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儒学切磋班庚子年第五期开办,吴飞教授主讲“经学何以哲学”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0-11-05 17:25:57
标签:经学何以哲学

原标题:“经学何以哲学”切磋班顺利开办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九月十八日庚戌

          耶稣2020年11月3日

 

 

 

2020秋

 

庚子年九月十五日(西元2020年10月31日)周五晚七点至十点,四川大学儒家哲学方向庚子年第五期(总第五十二期)切磋班在文科楼200会议室开办。此次切磋班的主讲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飞教授,题目是《经学何以哲学——兼与赵汀阳先生商榷》。主持人为曾海军老师,丁元军老师、何繁老师、陈建美老师、吴瑶老师、戴森宇老师及儒家哲学方向学友八十余人参加。此次切磋班线上下线同时进行,大家热切参与讨论,问学内容也极具启发。

 

 

 

活动开始,先由吴飞教授做主题发言。吴教授首先简述了赵汀阳教授的看法,赵教授认为哲学应该研究具有直接性、自明性和普遍性的本源问题,而经学和心学传统因为其限制思想、过于私人化的原因毁掉了传统中国哲学的本源性和理论性。吴教授在第二部分中做出了详细的回应,指出赵教授的本源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在语言—逻辑层面上说的,但本源问题更应该是生活经验中的本源问题,而经典正是思考本源问题的无尽源泉。在第三部分中,吴教授将经典分为原始经典和创作经典,认为原始经典如六经充满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而创作经典如《论语》、《孟子》则是对生活经验的系统化解释和理论提升。原始经典和创作经典构成的经典体系的边界一直在变化之中,经学并没有使得中国传统思想失去创造力,它一直是人们改变和适应生活的最重要资源。同时吴教授指出,经典以及对经典的注疏已经构成了我们生活经验之中实实在在的部分。吴教授在第四部分中谈到,不仅仅是经典及其注疏,而且西化思想也已经扎根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因此我们既需要深入了解西学所依据的生活经验,又需要从整体上理解中国文明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将两个“他者”内化于心。在第五部分中,吴教授梳理了自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指出历代对六经的重新诠释无不是对生活秩序的重新思考和构建,完全可以视为种种哲学体系,其中浸透着历史和现实的丰富经验。主题发言的最后,吴教授针对六经提出了一些本源性问题以供思考。

 

 

 

主题发言结束后,由熊丹菱、殷安生两位同学对报告进行了评议和提问,吴教授随后作出回应。在开放讨论时间,诸多师友进行了发言,话题主要涉及什么是经学、经学成为经学自身、如何回归原始经典、本源问题的三个性质,以及本源问题与哲学的消解等等。最后吴教授一一作了回应。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