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庐人文学术讲座”第二期举行 孙海燕研究员论儒家心学形成之助力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0-11-23 18:52:49
标签:慢庐人文学术讲座

“慢庐人文学术讲座”第二期举行 孙海燕研究员论儒家心学形成之助力

 

 

2020年11月13日下午,第二期“慢庐人文学术讲座”在洙泗书院慕圣文化如期进行。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海燕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孙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中国思想史。本次讲座,孙老师以“汲取‘禅悟’的力量——论儒家心学形成的一大助力”为题,向与会听众分享了其在禅宗与宋明心学方面研究的感悟体会。

 

 

 

主讲人孙海燕研究员

 

本次讲座由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教授担任评议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李文文主持了本次讲座。

 

 

 

与谈人宋立林教授(左)、主讲人孙海燕研究员(中)、主持人李文文(右)

 

讲座伊始,孙海燕老师首先分享了其二十年前写的一首小诗《圣哲的背影——为孔子而作》(文末附送),向夫子致敬。随后,孙老师以“朱陆之辩”这一学术史上有名的公案为切入点,对陆九渊本人究竟“见”了什么“道”,从而有了“叫板”朱熹底气以及缘由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年思考,孙老师认为朱熹与陆九渊相比缺乏了某种开悟的东西,开悟是一种由静坐体悟而证成的“理境”,它不仅是陆九渊“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观念的来源,也是其道德自信的力量源泉,宋明时期的许多心学家,正是力图通过静坐体悟,先在心体上求一个“顿悟”,然后努力将此悟境保任到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去,最终臻于“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圣境。孙老师进一步指出,这种静坐体悟中的“见道”法门,并不像很多心学家认为的那样,源自传统儒家圣王的修身传统,而是心学家不自觉地吸收佛家“禅悟”的结果。最后,孙老师总结说,佛教说终归是一种出世间法,而儒家则是一种世间法。无论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确然是儒非禅。只是心学在形成过程中,比理学更多地汲取“禅悟”之力,而理学家更多地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理性精神。理学家要么缺乏这种体验,即便有此体验,也于此多不得力,朱子与罗钦顺,即是对这种“禅悟”浅尝辄止,而又“知非即舍”的例子。这也是很多理学家批评心学家“近禅”“是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谈人宋立林教授(左)、主讲人孙海燕研究员(右)

 

分享结束后,宋立林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他指出,在理解宋明理学时,程朱理学和宋明心学的不同路径,与禅宗的渐悟、顿悟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绝不止于此。同时,宋老师提到了当下以阳明学为代表的“国学热”同朱子学的“不火”形成了鲜明对比,宋老师引领听众对此现象进行追问,并认为这与当下许多人务虚不务实有直接关系。在评议禅语时,宋老师认为“禅悟”对绝顶聪明的人是有用的,而社会大多数都是普通根基的芸芸众生,这种只适用于极少数人的路径显然不足以担当儒家提倡的常道。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朱子之路是儒家的正路。最后,宋老师向孙老师进一步追问,一是先秦儒学与宋明儒学的关系问题;二是儒学在当下的发展路径究竟更倾向理学还是心学,还是超越之前的道路。就以上话题,孙老师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双方互有往来,表达生动,屡出妙语,也带动了场下听众的思考。

 

 

 

活动现场

 

 

 

合影留念

 

最后环节,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就本次讲座表达各自的收获、思考、以及不同的困惑。孙老师、宋老师对听众的问题逐一回应,讨论氛围热烈而浓厚。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附:

 

圣哲的背影——为孔子而作

 

孙海燕

 

千年又千年

您走了——

在泰山崩坏   梁柱摧折的雨夜

青碧的泗水

留不住

郁郁的尼山

留不住

当七十子洒泪相送

——辚辚的车声

已驶过鲁国郊外的那一脉山脊

消失在

春秋的黄昏暮色中

 

 

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登来登去还能有什么风景

天地玄黄  龙战于野

当季氏的庭院舞起僭越的八佾

您走了——

风雨鸡鸣  席不暇暖

蔡陈郑卫间

一路高扬起圣洁的大纛

为这个古老的民族

——寻渡

寻找那秋水畔的蒹葭

还有那

掩埋千年的尧舜遗骨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虽然出了卫国

又入了卫国

入了陈国

又出了陈国

可好色者

却总躲在城市的隐私处

不肯见人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倾国倾城的姿容

暗淡了多少圣哲的青衫

 

 

自远涉江湖

屈指又十年草青

身畔的颜回

早已风霜历尽

隔岸的隐者

耕种在泽边的渡口

楚狂接舆的歌声

久久回荡在耳际

夫子   在这没有星星的夜晚

苍生睡着

您是否

梦见了久违的周公?

 

 

无边的旷野上

有北风凛冽

就让问津归来的子路

燃起熊熊的篝火

照亮周室郊畿的黑暗

惊走四围奔走的无名兽

让淘米的仲弓

修车的宰予

采蘑菇的子贡统统回来

以达旦的弦歌

向纷争的俗世

庄严宣告:

纵然正道沧桑

但我们不是

迷途的乱世孤儿

 

 

暮色渐浓

混同您厚重的身影

遮掩了水横山叠的神州

那一晚

卫国传来子路死难的消息

白发苍苍的您

也终于不发一言

一个人连夜赶到川上

参悟了逝者如斯

 

 

可从此

一个古老的民族

再也走不出

您偌大的衣冠

天地苍苍   禹迹茫茫

哦    夫子

是您的那一滴

淌在历史深邃处的泪

滋润了——

奔啸千年的民族河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