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唐坰骂王安石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九月十四日丙午
耶稣2020年10月30日
(电视剧里的王安石形象)
熙宁五年,王安石遇到了一次急风骤雨般的弹劾。发起弹劾的人,是王安石一手提携、被目为王氏“死党”之一的唐坰。唐坰以扬言“青苗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而引起神宗与王安石的注意,之后经邓绾举荐,任御史、谏官。谁也想不到,这个唐坰知谏院才半年时间,居然当面捅了恩主王安石一刀。
林希《野史》对这件事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八月廿六日,百官赴垂拱殿早朝,向神宗行礼后告退,再分班上殿奏事。第一班上殿的是两府执政大臣,他们刚欲奏事,谏官唐坰突然扣殿陛,称有重大事情需面圣奏告。从来没有一名官员会这么突然越次请对,所以殿中大臣皆惊诧,神宗也一脸愕然,遣閤门使告谕唐坰,他日再请对。
唐坰不肯,坚请上殿。神宗指示:等会与大臣议事毕,至后殿入对。唐坰却说:“臣所言者,请与大臣面辨。”神宗让閤门使再三传谕,唐坰伏地不起,坚请现在就上殿。神宗无奈,只好准许他入殿。
唐坰行走御座前,徐徐从袖中抽出一卷文轴,从容展开,正欲进读,神宗说:“疏留此,卿姑退。”
唐坰说:“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于是搢笏展疏,目视王安石,朗声说:“王安石近御座前听札子。”
唐坰的这个架势将王安石搞懵了,一时回不过神来,迟迟不肯走上前。
唐坰斥责道:“陛下前犹敢如此倨慢,在外可知。”
王安石悚然,往前踏出数步。
唐坰这才大声宣读札子,内容全是对王安石及新法的严厉抨击,罗列了王安石的罪状六十余条,其大略为:“(王)安石专作祸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倾震中外,引用亲党,以及阿谀无行小人,布在要地,为己耳目,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知有陛下。新法烦苛,刻剥万端,天下困苦,即将危亡。今大臣外则韩琦,内则文彦博、冯京等,明知如此,惮安石不敢言。陛下深居九重,无由得知。王珪备位政府,曲事安石,无异厮仆。”
唐坰读到这里,盯着王珪看。王珪“惭惧,俛首退缩”。
唐坰继续读下去:“元绛、薛向典领省府,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台官张商英等弹奏,未尝言及安石党,此乃安石鹰犬,非陛下耳目也。”每念完王安石的一条罪状,即指着王安石说:“请陛下宣谕安石,臣所言虚耶,实耶?”
神宗多次出言制止,唐坰却“慷慨自若,略不退慑”。殿中侍臣、卫士皆“相顾失色”,如此勇猛的谏官,如此火爆的场面,他们之前何曾见过?
唐坰读毕札子,又指着御座,对神宗说:“陛下即不听臣言,不得久居此座。”说罢,再拜而出。
退至殿庐,见到御史中丞邓绾,唐坰作揖行礼,说:“某蒙公荐引,不敢负德。”上马出内东门,扬长而去,至永宁院待罪。
看着唐坰离去的背景,垂拱殿内君臣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半晌,神宗才顾左右问:“坰何乃敢尔?”
王安石说:“此小儿风狂,又为小人所使,不足怪也。”
神宗又问王安石:“坰何故如此?”
王安石说:“臣待罪执政岁久,无所补助,数致人言。比已尝乞避位,未蒙许可,若臣不获辞,紊烦圣听,未有穷已。”
神宗说:“此皆朕不能调一天下,辨察小人,故致此,卿何足以此介意!朕以卿为无欲,专以生民为意,故委任卿。坰小人,何故如此,此必有说。”
唐坰折辱大臣,被处分是免不了的。据称唐坰上殿之前,向前宰相曾公亮借了三百贯钱——曾公亮是唐坰的姨丈,熙宁五年六月刚致仕,居京养老,唐坰自谓此番面折大臣,必会诛窜,便找姨丈借钱,留给妻儿,并留书诀别:“且死,即以是为生。”看来他是抱着赴死之心弹劾王安石的。
那么唐坰将会受到什么处罚呢?
八月廿七日,中书向神宗进呈对唐坰的处分意见:贬唐坰为潮州别驾,韶州安置。安置,指押送某地,监视居住,具有刑事处罚的性质。不过王安石说:“坰素狂,不足深责。”又说:“黜谏官非美事,止令还故官。”在获王安石提携之前,唐坰的职务是监大名府仓草场,“令还故官”即贬为监当官,属于行政处分。最后唐坰被贬为监广州军资库。
唐坰因抨击大臣而被贬谪,这可把曾公亮急坏了——他非常后悔将钱借给了唐坰,赶紧叫人到唐家讨债,“督索甚急,尽得而后已”。
倒是邓绾颇讲义气,上书替唐坰求情,并自劾:“臣初但见坰文雅,推荐之,今朝廷将远行窜谪,乃臣荐举之罪,不足深责,坰清贫累重,乞圣慈宽矜之,置近地。臣荐举不当之罪,以示中外。”神宗诏给邓绾放罪。
神宗虽然贬黜了唐坰,却未深怒。而且,神宗对唐坰的勇气还是很佩服的,他问奏事的薛向:“昨日唐坰所言,卿知之否?”薛向说:“臣不知其详。”神宗感叹说:“昨日前殿是何火色!”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