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高东辉】追寻他乡“真正的儒者” ——兼评严春宝博士的林文庆研究

栏目:思想评论
发布时间:2020-11-16 15:05:34
标签:严春宝博士、真正的儒者

追寻他乡“真正的儒者”

——兼评严春宝博士的林文庆研究

作者:张华 高东辉(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01期

 

1

 

儒学是内嵌于中国人生命气质之中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它像一座富矿,蕴藏着对现代人的精神生命、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恒常价值。[1]

 

关于儒家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及影响,是近年来学界探讨较多的一个话题。新加坡作为华族人口占据多数的国家,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享誉东南亚的新加坡土生华人、担任私立厦门大学校长16年之久的林文庆博士,对儒学在新加坡的发展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郁达夫称其为“真正的儒者”“有学问而兼有道德的典型”。[2]

 

林文庆祖籍福建,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三代华人,大学期间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期间,因身为中国人但不懂中国文化而感到羞愧,便开始自学中文、研读古籍,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民族自尊的唤醒促使他完成了自己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由此踏上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并穷其一生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与传播。林文庆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著名的医生、称职的立法议员、成功的企业家、活跃的社会改革家、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儒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李光耀称赞他是“兼通双语、学贯中西的华人杰出典范”。在英属马来亚殖民地,林文庆与辜鸿铭、李光耀一起被称为“英属三圣”。然而,受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林文庆在中国遭遇了和新加坡截然不同的际遇。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甚少关于林文庆的学术层面的专门探讨及研究,令人深感遗憾。

 

幸得严春宝博士近年来对林文庆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的一段记忆。《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是严春宝博士关于林文庆研究的第一部学术性传记,该书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自出版后备受好评,不仅入选《中华读书报》2010年“年度图书100佳”,还受到了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栏目的连续推介。[3]此后,严春宝博士继续搜集、整理了一批林文庆的中英文著述,并将其中最能代表林文庆儒学思想的部分文章编纂、翻译成了中文版的《林文庆儒学文选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以及中英文双语版的Essays of Lim Boon Keng on Confucianism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s(《林文庆儒学文选》,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5年)。正如香港中文大学梁元生教授所说,这三本著作的出版基本上奠定了严春宝博士作为“林文庆研究专家”的地位。[4]

 

2

 

《他乡的圣人——林文庆的儒学思想》(以下简称《他乡的圣人》)是严春宝博士关于林文庆研究的第四部专著,如果说前三部专著是让读者“知道”了林文庆是“谁”,那么《他乡的圣人》一书则是作者为让读者更进一步深入“理解”林文庆为儒学贡献了“什么”所做的最新努力。值得注意的是,严春宝博士在研究林文庆的儒学思想时并不拘泥于历史学的思维方式,而是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将林文庆的儒学思想从最初如何形成到内涵特征再到最后的践行一一道来,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儒者”形象,对我们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林文庆,以及更进一步认识、理解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该书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作者对林文庆的儒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作者首先从林文庆儒学思想形成的源泉着笔,以“从他乡回望心灵的原乡”对其儒学思想从萌芽、发展、转变乃至最终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概括,进而指出“从他乡”到“原乡”、从西方基督教文化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转变的动因,即是其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自我唤醒。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林文庆的儒学思想在研究方法论上符合西方哲学的一般建构模式,但是在内容上反映的核心思想却是儒家的一系列原理和观点,这种将西方哲学中的“理性”和“批判意识”与中国哲学中的“体悟”方式融为一体的儒学研究模式,可谓颇具特色。[4]61

 

第二,作者对林文庆儒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刻解读。林文庆虽然是一位接受过西方医学训练的科学家,但是他自幼在儒家传统环境的熏陶下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具备了一定的儒学素养,并能在儒学研究中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在林文庆看来,既然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人类自诞生后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那么人性也必然由进化而来,其中,孝道作为儒家的伦理基础与核心,上承父母(孝顺)下启兄弟姐妹(悌),向外延伸至朋友,而朋友恰好是一个人超越家庭后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依次推理,则会延伸到社会、国家乃至于世界,照此推理分析,孝道必然会成为爱国主义精神诞生的温床。[4]82对此,作者提出,林文庆对儒学的认识,充分说明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这正是其儒学思想的独特性所在。此外,作者认为林文庆的爱人观,亦可视为是对儒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在林文庆看来,儒家所提倡的爱人的起点源于亲人的爱,即从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开始,逐步延伸到对外人的爱,而基督教的博爱观则在一开始就提倡爱所有的人,既包括亲人也包括陌生人。二者相比,基督教的博爱观因为没有爱的基础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最终必然流于形式。[4]72

