已至。”之前,浪埋等三人归降种世衡并受“重用”,元昊是知道的。
这下,元昊确信野利旺荣已起了叛变之心,不过他不动声色,没有立即动野利旺荣;直至三年后,才寻机诛杀了野利旺荣,并灭其家。对王嵩,元昊倒不敢加害,继续关在地窖中。毕竟,这是一张可用来对付种世衡的牌。
可是,种世衡使出来的离间计还没有结束呢。
按清人辑录的西夏编年史《西夏书事》记载,野利旺荣被诛后,他的兄弟野利遇乞仍手握重兵。不过,野利遇乞与元昊的乳母白妪有隙,白妪曾在元昊跟前诬告遇乞私通宋朝,元昊“疑而未发”。种世衡打探到这一情报,便花重金买通了一名西夏部落酋长,让他设法盗走野利遇乞的一把宝刀,这把宝刀是元昊以前赏赐给野利遇乞的。
种世衡得刀,又命人夜间入西夏边境,在山谷中焚烧纸钱,祭奠旺荣、遇乞兄弟,火光照耀川谷,西夏人很快就发现了,过来搜山,结果在余烬中找到一把野利遇乞的宝刀,一些银器,以及一份未完全烧掉的纸板,纸板上有文字,是种世衡写给野利兄弟的祭文,祭文“多述野利兄弟有意中国,并叙涉境相见之欢,哀其垂成而失”,又说“遇乞内投,以刀为信,今为白妪谮死,乃越境设祭”,云云。其实,这都是种世衡故意留给元昊看的。
元昊见了纸板文字以及野利遇乞的宝刀,嘴里什么都不说,心里却想起乳母说过的话,便不动声色夺了野利遇乞的兵权,然后赐死。就这样,元昊自己将最得力的两员大将都弄死了。
种世衡长子种古后来曾诣阙请功:“父世衡在青涧城,尝遣王嵩入夏国反间,其用事臣野利、旺荣兄弟皆被诛。元昊由是势衰,纳款称臣。”后世民间讲史文人也相信,自野利兄弟死后,“元昊之势稍弱,遂请与宋和”。
但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家李焘考证说,种世衡遣王嵩,只是“离间元昊君臣,遂成猜贰”,却未直接促使元昊下手诛杀野利旺荣,因为野利兄弟被诛,是在种世衡去世之后,其时,宋夏亦已议和。李焘认为,种世衡命人越境祭奠野利兄弟,可能是用“兵家诡道”,故意加深元昊对野利兄弟的猜疑。
不管怎么说,种世衡的离间计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成功的,至少让元昊对势力强大的西夏野利部产生了猜忌,即便离间计不是导致野利兄弟被杀的直接原因,也是诱因之一。而对野利部的猜疑,也确实削弱了元昊的声势,促使他不得不谋求与宋朝和谈。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丁纪】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下一篇】【吴钩】一个隐藏在宋词中的“家暴”事件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