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大晟乐章》,或江文也
          
作者:赵野
          
来源:“北京的腔调”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九月十三日乙巳
          
          耶稣2020年10月29日
          
          
一
            
          
时间的灰烬里星辰隐匿
          
尘土回到尘土,神回到神
          
          
人天交会国度南风停驻
          
最初的声音如光降临
          
          
凤凰昆仑振翅,琼楼飞翔
          
一切尽美矣且尽善矣
          
          
它们从何来又归于何处
          
不悲不喜,彼法悦境
          
          
          
二
            
          
仁与礼闪耀,照亮长夜
          
变易中的不易雷霆万钧
          
          
日月丽乎天,草木丽乎土
          
卿云缦缦兮聚散有序
          
          
新的气象要创造新的节奏
          
他抚琴动操让四方匍伏
          
          
大地承载善也承载恶
          
世界和而不同,成于乐
          
          
          
三
            
          
我们原来都是诸夏的难民
          
为了现在必得发明过去
          
          
转世桃花重构旧日美学
          
麒麟或出没,鸟和鱼清明
          
          
思无邪,雅颂各得其所
          
每个元音自带无穷消息
          
          
发亮的马匹沂水驰骋
          
豪情尽随春潮,咏而归
          
          
          
四
            
          
与时空离散,你茕茕孑立
          
一种忧患残阳里踌躇
          
          
历史的断壁灵光乍泄
          
我集结出身清晰的韵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他们怎么可以杀死流水
          
          
伟大的灵魂终要回望传统
          
担当起承亡继绝的天命
          
          
          
五
            
          
在阴里生出阳,无中生出有
          
燃烧的鹤衔来圣王白发
          
          
一个种族携三千年乡愁
          
时代如何承受它的重量
          
          
几万里秋气吹动北平
          
每阵风都朝向一地亡灵
          
          
虚无的祖国意义缺席,我们
          
彼此错失了最好的自己
          
          
注:“为了现在发明过去”语出王德威;“虚无的祖国”语出布朗肖。
          
          
2020
          
          
「几年前我就发现了江文也,认为他是民国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江文也出生台湾,十二岁去日本受教育,二十余岁即在国际上屡获作曲大奖。1936年他初到北平,即被强大的文化传统倾倒,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及民间音乐,探索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中国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他在孔庙音乐里,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境界,没有欢乐,没有悲伤,像空气一样,无所在,也无所不在,他称之为“法悦境”。江文也深信这是东方文化最珍贵的宝库,独具世界上其他类型音乐没有的特殊性。基于这种信念,他在1939年,完成了堪称伟大的《孔庙大晟乐章》。这部六个乐章的交响乐,同时具有古典神韵和前卫精神,“是一项文化想象的重塑,为了现在而发明过去(王德威)。”他继而深入孔子仁学,写作了《孔子的乐论》一书,检讨仁和乐的关系。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量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江文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个案。」
          
          
——赵野的话
          
          
          
          
          
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1983年10月24日),原名江文彬,客家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台湾淡水郡(今台北)。台湾作曲家。
          
          
1922年前往日本求学。1929年至1932年入读武藏野高工业学校电机科,课余进修音乐。毕业后业余学习声乐及作曲。之后数年,他在日本内的比赛屡屡获奖。1938年到北京教授音乐,同时研究中国民俗音乐。
          
          
江文也是一位极其复杂的作曲家,他一生坎坷、经历颠簸、内心矛盾,但又是才华横溢、多才多艺、身怀抱负。江文也多重的人生经历和他多元的音乐创作一脉相承,伴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不同的文化影响和艺术环境的碰撞,不同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的冲突,造成了江文也创作定位的不确定性和创作风格的迥异性。
          
作品有钢琴曲《台湾舞曲》、声乐套曲《台湾山地同胞歌》、钢琴组曲《断章小品》十六首、管弦乐曲《孔庙大晟乐章》。
          
          
《孔庙大晟乐章》,是作曲家江文也根据北京的祭孔雅乐、运用大型现代管弦乐的语言加以重新演绎的、一部试验性的大型交响套曲,写于1939年末,正式首演于1940年。江文也曾经对「孔庙大晟乐章」原古谱严谨审慎地研究,深信是东方文化最珍贵的宝库,独具世界上其他类型音乐所没有的特殊性,也就是以往音乐理论无法解释的「法悦境」——一种既无欢悦亦无悲伤的境界。江文也对此特殊性深入探寻,试图利用现代管弦乐加以再创,并儘量充分保留原曲的精神。全曲完全依照祭祀的程序,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等六个乐章。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姚海涛】荀子“辨”的思想视界