 

第三,作者结合林文庆的“事功”及“力行”对儒学的实践性进行了具体阐释。林文庆一生推崇儒家思想,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追随,更是身体力行地大力弘扬和积极传播。自英国学成归来,林文庆关注到华人日益西化并逐渐背离华人文化传统的现象,他便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发起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后更是将儒家思想作为其矢志办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动力。面对日寇的侵略,林文庆多次呼吁海内外华侨华人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从林文庆对儒学的身体力行实践中,作者感悟道:“儒学的实践性,就在于儒家是一种以‘体悟’的方式,来探索、认识并改造自身生存的世界,而绝不仅仅是一套空洞的说教理论!”[4]113

 

严春宝博士在书中指出,林文庆非常重视儒家思想中的教化功能,因此在他使用的语义环境中,儒家或儒学大多是以儒教或孔教的名称出现。[4]59关于儒学是否为宗教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便有将儒学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的传统,但古人并没有将“儒学”与“儒教”进行明确的区分。时至今日,关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仍然有肯定、否定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宗教”说。笔者以为,林文庆关于“儒学是宗教”的观点是其进行儒学研究的态度和立场,他对儒学精神特质——教化的认识感悟,充分说明了其对儒学有着自己独到、深刻的理解。林文庆以西学为借镜对儒学所做的理论反思和价值评判,对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对于作者提出的“林文庆的儒学思想是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融合的结果,代表了儒学自宋明理学之后的第二个转向”的说法,[4]18笔者以为作者是否过分夸大了林文庆在中国儒学史上对儒学研究的贡献,有待商榷。

 

3

 

一位学者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持续地将四部严肃的学术著作集中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有三点:其一,研究对象具有某种典型的复杂性,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做某一方面的集中讨论;其二,研究者用力甚勤,有必要将自己的研究做到极致,全面而深入,遂将自己的相关成果渐次公布,以引起更多同道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其三,严春宝博士出生于孔孟之乡的山东,儒学作为一种先天的熏陶使其自然比较关注儒家传统文化,而立之年又因缘巧合远赴新加坡的经历,更是加深了他对海外儒家人物林文庆的理解,客居新加坡的身份,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文化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林文庆的同情。

 

日前,严春宝博士的第五部专著《新加坡儒学史》已经完稿。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加坡儒学史》也可看作是对林文庆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因为林文庆正是新加坡儒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纵观严春宝博士的研究历程,从“写传记以识其人”到“读其书以明其学”,再到“理解和剖析其思想”,作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步步走进林文庆的内心世界,挖掘出其思想真谛,为广大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真正的儒者”。在此基础上,从林文庆对新加坡儒学发展的贡献入手,进一步上升到对新加坡儒学传播与演进予以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如此一来,不仅拓宽了儒学的广度,也拓展了儒学的深度。

 

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急剧变革的时代,人们需要寻找灵魂归栖的精神家园,用精神来充盈人生。作者的研究对象是儒者,多年来一路追寻“真正的儒者”,显然也使作者心中收获诸多。他在书中亦为我们勾勒出了其心目中的儒者形象:所谓儒者,是指一个人不仅能从理论上深刻把握和领会儒学的真谛,更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做到践行儒家的教诲和信条,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内外一致、言行统一的儒家境界,即一个真正的儒者是自然的言、思、行的高度统一体。[4]113作为读者,笔者认为,《他乡的圣人》一书不仅仅是作者对林文庆儒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更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哲学思考的心得和感悟。此外,笔者也不能不感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是如此生动有趣,亦应看成是严春宝博士的一大特色。严格来说,有些论述似乎还采用了“非学术化”的语言风格,但是这不仅没有影响到我们的阅读感受,反而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继续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他乡的圣人》一书的后记中敞开心扉发出了其多年从事学术探索的感悟,即“思考比读书更重要”!这不仅是对当代大学生们振聋发聩的热切呼吁,也是年轻人从事学术研究时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严春宝博士饱满的学术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不懈的行事风格,令人敬佩,我们期待他的《新加坡儒学史》早日问世。

 

注释
 
[1]刘宗贤.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0(3):24.
 
[2]严春宝.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99.
 
[3]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05/22/14727669_0.shtml.
 
[4]严春宝.他乡的圣人——林文庆的儒学思想[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